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本文指出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
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改革热闹非凡的浪潮中,一些教师对课改的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1、情境创设的低效化。课堂上,创设情境其目的是既为新知识的产生作很好铺垫,便于帮助学生知识迁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这种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大实际意义,其教学效果低效。
2、课堂提问的无效化。事实上,不少教师由于对新课改ฌ只游离于似懂非懂的层面上。如上述的情境,表面上看,这位老师似是在运用课改理念设计,可实际操作时却没有运用课改理念来指导,因而所提的问题有很大的随意性,太深奥,学生不懂;或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足,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又不会及时介入,给予导向性提问,造成学生回答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落实,教学任务也没能完成,教学效率低下。
3、合作探究的形式化。合作探究、相互讨论交流等已成了课改新型的学习方式。当今,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学生在合作探究新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可见,许多教师都能把新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但实际上,教师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走“形式至上、演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的课改路子,会使“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学习”遗失了教师的组织,迷失了教师的“价值引领”方向,造成课堂徒有虚表的热闹与红火,但其结果只是“走过场、蜻蜓点水”罢了,收效甚微。
4、课堂评价的泛滥化。如今的数学课堂处处充满着人性化,随时都能听到教师的赞美、夸奖声“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奇特!”。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课堂评价也应有个“度”,过度表扬是有害的,如果学生只是算对了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就大大地给予称赞,容易导致学生心思浮躁、骄傲自满,让学生“迷失自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低效。
二、如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纵观课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盲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低效,甚至是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然而有时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提问难度要巧设在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层次上,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例如教学《比的应用》练习课,老师设计这样一道习题:用一根长24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它的长、宽、高的比是5:4:3,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老师让学生独立解题时,多数学生都出错:直接用24分米分别乘长、宽、高的对应分率。针对学生的出错,老师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向学✯生质疑:同学们!请想一想,题中的“24分米”包含几组长、宽、高的长度之和呢?教师这样恰到好处的提问,促使学生去想象长方体棱长的特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
3、合作探究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当今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有着传统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极大地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首先要驾驭好课堂,要做到既重“形式”,更重“过程”,还重“结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忽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偏离目标、脱离本质时,教师就得及时介入,引导矫正偏差、纠正错误、更正策略。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夸奖,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首先,教师评价学生要适时适度,要因人而异,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例如: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他们的学习确有水平或创见时,教师要热情洋溢地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同时还要客观的评价指正,使他们在挫折中吸取教训。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学会把评价的自主权让给学生,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这样的课堂评价,是以师生关系的融洽、相互尊重、平等与合作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诱因,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效果。
最后,教师要学会运用发展性评价:新课改倡导发展性的评价观,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