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培育教师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他们在教学内涵、能力、水平、经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的绩效优劣。那么,作为✈培育教师应具备那些素养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信念为先
只有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认同了,才能化为绵绵不绝的动力,建立起坚定的信念,此之谓千金难买心喜欢。
第一,教师本身的信念。包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认可,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成为一名职业的农民培训教师,渴望继续从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渴望讲台。在培训季讲课是中心,在非培训季备课是重心。像一只蜘蛛每天都在编织,海量的阅读,持续的收集,痴迷的思考。
第二,树立农民的信念。当下严重的离农现象,不仅是因为农业辛苦、效益低、风险高的行业特点,更有农民社会地位低等社会原因。在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词中,“职业”是核心诉求,职业意识的建立无疑是最为基础的培训目标。在培训中,如何让学员转变意识,认识到农民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是与教师、律师、医生、军人等同等地位的职业,认识到从事农业同样可以有富足与体面的生活尤为重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提出源于解决“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日益显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首先解决农民是职业、农业是事业的基本认识问题,并由此而让学员坚定当农民、搞农业的信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就是舍本逐末。信念教育解决的是意愿问题。唯此,才能产生价值感、责任感,才会产生定力,才会干这行爱这行,而不是仅仅把农业作为生存或逐利的手段。
二、随遇而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应比职业培训师更职业。只有准备充分、考虑周全、多才多能,才能做到“随遇而安”、游刃有余、自成一体。
第一,教学时至少要自带三样设备。一是扩音器。原因是我们的课件中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不同的视频素材,电影、电视剧、音乐、小品、科教片、课堂实录、纪录片等都拿来用。多数情况下,教学点上要么没有连接线,要么没有电脑音箱,要么视频播放软件不支持等问题,导致不能正常教学,小音箱最好自己带。二是翻页笔。让教师在教学演示时彻底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讲到哪里、指到哪里”。小小的一个教学用具,有没有,用不用,折射出的是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三是笔记本电脑。为了不受培训机构教学条件限制,为了操作起来更方便,自带笔记本电脑是必要的。遇到特殊情况投影仪也需ง带上,比如有时培训机构的投影仪有故障。为了应付停电,还可买台可充电的微投,只要一面墙,就可以讲课。
第二,能够熟练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白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比较,培训机构和农民更欢迎的是多媒体教学。一是单纯的白板教学太单调。呆板许多,信息量少。因为白板教学的假设条件是教学条件极差,没电,没电脑,没教室,或者是田间课堂。现实条件下,这种假设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携带白板远比携带电脑、投影仪麻烦的多。三是多媒❦体教学比白板教学功能更强。只要有电,白板能干的事多媒体都能干,但多媒体能干的事白板不一定能干。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讲课,不是电脑的错,是教师的过。没有电脑,也存在照本宣科。
第三,学着做好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白板、大白纸作为辅助手段或应急措施是比较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应该作为主流,师资培训内容加入课件设计基础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现实的情况,很多老师的课件都是一页文字接一页文字,或请别人制作,或一个课件年复一年。学做课件,是基层农民培训教师的真实需求。
♫ 三、勇担重任
培育职业农民,把好“三农”阵地,实现“小康”梦想,培训教师重任在肩,理当勇挑重担、孜孜不倦、谋求新篇。
一要正视问题找根由。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县农广校请过不少的专家讲课,能讲好课的专家只是极少数,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并不天然匹配。令人焦虑的是花费很大精力组织来学习,而学员学不到东西,画了龙却无人能点睛。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缺底气。基本没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上讲台讲专业课自己没有底气。这也许是很多接受了培训的农广校的教师未能走向讲台的主要原因。二是缺师资。其实,每个县市师资库里,并不缺少专业技术型教师,相对而言公共理论课师资比较缺。讲现代农业方面的师资缺口可能最大,现代农业涵盖所有农业问题,也包括非农业问题,对长期从事专业技术或长期就职于农村经管、农村能源等职能部门的教师也有挑战性。三是知识浅。理论与实践水平不高,知识面窄,缺乏综合分析与调研探索能力,这些教师,课讲不开,理说不明,自然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要做好党的“三农”政策传播者。党的“三农”政策包含了历史、现在与未来,兼顾了国家利益、农民利益和其他群体利益,融合了各类学术精要。但教师不能做“鹦鹉”,照本宣科地讲党的“三农”政策,必须学习、思考,创造性的讲。
三要做好专业技术教育的传承者。让新型职业农民在专业技术上创新求精、求质、求优、求异,创新促增收、谋发展。
四、理念为本
在培训工作中有三个理念是必须清晰的。
一是培训者要树立的农民培训理念。将尊重学员、满足学员、激励学员的理念贯穿到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的很多培训工作资金花了、专账建了、事情做了、档案整了、典型有了,与培训方案严丝合缝,但是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排除把培训当任务还是当事业、是解决农民问题还是解决培训机构自己问题的基本✡态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培训理念的问题。资金都一样,要求也一样,效果差别却很大,探究缘由,表象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内在却是培训理念的问题,形在而神不在。
二是培训者要传播的农业发展理念。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充斥到培训内容中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是当前最需要传递给学员的基本理念。但现实是“新瓶装旧酒”,我们的很多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理念。比较典型的现象是轻公共理论课重专业技术课,而且专业技术课依然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技术内容,只算产量账不算效益账,只顾增产不顾增收,只讲个人收成而不讲环境代价。特别是2015年,当我国粮食增产不增收现象再次发生,农业从业者无不深深思索“种不种”、“种什么”问题的时候,加强公共理论培训,引导农民理性思考,正确对待发展中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的去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三是技术教育是第二位的理念。其实,技术是多样的,某种程度上看无所谓先进与否,只有根据生产目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来考量。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所说:“技术教育是第二位的,是农民理念和意识教育的载体,只有正确的理念,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自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