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连续箱梁孔道摩阻试验
【摘 要】 介绍沪昆客专杭长湖南段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施工孔道摩阻试验,重点阐述了如何控制预应力实际张拉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锚头摩阻损失、喇叭口摩阻损失、摩阻系数μ、偏差系数k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0前言
图1主梁截面形式图
(40+72+40m)连续梁的孔道摩阻试验工作,主要内容包括จ:孔道摩阻系数μ、孔道偏差系数k的测定与分析。试验工作组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了测试方案,选取151#墩的3#块F7束和T4进行孔道摩阻试验。
2.试验方法及原理
2.1试验方法
所有试验束采用一端张拉,为了提高测试精度,采用专门的压力传感器来准确测试张拉端和被动端的压力。传感器采用丹东200T钢弦式穿心压力传感器,试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对中,以提高试验精度, 试验测得的总摩阻损失为孔道+锚头+喇叭口摩阻损失之和。试验时,同时记录读数仪和电动油泵的读数以及力筋伸长量,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时采用分级加载,稳定后同时读取两端传感器的数据。 锚口及喇叭口摩阻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首先制作了长3 m的钢筋混凝土张拉台座如图3所示,两端埋设锚板。试验采用单端张拉的方式,张拉端的千斤顶完成测试时的张拉工作,锚固端的千斤顶在测试前首先预张,以便在测试完成后进行退锚工作。在张拉时,为保证钢绞线与中间断孔道不产生摩擦应设置多片限位板以加强传☑感器、千斤顶及锚具之间的衔接对中。
图2 锚头+喇叭口摩阻试验装置图
图3 张拉台测试锚口及喇叭口摩阻试验
2.2试验原理
(1)
式中:― 力筋(锚下)控制应力;
―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长度上,力筋的弯曲角之和,以rad计。
直线力筋 =0;
―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水平投影长度,以m计;
― 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系数,取值为0.2 ~0.26;
― 考虑管道对其设计位置的偏差系数,取值为0.002 ~ 0.003;
― 。
由于空间曲线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计算表达式和平面曲线相同,唯其曲线转角 改用空间包角包。空间包角包的计算表达式为:
(2)
式中:为力筋束竖向平面内的弯起角;为该力筋束水平面内弯起角,若该力筋束仅在竖向平面内弯起,则=0。
在预施应力过程中,离张拉端处因管道摩阻而损失的力筋束内力值为:
(3)
式中为张拉力,为损失率。
当采用一端张拉一端固定的方法来测定参数和时,式
(3)则可写为
(4)
式中和分别为张拉端至固定端力筋束长和空间包角(为书写简便起见,仍用代替)。若该力筋束为直线布置,即,则可由式
(4)直接得到;若该力筋束为曲线布置,则须借助于两根以上力筋束的测试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
试验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假定式
(4)的误差为,则有
(5)
如果有n束力筋束,则式
(5)变为
(6)
式中、分别为第根力筋束的、,,从而得到全部力筋束测试误差的平方和为
(7)
欲使得试验误差最小,应有
,
(8)
由式
(7)和式
(8)可得
(9)
根据式
(9),从而可求得、。
式中:,角标代表第根钢筋束。由上式可见,根据多管道摩阻测试结果,可利用极值原理建立μ、的联立方程,同时求出μ、。
需要注意的是,在μ与k的计算中,损失率β应用实测的损失率减去ล锚☪口及喇叭口损失率,以得到纯摩阻及孔道偏差的损失率。
3.测试结果与分析
3.1试验内容
在充分考虑预应力张拉空间及实际可操作性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类型的预应力束进行试验。本次试验的预应力钢束共有2束,分别为: F
3、T4,如图4所示。其中,T4为顶板束,竖向弯曲;F3为腹板束,竖向弯曲。各测试孔预应力钢束大样如图5所示,几何参数及张拉控制力见表1。
图4 测试预应力筋示意图 图5 ☻ T
4、F3预应力钢筋大样图 表1 测试钢束几何参数及张拉控制力
表2 各级张拉力及对应油表读数
当试验张拉力达到第2级后,若各数据间的线性与相关度不明显,应检查、调整设备,并重做试验。当张拉至试验最大张拉力后,持荷5min,再读取传感器及被动端油压表数据。
3.2现场试验数据结果
表3 现场测验数据
表4 孔道摩阻损失试验值及试验结果
备注 设计取值μ=0.
2
3、k=0.0025。
3.3分析与结论
根据前述的试验原理和2束预应力筋孔道摩阻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跨澄潭江支流特大桥(40+72+40)m连续梁桥预应力孔道摩阻系数μ=0.237,偏差系数k=0.00271。
将跨澄潭江支流特大桥(40+72+40)m连续梁桥预应力孔道摩阻系数、偏差系数的实测值与规范、设计取值进行比较,见表5:
1. 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的实测值均在规范的取值范围内,说明已浇筑连续梁段的预应力孔道,在设计方面,在波纹管、钢绞线和张拉锚固体系的材质方面,以及预留孔道的线形控制方面,均符合常规。
3. 由于孔道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的实测值略不同于设计取值,说明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略不同于设计,施工时应酌情调整张拉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