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
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当前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那么,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体现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一、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画面、电化教学,进行直观的形象教学。这种教学艺术表现与效果是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把历史上的一切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拉近其距离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2)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课堂。这一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若能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为课堂教学艺术增添色彩。这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
(3)巧妙设问、置疑、变换角色,展开讨论,这也是课堂教学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化。一堂精彩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设问置疑,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拓性的历史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层反应。通过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奥秘的探索、钻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领域,学生思维达到飞跃。比如讲“戊戌变法”时,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非常愤慨。讲到这里,教师可问:假如袁世凯没有这样做,戊戌变法能成功吗?这时教师抓住机,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而后教师总结,其结果极佳。这样可使学生感到设问有趣、有度,同时学生又能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三、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ต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ห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四、生动科学的语言,层层分析
历史课主要是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艺术的描述来完成的。所以,课堂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历史教学中课堂语言艺术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语言准确、生动,声调变化适当,抑扬顿挫,情感饱满,音色悦耳,通俗易懂等,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把死的历史讲活,使学生对学历史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历史,会自觉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评价历史。兴趣已生,探知欲来。教师抓住契机,导之以方,传之以法,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层分析,去了解历史发展的真谛、奥妙,并揭示其规律。比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首先告诉学生郑成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因为★他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郑成功1662年收复了台湾,当时中国处于什么状况?然后指出,当时清朝已统一中国,而郑成功及其后代在收复台湾后,自立门户,建立郑氏政权,孤立于台湾,这就不利于中国的统一。所以清军进入台湾,灭郑氏政权,是顺应统一的潮流,是历史的进步。深层分析是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充实、深化,使课堂教学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声、有色、有力。
总之,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切实把握初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改进教学。针对初中生的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特点,加强兴趣诱导,培养学生特长。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