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研究
摘要:儿童绘本是当今时代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选择,ษ而儿童绘本中的角色设计是影响儿童阅读的关键所在,绘本角色设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绘本创作的繁荣。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民间美术元素,将其应用于儿童绘本角色设计当中是本土儿童绘本创作者的特殊手段。结合本土民间美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可知,我国民间美术元素具有装饰性、寓意性、抽象性、夸张性的典型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影响着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造型、形象定位、构图以及色彩。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儿童绘本角色设计
引言
随着国民教育理念的上升,寓教于乐的儿童绘本逐渐成为了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形式。儿童绘本的角色设计是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关键所在,对儿童接收、感受与理解绘本的内容与主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国内原创绘本角色设计的模仿情况严重,相关创作理论匮乏,因此本文试图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民间美术元素,研究其内在特点,并分析其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将对于本土儿童绘本角色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特点
民间美术是民间习俗活动的传播媒介,从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间艺术创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术形式。我国民间美术元素依附于民间美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剪纸、年画、印染、雕刻、刺绣、壁画、皮影等。探究民间美术元素与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内在联系,首先需研究归纳民间美术元素的特点,并通过其具体表现形式来分析阐述。
(一)装饰性:民间美术元素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熏陶,民间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取材于生活,并进行一种感性的再提炼,体现了民间美术元素去繁就简的审美意蕴。创作者剥离事物自然原本的形态,将其内涵分析、抽离出来,忽略它本身的具体形象,并以装饰的方式进行表现,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阐释出内心对大自然中某些形态的感悟。例如在对民间剪纸作品进行欣赏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的块面和线的交错,其次是高度凝练化的装饰纹样符号,人物、动植物角色造型的表现都是一种装饰性的表达[1]。
(二)寓意性:民间美术元素的寓意性主要是通过借物托意来表现的,它来源于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主观理解和情感诉求。创作者通过发掘自然中的事物规律,并且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创作,而且通常这种创作也有着固定的组合和特殊的寓意。例如民间年画中“寿比南山”通常是用来表达对长辈的祝颂,而“年年有余”则是表达家庭对能够获得富裕生活的希望,这些都是民间美术元素中寓意性的具体表现[2]。
(三)抽象性:民间美术元素总是体现出强烈的抽象性特点。创作者并不是纯粹地对生活进行简单摹写,也不受透视学的限制,而是出于自身的审美诉求和构图需要进行创作,因此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抽象性构图特点。例如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大量不同运动关系的角色充斥在单幅画面之中,静止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运动感,这正是一种高度抽象性的表达。
(四)夸张性:民间美术元素的夸张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创作者不只是停留在物体表面的基础形象,将角色或物体已有的特点再一次进行升华,以此来塑造一种恰到好处的夸张,达到自然且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例如民间年画中经常出现“童子”和“鲤鱼”的形象,色彩上使用极其强烈,多为对比色和高纯度的红色和黄色,头身比例多呈现出反常规的情况,甚至会出现1:2的比例,通过其鲜明的颜色对比和夸张的头身比例来营造一种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的气氛[3]。
二、民间美术元素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民间美术元素特点的总结,本章节将围绕民间美术元素的抽象性、寓意性、装饰性和夸张性四个特点,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与阐述。
(一)装饰性的影响:民间美术元素的装饰性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色的造型方面。这种装饰性特点在儿童绘本中表现为一种将外在形象进行内在提炼的程式化造型☮语言,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将客观元素中的想象去粗取精的装饰性视觉效果,这也正是儿童绘本角色设计所需要的能够直接刺激儿童感官的元素[4]。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儿童缺乏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三维空间的感受能力,儿童绘本创作者借鉴民间美术元素装饰性的特点,省略细枝末节,抓住客观对象的典型特点对造型进行程式化提炼,例如将客观事物复杂的造型用几根线条概括表现,省略一些对于儿童阅读有干扰作用的微小细节。[5]如此创作不仅能增加画面的直观性和童趣性,也增强了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度和感知度,是民间美术元素装饰性应用于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重要表现。
(二)寓意性的影响:民间美术元素的寓意性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色形象的定位方面。角色形象的定位在儿童绘本中并非是角色基础造型上的设计,而主要是通过服装和道具等角色外在事物的设计体现出来的。儿童绘本创作者在对角色造型有了初步的设计后,儿童并不能够对角色形象进行完全清晰的认识,因此角色形象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6]创作者吸收民间美术元素中寓意性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服装搭配、道具组合来烘托角色在故事中的定位,而角色在特殊的服装和道具衬托下所表现出来的叙事身份จ就发生了转变,这种特殊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识别在造型上无法做出调整而显得难以区分的角色,而且也能够隐喻出故事的核心思想,表达出更加深层次的主题内涵。
