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4-12-27 04:54: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在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全面开展,成为职业教育展示发展新平台。结合“职业教育有大赛”号召,职业院校发扬其优势,通过技能大赛,关注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自身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课程改革,深化产学合作机制。本文以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常旅商)为实例,探讨技能大赛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影响,以此阐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教的引领效应。研究表明,在职教领域中,技能大赛能发挥引导作用,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助推社会产业经济繁荣。

关键词:技能大赛;物流管理;改革

웃一、技能大赛背景下的物流专业人 ﭢ才培养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极大地发展了物流产业群,这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各大知名企业等联合推动职业技能大赛,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实现“以赛促人才”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对现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技能大赛对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作用。

(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成果导向培养方案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行动,自此各大院校皆以“新工科”理念为主题,进一步调整其人才培养方案,以求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前进行布局,培养出具有现代化“双创”意识、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水平发展与实践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成果导向教育。目前,物流产业群要求院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考虑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以培养毕业后5年内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分布,使学生习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成为技术人才后备力量。

(二)分工层次分明,培养衔接准确

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各种技能培训、中专、大专等组成,相比于普通教育,职教更侧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专业素质提升。在职业教育中,知识技能与实践操作层次明确,相应的学生培养模式均有其对应岗位,培养方案衔接准确。对于中专学生,院校主要采取快速培养模式,以实战教学为导向,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训练学生实操技能,实时对接岗位。对于高职学生,院校采取“学历+技能”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构建坚实的理论体系,配以逐步增强的技能训练,以及各类技能证书考试,为学生自主选择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做到学历、技能两不误。在常旅商中,物流管理专业包括五年制高职以及“3+4”模式两种。结合常州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与学生特点,对于高职学生,学校采取前期大类培养构建完整的物流知识体系、后期根据升学、就业给学生提供供应链管理及仓储配送方向的指导方案。此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供应链管理协会的ITC认证,实现证书的国际化互认,同时借助“常青藤”有限公司,开展财经商贸综合课程,实现顶岗实习,提高其技能水平,帮助学生跨越门槛、顺利就业。总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在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人意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一直以来,教育部强调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各大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根据大赛,不断调整专业内涵,优化课程组合,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课程教学相融合,形成卓越的实践成果。根据物流技能大赛,笔者结合实例,探索其对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

(一)“岗证课赛”相融合,优化课程设计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能有效提升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在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筑起沟通了解的高效途径,为企业储备技术骨干人才提供新渠道。常旅商选择通过“岗证课赛”相融合的形式,将比赛的项目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在课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优化课程设计,调整专业内容,将赛课结合,突出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物流师等技能证书考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此外,为锻炼其实践技能,学校提供物流配送中心实训平台,进一步将学生与企业联系,培养优质的技术人才。

(二)以赛促学,加强理实一体化

通过多层次各类型的技能大赛,职业院校认识到自身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并不匹配。大多数院校通过多参与、多沟通、多体系等途径,强化专业内涵,将理论与实践糅合,从而适应市场需求。为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常旅商进行了中高职、“3+4”、自考本科等分段培养,结合学生特色以及企业需求,设计了公共课、专业课等模块,从方向和层次两个维度将课程内容根据学习阶段进行组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贯通性。在专业课程内容方面,常旅商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争取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强化锻炼其技能,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结合技能大赛经验,学校大力推行“PDCA”循环教学模式,做到理实一体化,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融汇贯通。在日常教学中,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运用知识、实际操作、发现问题、优化解决的能力,最终达使其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技能素养螺旋上升。总体上,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以技能大赛为引导、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三、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产学合作

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职业院校的发展育人状态,也将企业的技术动态与未来人才需求加以呈现,极大地缩短了校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多样化产学合★作。普遍来看,大多数院校都能贯彻落实技能大赛的理念,将大赛作为展示平台,日常加强培养学生技能素养,发扬职业教育优势,赛中展示教学成果与学生能力,甚至通过比赛直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构建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常旅商紧跟大赛精神,通过“常青藤”和物流中心两大校内实训平台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等途径,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促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借助实训平台和企业的丰富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使企业对毕业生青睐有加,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技能大赛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强化,推动校企进行产学合作,有机融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提高职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双创”型人才。

四、总结

近几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各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切实的要求,职教学生对自身发展也愈加关注。在此趋势下,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一方面其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展示自身接触 ϡ企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改善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改革,推动了校企紧密合作。在此基础上,各大职业院校通过技能大赛深化职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产学合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努力培养技术骨干,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同时,通过技能大赛,企业加深与学校的联系,以技术、设备等助推职业教育,并为职业院校提供培养对象的素质要求与技能标准,挖掘技术骨干预备役,实现校企双赢。此外,职业技能大赛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发展与职教学生的“双创”能力,侧面为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源,并通过企业助力大赛,有机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大赛、学校、行业之间的作用协调与创新驱动,最终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瑶.浅析物流技能大赛对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J].教育界,2017:145-146.

[2]汤晓华,吕景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其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1-84,88.

[3]李克骄.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产教研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8-12.

[4]郭尧.对接行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与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0-5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