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分析
每年到毕业之际,都有大量毕业生被毕业论文搞得焦头烂额,先是毕业论文选题。就像各种唱到的那样,想想这几年过的不好也不坏,但到头来还是要为了一个毕业论文的选题而拿不定注意。看看别人好像都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内容了,真是急人啊!以下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在历史教学中,相对于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语言再现法从表面上看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特点,但如此却比实物和场景的再现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它既可以是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充沛的感情流露,更可以是从史实出发以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历史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对于语言再现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言描▼述法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伴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使情境更加鲜活生动,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如,本文由论文联盟p>
在讲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签订后,我们可以选用这样一段话:“《辛丑条约》写下了中国历史上落后挨打最屈辱的一页!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但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誓死
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一代代中华儿女,一批批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多少人的铮铮铁骨埋荒野,多少人的青春热血付东流,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呀?长夜漫漫,道路迢迢,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这样既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为辛亥革命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热点切入法
历史教学要与现实紧密结合。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教学“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原则,又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www.11665.CoM
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从近年来日本企图吞并我钓鱼岛的阴谋和活动入手,导入对历史上日本侵略我国罪行的揭露。接着说出这番话,“日本一再挑起钓鱼岛争端,我们不禁要问:日本政府意欲何为?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我们不禁想起一百多年前的那场中日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令中国蒙羞,令国人愤起的峥嵘年代……”由此开始把学生带入预设的课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又适时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合理想象法与巧妙设问法
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历史情境教学离不开历史想象。这种合理想象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勇于创新的兴趣。例如,在讲“戊戌政变”时,我讲到“梁启超得到消息,再三劝说谭嗣同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也不应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谭嗣同该不该去日本暂时避难?”学生踊跃发言,但大多都是赞同逃难的观点,主要原因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接着发问,“梁启超跑了,康有为跑了,他们后来回来后有没有继续坚持变法图强呢?”学生沉思,有学生回答,“没有ณ,他们堕落为保皇派,甚至反对辛亥革命。”趁机而入,我继续发问,“谭嗣同的牺牲有没有价值呢?”结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学生自然答出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麻木的国人,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清醒过来,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在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和理解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ธ水到渠成。
语言再现法不受时间地点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应该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一种情境教学法。它看似信手拈来、引人入胜,但这背后需要教师深厚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策略、高超的语言水平。其实只要我们围绕新课标,在备课上狠下工夫,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结合课堂实际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以上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