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思考·现实意义·艺术探索

时间:2024-11-13 09:30: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2016年2月初上映的贺岁电影《过年好》改编自台湾导演李宗熹的话剧《守岁》,该片引发了诸多热议,可谓褒贬不一、众声喧哗。观众的各种评价既肯定了电影的用心之处,也为此类型电影的日臻成熟提供了诸多借鉴。影片对家庭伦理的思考、对现实人生的呈现、对电影表现形式的艺术探索,既触动人心、别具一格,又留下了可改进和探索的无限空间。

关键词:家庭伦理 现实人生 艺术探索

2016年2月初上映的贺岁电影《过年好》改编自台湾导演李宗熹的话剧《守岁》,讲述了孤守小城的退休化学老师老李一家三代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发生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后引发了诸多热议,赞扬者有之、吐槽者有之,可谓褒贬不一、众声喧哗。强大的明星阵容无疑会吸引粉丝无数,浓厚的过年味道的氤氲也切合春节来临的氛围,影片中展现的亲情、家庭伦理、三代人的现实人生和各自的悲欢也引起很多观众的感慨,但电影的表现手法、剧情设置等也成为不少观众的槽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众的各种评价既肯定了电影的用心之处,也为此类型电影的日臻成熟提供了诸多借鉴。影片对家庭伦理的思考、对现实人生的呈现、对电影表现形式的艺术探索,既触动人心、别具一格,又留下了可改进和探索的无限空间。

《过年好》中的三代人在血缘关系上是最亲的人,爱是他们连接的纽带,然而他们的爱既深情又纠结,他们关爱着彼此又伤害着彼此,传统民俗过年的形式将他们凝聚在同一个家中,让他们的矛盾淋漓尽致地展开,又让他们在爱的温暖中达成和解,即使很多现实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真挚的亲情已打开了心结、化解了隔阂。

一、家庭伦理的思考

“家庭伦理是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所应当遵循的各种道理和规则,家庭伦理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手段来实行,而是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舆论和教育来实行。”“慈”与“孝”是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父慈子孝”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亲子互动的基本准则。父母有对子女抚养的责任,即“父慈”,反过来,子女也有对父母尊重与赡养的责任,即“子孝”。影片中的父亲老李是位孤独的空巢老人,他丧偶多年,儿子早年离家出走音讯全无,女儿是北漂一族,在北京追求自己的梦想,外孙女在国外留学。老李独自生活在小城,渐渐患上了初期阿尔茨海默症。尽管有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状,常常忘事犯糊涂,但他心里其实还是清楚的,最大的心愿就是阖家团圆。他会习惯性地走到已废弃的车站去等候女儿回家,心里早已原谅并一直牵挂着离家出走的儿子,不辞辛苦采购、烹饪,做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为每个家人准备好红包。忙碌的身影里,承载的是对子女的挚爱深情。老李无疑是爱子女的,但他的爱里又包含了太多的主观意识与主体期待,以自己的观念和希望来支配孩子的人生。女儿和大海相恋,他认为学习不好的大海不务正业、不靠谱,硬是拆散了女儿和大海的恋爱,让女儿和他认为踏实上进的朱和平结婚,让女儿按他的意志踏实地坐办公室、满足于一份稳定的工作,让女婿放弃去上海、安心做稳稳当当的工程师。这些安排都是出自他对子女的爱,以“都是为你好”为爱的源点,但这分爱太沉重,束缚了子女的意志,因为这只是老李一厢情愿的期望,不是子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选择,所以,女儿无爱的婚姻破裂了,为了追寻梦想独自到北京打拼,这些都和老李的意志相违背,但女儿觉得高兴,因为终于有了自己做主的人生。“现代孝慈精神应主张亲子关系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亲子双方都应当尊重对方的人格与权利,进而最大限度地承认并尊重对方的个性,使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成为一种独立、平等、交互主体性关系。”老李虽然一心一意为子女着想、全心全意爱着子女,总是想给子女他觉得最好的,安排好他认为好的对象、工作,想让子女少走一些冤枉路,能够过得安稳、幸福,但依然和子女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和矛盾,因为他的爱承载了太多的沉重,没有为这分爱松绑,不懂得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他们独立的思想和人生选择,适时放手,让他们独自去飞、独自去追梦,才是对渐渐成长的子女最好的爱。

