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作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时间:2025-01-13 06:39: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出戏剧,196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部晦涩的作品在中国逐渐引起热潮,对中国的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就对这部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收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戏剧;荒诞派;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接受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

对于中国人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项国家荣誉,甚至是一种国际荣誉,这使我们对诺奖魂牵梦绕,不能释怀。尽管我们直到2012年才终于有作品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不代表我们对其他获奖作品不予认可。有许多作品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被各国读者所喜爱,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1969年的诺奖作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等待戈多》对中国的戏剧文学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显 ☹著,很多作家在贝克特作品的译介过程中都受到其独特风格的影响,如残雪、牟森、高行健等。其中高行健的《车站》一作被认为明显受到贝克特的影响而创作。剧中各位乘客一等十年的荒诞性以及作品的题材、意义都让我们看见了《等待戈多》的影子,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风格差异,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的是,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共同人生哲学意义。舞台剧方面,中国上演的贝克特的戏剧最多的也要数《等待戈多®》,1987年由陈加林导演的《等待戈多》在上海长江剧场首次公演。1991年的北京孟京辉在中央戏剧学院演出了《等待戈多》。1998年任鸣在北京执导了女性版城市版的《等待戈多》。同年,北京林兆华推出了《三姊妹・等待戈多》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等待戈多》这部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不仅因为它什么诺奖作品,更因为它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思考与哲理。它的传入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学与研究,为我国的文学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2]傅光明.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J].长江学术,2008,1:143-149.

[4]陶子.《等待戈多》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33-35.

[5]汪杨文、田德蓓.中国贝克特研究综述[J].江淮论坛,2006,185(5):185-189.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