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路径

时间:2025-01-14 05:32: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黑龙江省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共建。2009年进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10年成为国家百所骨干院校首批建设单位、黑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其发展模式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都彰显出独有高职院校的优势。

1.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互动研究

学院紧紧依托区域经济开展办学,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设置和调整专业,与哈尔滨地铁、中铁三局集团四公司等单位,创新做中学“DT―CDIO”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小学期、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交通工程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多年来,学院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形成了“企亦校、校益企、校企一家”的合作办学模式。2011年,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签署《企校合作协议书》,联合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双方制定了《校企合作指导意见》、《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企业全过程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中,已经形成了“双培养主体”的人才培养特点,即学生培养“双单位 ت、双区域、双教师、双身份、双证书”。学院先后与哈尔滨地铁公司、广州地铁公司、中铁一局轨道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中铁七局集团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公司、中建集团铁路建设公司等企业分别开设了“订单培养班”。按照企业提出的用人规格及时间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

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推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部专业实施顶岗实习培养。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适时增加现场急需的课程,开发了基于隧道、桥梁、线路、地下铁道等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建有40门优质核心课程,校企合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校本教材64本。

1.3共建 ϡ流动性实训基地

高速铁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中铁三局、中铁二十二局、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黑龙江省长力公司等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协议(工地试验室)”。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无偿服务,企业承担学生的教学任务和教师挂职锻炼任务。

1.4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2.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涉及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三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2.1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定位

立足区域,依托区域,服务区域,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懂生产运行、技术开发、现场管理的知识面宽、 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对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理念。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融合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个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共生态环境。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7个,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财政部、省财政厅和中国中铁共投入15600万元支持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其次,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走开放办学之路。我院与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企校联盟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签署了永久性《企校合作协议书》。2012☿年我院一次性投入近400万元购置城轨线路维护和检测设备,一方面用于地铁集团的运营生产;另一方面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地。依托基地,双方开展订单培养,师生在真实的生产背景下进行学习、实训。与中国中铁集团紧密合作,聘请生产一线的专家从课程标准制订、课程建设、师资和基地建设到招生就业全方位参与学院育人过程,使学院的办学充分体现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与意志,以及产业的发展动向。

2.2专业设置立足区域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切入点,高职院校应特别关注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经济需求,瞄准区域产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加强专业设置的预测和研究工作,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的适应性。专业设置要能充分体现所在区域产业、企业的特点,整合学校相关优势学科,建设与产业链相匹配的学科群和专业链。不断开发新专业, 改造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对有关地方的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学科专业,应不遗余力地加大建设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设备、实验室建设,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带动学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水平,就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尤其是建立 シ“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它更注重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配制”教师挂职锻炼。改革师资管理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在校内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研发平台等,与企业共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中铁三局、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省长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实行“双配制”教师挂职锻炼。

2.4扎根区域经济,加深校企合作

企业对市场的敏锐度要高于职业院校, 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在专业设置方面积极寻求企业专家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专业和企业需求的关联度,才能将市场的不断变化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结合起来,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 “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通过企校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我院与哈尔滨地铁公司、中铁三局建立企校联盟理事会管理体制,深化与已有合作单位的合作。在理事会体制下,与企业共同完成以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邀请校外专家来开展专业讲座、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构建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高度融合、高度关联的课程与项目,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可促进“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善已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城市轨道交通CDIO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企校共建校外流动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提高为行业和区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服务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应抓住全球化浪潮中区域经济崛起的机会,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破除观念与运行中的发展性障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强化与区域政府、行业企业的对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术和服务的需求,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实现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并最终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科]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