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种方法。
一、多样化的德育渗透方式
本着切实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多方面多形式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的德育渗透可以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道德教育,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中体现道德教育;可以在文本中有效渗透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等活动渗透道德教育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多方位、多渠道的,不一而足。语文教师们应以语文课堂为渗透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辅以多种渠道并行,以此来积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如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教师可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进行一个小活动我眼中的母亲,我体会到的母爱,让学生们具体谈谈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爱,并谈谈相应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单亲家庭的学生感受尤其深刻,他们通常在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讲述之后,也会同时深深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爱。这样,通过学生们情感的交流,他们都能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从而懂得自己也应该积极孝敬父母以回报父母的爱。
教师还可趁热打铁,安排学生们回家后以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并通过作文的方式与大家交流之后的体会。这样,有效地强化了学生们对宝贵的亲情的感受。
再如教学《活板》一文,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利用资料书、网络等来查阅世界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从而明白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国家的印刷術的发明远远早于其他国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使命感。
二、抓住意蕴丰富的语言
课文中有些语句的涵义特别丰富ฬ,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仔细赏析和反复领会,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课文《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但我们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段话中的剩字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内涵深刻的词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这个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我为意,我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这里,不但解释了剩字的表面意思,而且进一步根据鲁迅小说全篇的立意,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把剩字在文中所包含的感觉、情感、意蕴等都全部透彻地作了解释。像这样去读作品、讲作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读透作品,从而受到教育。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好教育时机,不能是脱离书本、脱离课堂的直白式、说教式,要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取得事半功倍。诱导他们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主人公对话,真正体会到文本中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体会到作品所散发的芳香。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益。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犹如春风化雨,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四、在情真意切的演讲中表达演讲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要尽量教会每个学生如何写演讲稿,给每个学生到讲台上演讲的机会。内心所想不写出来、不说出来,别人很难感知,表达情感尤其如此。一些逐渐懂事的学生已经明白父母的辛苦,可是他们只是在日记本中表达这种感受。一些学生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却只是在日记中写下: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一些学生在心里爱着父母,却从未对父母说。初中语文课本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献给母亲的歌,笔者让学生们写下了心中想对妈妈说的话,感激,忏悔,道歉,抑或是一些小意见,只要是心里话就好。作文很容易就写完了,又安排他们把自己的稿子熟悉一下,到讲台上尝试演讲,又要求他们把稿子讲给妈妈听一听。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克服了心里的紧张与不自然,对着妈妈说出了精心准备的心里话。所有的妈妈都被感动了,一些妈妈跟孩子也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在之后的日记中,学生说自己跟父母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不再像从前那样把心里话憋在心里。
五、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设定相关的德育目标,并将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在开阔学生思维的同时,于自主学习中受到相关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上有所偏差,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可见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应有效结合起来。如教学《陋室铭》,学生们觉得陋室不陋不好理解,按照他们的思维,简陋的居住条件是客观存在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将陋室的简陋表达得淋漓尽致,怎么会不陋呢?对此,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结合课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句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们明白,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在于唯吾德馨。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要开展♥并搞好多种语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