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采购预算的影响
一、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全面预算是指统筹规划高校内部所有工作,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分配,使得高校各项工作得以合理有序平稳推进。这种制度本身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了高校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以理性的数据手段统筹人财物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帮助高校实现自身的规划目标;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对各项工作的投入有个系统的规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倒逼工作完成时效性,运用绩效手段奖勤罚懒。同时,在智能化建设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高校采购管理中,既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使预算工作更加精细准确,从根本上推动高校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面临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当前高校受传统财务采购管理思想的影响,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方式方法,无法正确完整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忽略采购管理内控方面的建设工作,片面追求采购速度和效率而忽视预算的ณ统筹计划;有些高校即使有了采购管理内控管理的意识,推行采购管理全面预算的手段,由于高校还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管理层的指导思想采购服务于教学,对预算的重要性和执行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预算往往是以总会计师为主要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和执行的参与度。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国内高校对于采购预算管理模式大都还停留在增量预算的管理模式上,但从实际看来,高校各个部门的服务类型各有侧重,采购预算按照统一的时点制作上交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比如科研经费国家、省、市下达经费的时间各不相同,在编制ช这部分预算时如果没有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容易导致数据前后对不上,审计时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精准性偏差
很多高校在编制采购预算时不精准,后勤保障的费用将人员和公用经费全包包含在里面,修缮维修经费缺乏前期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导致每年的工作都仓促应对,预算与实际执行两套思路,没有做全面的分析,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采购预算管理的初衷是为了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并推动高校的各项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行,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这项任务很难实施。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
高校在采购预算上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主要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科研收入、租金收入、事业外收入与支出。但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对于科研收入与支出,以及租金收入与支出管理缺失,这样就导致高校的采购预算无法作出全面了解,无法精确计算出采购资金在一个时期内是否能够满足高校发展需要,可能导致高校在采购资金管理上存在隐患,进一步限制高校其他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层内控意识
要提高高校 ت采购预算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高层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加大对高校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在领导的思维模式上扎紧内控的篱笆,从上至下加强人员培训,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各部门和招标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采购预算的调研,全面提高内控工作效率,做好各部门工作衔接,从根本上为编制高校的采购预算打好基础,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二)科学制定预算内容
高校按照传统方法编制采购预算时,往往较为重视购置的合法性与规范性,但对于采购之前论证的必要性和采购之后产出结果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特别是调研论证环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采购设备、工程或服务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社会服务功能。购置的绩效结果会成为最终的评价导向,采购预算编织的内容要从原来注重预算过程的控制与监督,转到要关注过程,关注效益与成果上来,逐步建立产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体系,提高采购预算利ษ用率,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和购置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三)加强专业人员培养
高校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量大面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任务时间紧,懂管理、会业务、善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接到一个采购业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编织出一份符合教学科研要求的招标采购文件,设定合理的技术参数,合理的评标办法和评分细则,需要长时间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应在宣传与培训的持续性、覆盖面上多研究,建立提升能力与晋升通道关联的考核机制,培养一批相互之间密ว切合作的采购管理与执行队伍。
(四)运用智能化手段完善考核数据库
大数据系统是加强采购预算管理的工作基础和技术保障。高校采购项目明目繁杂,如何简约高效地处理判断项目采购的紧迫性与效益型,需要建立高校自由的数据资料系统,提供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汇总体系供预算编制人员参考,公平配置高校采购资源。
四、结论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提高高校采购资金使用效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高校财务编制水平,但是不同的高校由于管理模式、操作流程的差异,其应用效果有着显著差别,提高采购预算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摸索与积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