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摘要】 随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已由一般的文化休闲、卫生防护、游览观赏作用向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上转变。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问题的分析,探讨今后城市绿化的趋势和建ฃ设的方向。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绿化工程 园林式
1.前言
人类对于造园的出发点,经历了游乐、观赏为主的阶段,到今天发展成为以生态系统的观念为出发点,融观赏、游憩于良好生态系统之中的阶段,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生态园林看似简单的概念,却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生态的调节者。
2.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2.1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
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2.2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生态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
部分城市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城市绿地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城区缺少核心的森林作为城市的“肺”,而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廊道连接。而且在绿地面积中,草坪占的比重较大,大乔木等绿色植物下的硬质铺地较多,绿化面积不足。
3.2 植物种类单调,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常常使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地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少见,从而造成了城市绿化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独特的植物景观。
3.3 缺乏科学指导
有的省区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移植外来树种,而对于本地的一些优良乡土树种却不予重视的现象,结果导致外地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本地的树种却越来♀越少, 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品位,历史文化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建设出来的城市都是新兴的现代城市,文化底蕴严重缺乏。
4.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措施
4.1 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辅射热,调节小气候;利用植物衰减噪声等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同进,生态园林建设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要通过乔、灌、草和藤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以形成乔、灌、花、草立体配置的布局。
4.2 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故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增加叶面积。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O倍左右,灌木只有5至1O倍,草坪更小。因此,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城市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的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最大,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其次,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加壮丽。
4.3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由公 ϡ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4.5 建立合理的ข生态群落
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艺术精华,创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如广场、景观大道、街头小游园等绿地可建立注重植物的外形、色彩、质感搭配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工厂、医院、道路等绿地,可建立针对特殊环境所排放的气体,选择相应吸附气体的植物,以减少环境污染或选择枝叶繁茂而分枝较低的植物,减少噪音污染的环保型植物群落;植物园、校园绿化可根据植物的品种、习性等建立品种园或生境园等科普型植物群落;为了满足城市绿化对苗木的需求,可建立生产型植物群落等为主的苗圃。通过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从而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综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转变城市美化的观念,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创造适生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将城市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构建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性生态系统,进而达到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