影片中的女儿李羊朵无疑也是爱父亲的,虽然因为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强加干预造成的不幸颇有积怨,虽然在北京正面临事业的困境,但当得知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时,李羊朵依然推掉一切应酬,第一时间回到父亲身边,陪伴父亲过年,并动用同学、朋友的力量努力劝父亲随自己到北京生活,好能够随时照顾父亲。“善事父母是孝道思想的核心内涵。孔子在继承以往孝道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孝道思想的新内涵,包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来赡养父母,使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孔子强调尊敬父母,拓宽了孝道思想的内涵,形成了赡养父母是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相统一的孝道思想。”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看着日渐糊涂衰老的✍父亲,李羊朵心痛难过,开始自责在父亲身边尽孝太少,不放心固执地独守老宅的父亲,想尽办法要把父亲带回北京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少子女无法挽回的悔悟和伤痛!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和安慰,精神上的慰藉足以使辛劳一生的老人心情愉悦、乐享天伦。虽然李羊朵和父亲有过冲突,有过争吵,但因血缘亲情之爱和包容理解之情,渐渐解开了心结,当女儿朱莉和自己大吵大闹、指责埋怨自己时,李羊朵也彻悟理解了老父亲的苦心和伤心,特别是影片最后父亲出走,全家人心急如焚地寻找父亲,终于找到之后的拥抱和流泪,让家的意义得以丰富呈现,体现了过年所蕴涵的团团圆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主题。

二、现实人生的呈现

单纯将《过年好》看作一部贺岁喜剧是远远不够的,它虽然包装着一个喜剧的外壳,但祖孙三代人各自的烦恼心酸呈现的内核却是苦涩虐心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观念、理想,也有着同样的纠结、困扰,可谓是烦恼现实人生的真实呈现。

老李这个角色典型地体现了空巢老人的寂寞之痛。随着子女长大后离家上学、工作、结婚等,很多家庭结构成了只有父母两位老人独守在家,老夫妻相依相伴还好,像老李这样丧偶独守老宅的,更是感受着寂寞和空虚。影片中细致地展现了老李的孤独之痛:他去废弃的车站等候女儿的牵挂、他对离家出走儿子的思念,他面对着空落落大院子的落寞……每一个孤独的背影写尽了凄凉,每一个发呆的神情让人心酸,他孤寂的心灵渴望着安慰,他空落的生活渴望着陪伴,但面对女儿提出带他去北京的要求,却又故土难离,不愿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宁可独自在家守着老宅。这种痛楚和纠结实则是许多老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何关爱老人,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舒适舒心地安享晚年,是每一个为人子女者应深深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问题。

老李的女儿李羊朵则承载着中年女性在事业、家庭中的各种重负和烦恼之苦。为了追寻理想,她舍弃了在家乡坐办公室的安稳工作,破釜沉舟成为北漂一族,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遭遇♒困境,欠下债务。无爱的婚姻解体后,作为单亲妈妈,她既要赚钱养家,又要抚养女儿,家乡还有令她牵肠挂肚的老父亲,然而留学美国的女儿叛逆又任性,天天痴迷网络不求上进,生活一片混乱甚至未婚先孕,这些都令李羊朵恼火愤怒终至引发母女间的争吵大爆发;父亲日益衰老还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与父亲因早年婚恋、工作等问题结下的积怨一直没有化解,想把父亲接到北京照顾又被顽固守着老宅的父亲拒绝,在前夫上门看望父亲并假装家庭圆满被父亲看穿后,她与父亲的矛盾也爆发了。她喋喋不休埋怨着父亲为她做的种种安排和自己的不如意,情绪发泄过后又开始心疼父亲,强颜欢笑安慰父亲自己在北京过得很好……在三代人的代沟冲突中她心力交瘁,在事业的瓶颈中她压力重重,她时时要掩藏起自己的伤口强作坚强,她也会在不堪重负之后伤心痛哭,琐琐碎碎的现实烦恼窘迫着她,然而恰如许许多多负重前行的中年女性一样,她努力在重压中挺直脊梁、昂首向前,依然走在寻梦的路上。