(三)抽象性的影响:民间美术元素的抽象性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色的构图方面。构图是对元素进行有目的地安排,是一种符合儿童认知,并且追求天真随性、自由奔放的角色设计方法。在儿童绘本中,符合透视学的常规构图手段往往无法表达出剧情上的需要。儿童绘本创作者学习民间美术元素中抽象性的特点,将不同的透视关系的角色或物体设置在同一个画面上,各个元素之间存在可有可无的遮挡关系,使画面表现出一种饱含抽象性的构图特点。除了不符合常规透视学,许多儿童绘本的角色构图设计中还会将大量不同运动关系角色处于同一场景之中,这是一种创作者思维上对角色观察的结果,而非真实的视觉观察,就像民间年画类作品时常将不同时序、地区、季节以及其不同活动状态的众多的角色安排到同一画面之中。儿童绘本创作者有意无意地使用不符合常规设计手段的构图,是民间美术元素抽象性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四)夸张性的影响:民间美术元素的夸张性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色的色彩和造型方面,此部分主要探讨在色彩方面的应用。色彩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作用是充实角色形象,帮助儿童解读角色从而进行阅读。3到12周岁的儿童对于色彩认知的生理特点表现为对颜色的辨别逐渐从简单的三原色向多种复杂颜色过渡,因此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色彩上表现出的颜色鲜亮、对比强烈的特点就显得☿与儿童绘本中角色色彩设计的要求十分契合。民间美术元素的用色特点是力求使用最少的颜色来塑造明快单纯、对比夸张的画面。儿童绘本创作者模仿民间美术元素中夸张性的特点,观察捕捉客观角色的固有色,通过对固有色的明度或者纯度上的提高来进行对颜色的设计。创作者不仅从固有色出发,往往还通过使用大量的互补色来营造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创作者不以模拟真实世界的色彩为目的,不刻意描绘其固有色,更强调和夸张其主观的色彩,是一种情感和现实之间的渗透。通过色彩之间的对比、烘托、协调,使画面展现出一种极具夸张性的色彩设计特点。
三、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民间美术元素装饰性、寓意性、抽象性和夸张性的特点对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影响的研究,本章节将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民间美术元素特点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以论证前文所做的阐述。
(一)装饰性的应用分析:民间美术元素装饰性的特点在很多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儿童绘本中都有所表现,通过张世明先生所绘制的《九色鹿》来分析装饰性在儿童绘本中角色造型的具体应用。儿童绘本《九色鹿》依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张世明先生汲取民间美术元素✪的装饰性特点,对真实的人物和动物进行了装饰性的提炼和加工,即采用传统的工笔勾线确定轮廓造型,而且大胆取舍角色内部的主要细节并适当丰富了角色的外部装饰,通过简练九色鹿的造型和丰富反派人物的造型,突出不同角色之间的行为动作,让儿童在阅读中能够快速地捕捉视觉信息从而理解绘本的剧情。张世明先生在造型的设计上更加突出了线条的作用,仅仅通过寥寥几根线条的使用,就交代了场景中的各个角色性格特点,并给读者呈现出一种装饰性的造型美感。
(二)寓意性的应用分析:民间美术元素寓意性的特点对儿童绘本角色形象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在熊亮先生所绘制的《纸马》中就有所体现。《纸马》的主要人物角色采用传统手绘表现,而道具(该绘本的道具也可以称为次要角色即“纸马”)使用的是计算机数字绘制,并且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纸马”的特殊形象与整幅画面就形成了十分强烈的视觉对比。无论是以马为基础造型,还是表现形式上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纸马”的设计所包含的种种细节都寓意了主人公对父母归乡的期盼,也渲染了故事的感人气氛。熊亮先生通过道具的设计对主要角色进行了准确的形象定位,即带有浓郁思念亲人之情的留守儿童。因此“纸马”的设计并非单纯是绘本创作技法上的创新,而是作者希望通过道具的塑造让主要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定位更加准确。《纸马》在道具的设计上不仅表达了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情,也是民间美术元素寓意性在角色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三)抽象性的应用分析:分析民间美术元素抽象性的特点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同样运用上文所提到《九色鹿》的主要章节。《九色鹿》的跨页设计给予了画面充分的表达空间,同时在构图上借鉴民间美术元素抽象性的构图特点,采用自由时空布局,具有十分强烈的散点透视特性。张世明先生大胆地将国王审问犯人、侍卫推犯人入水、九色鹿离去的三种处于不同时间段的场景安排在同一跨页中,呈现出一种极其抽象的构图方式。富有抽象性的构图手法不仅将静止的视觉角色“运动”起来,还加深了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之间的性格对比。
(四)夸张性的应用分析:在朱成梁先生绘制的《团圆》中,角色的色彩设计极具民间美术元素的夸张性特点,颜色运用主要包括红色、褐色、白色以及青色等民间美术元素常见的色彩。主人公“毛毛”的服装是民间传统的花棉袄搭配绿色内衬和白蓝条围巾,以此突出传统节日的气氛,色彩使用高纯度红色和低明度的绿色,作品的次要人物“毛毛母亲”的服装上使用纯白和低饱和度的灰色来衬托主要角色“毛毛”,其他角色和道具的色彩设计上也多以暖色平涂为主来营造气氛,通过色彩的夸张使用,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雅俗共赏的和谐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吸收民间美术元素中特点的这一做法,延续了儿童绘本的艺术特性之余,也扩大了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创作空间。但在儿童绘本角色设计中,市场上借鉴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角色设计的优秀作品仍然相对匮乏。究其原因,很多儿童绘本创作者未能理解,从民间美术元素中汲取营养最重要的是探求其和儿童绘本角色设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特点。[7]创作者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样也需要了解儿童的阅读需求。通过创作者们不断总结儿童绘本角色设计方法,努力丰富儿童绘本创作理论,我国儿童绘本会更饱含丰富的本土民间风情,人文风韵。
参考文献
[1]严琰.民间美术视域下“拙”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J].装饰,2013(02):120-121.
[2]侯雨彤.黄心渊.基于色彩认知心理的儿童数字绘本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04):71-74.
[3]彭懿.图画书[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4]刘宝根,李林慧.早期阅读概念与图画书阅读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3(07):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