李羊朵的女儿朱莉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青春期叛逆女孩儿。她打扮时尚前卫,痴迷网络,狂热追星,任性泼辣,常常与母亲争吵。她与长辈期待的清纯可ฝ人、懂事上进的乖乖女形象大相径庭,没有礼貌、我行我素、大大咧咧、未婚先孕,这是青春期的叛逆,实则也是青春期的迷茫。父母离异无疑会给她的成长蒙上阴影,单亲家庭中爱的缺失使她对父母产生怨恨进而以不听话、让他们操心生气的姿态发泄这种怨恨;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使她放任自流、迷失自我、失去方向。这样的孩子让李羊朵又恼又恨又怜爱,然而朱莉内心又何尝不恨不怨不迷茫呢?虽然很多观众说朱莉的不懂事让人恨不得抽她两巴掌,但她心中的苦又有多少人能懂呢?她的任性、她的拧巴,依然还是要用爱来治愈和引领的。

三、表现形式的艺术探索

影片改编自李宗熹的话剧《守岁》,《守岁》通过母女三代的一顿年夜饭,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浓浓的亲情。《守岁》的故事围绕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外婆”展开。这位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健忘、错认,甚至时空错置的老人,一方面不断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困扰,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也要执意扛起一个完整的家。大年夜,母亲阿玲、女儿萍萍回到外婆家里过年,三代人因为生活中的疏离和误解,展开了一场风暴。看似圆满的年夜饭,却出现了深深的缺憾,最终,还是外婆一席话,找回“家”的温情与真谛。影片在角色的设置上虽然把外婆改成了外公,但保持了同样幽默搞笑、充满温情的特色,向观众传递温暖,唤起对亲情的重视的初衷也是一致的。因为与原创话剧的传承和贺岁喜剧的定位,但在表现艺术上,较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有了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既别具一格,又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所以这也是引发影片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赞赏者,诟病者皆有之,可谓众声喧哗,褒贬不一。

电影中为了烘托过年的浓郁味道,插入了年画、歌舞欢庆等场景,过年的味道扑面而来,但穿插上也略显生硬、突兀;人物的对话争吵、矛盾冲突虽把性格、内心凸现出来,但也稍显夸张。影片运用了分幕、场景等一些话剧元素,虽新颖别致,但与叙事节奏和电影节奏又有些许游离。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重要的不是把一部戏剧作品的戏剧性元素转现于银幕上(戏剧性元素是可以从一种艺术移至另一种艺术的),而是把戏剧的戏剧特点保留在银幕上。改变的着眼点不是一出戏的情节,而是具有舞台特性的剧作本身。”在人物的诠释上,戏剧舞台塑造和银幕演员呈现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影视演员的表演要更生活化,更本色自然一些,戏剧表演的表演性更强,形体动作的幅度一般更大一些……在戏剧中,台词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整个剧情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演员表演时也要提高嗓音,强化观众的注意力。而在影视艺术中,有时更为强调视觉造型,甚至常常通过有意的长时间的无声来✫强化视觉效果”。影片中新的艺术尝试固然可喜可贵,但探索中日臻成熟的道路依然漫长。

《过年好》影片的上映给观众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留在心中的回味也是五味杂陈,但片中对亲情的呼唤,对家庭伦理和现实人生的呈现确实打动人心,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马春莹.论家庭伦理中的养老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3(7).

[2] 梁祖彬,颜可亲.权威与仁慈:中国的社会福利[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3] 王常柱.家庭伦理近现代转型下的孝慈精神之嬗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4] 李中和.传统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兰州学刊,2012(7).

[5] 安德烈.巴赞.戏剧与电影,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6] 陈旭光,戴清.影视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