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相应的固定资 ϡ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是摆在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与对策
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的购置和配置环节。首先,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拔款,在固定资产购置时往往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分析论证,存在很大盲目性。同时,由于单位普遍缺乏健全的资产监管制度和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用处不大,甚至购买质次价高的产品及工程。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大家长”,往往只注重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安排,对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家庭成员”的固定资产缺少整合机制,加之资产部门的所有意识仍十分强烈,无法跨部门进行资产的有效调拨,使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缺乏合理流动和调配,导致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从全局来看,固™定资产的占有和利用很不均衡,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现象严重,使许多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失去意义。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足够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这种健全的资产监管制度和严格的审批制度的缺失,造成许多国有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2)资产的账务处理环节。一是账务体系设置不合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费用,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因此在报表上也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固定资产总量的虚增。二是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主要表现在: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导致账物脱节;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纪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由于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对部分固定资产应记而未记账,对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产生了账外资产;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以上账务处理的不恰当,都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偏差,在源头上导致固定资产的信息不真实。
(3)资产的后期管理环节。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核对相符,这就要求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但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是:资产的领用及保管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责任不明确;由于单位内部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不能实现或疏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造成帐实不符;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界定不清,部分单位以筹措经费、改善福利为名,将房屋、办公设备等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用于从事经营活动,所得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随意改变固定资产的用途;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4)资产的处置环节。按规定国有资产的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相应审批手续。但事实上,在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调拔、变卖、转让时,仍有部分单位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ท、转让、核销现象。更是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2 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บ对策分析
(1)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购置审批和调剂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资产绩效预算制度基础上,对购置资产履行的工作职能、资产配置标准、资产的市场化价格进行必要的科学分析,与本单位具体存量资产相结合开展资产预算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具体预算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的购置。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大家长”的的监督管理职能,根据公共财政管理原则,制定相关的资产流动体制,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登记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状况,以便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单位资产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凡是有重复或者超出标准要求的资产预算禁止一切审批;同时根据各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通过政府采购或者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购置,禁止国有资源的浪费。
(2)建立和完善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相一致,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3)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成是动态的,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建立起离任核查制,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4)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单位规范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报与批复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进行审核和技术鉴定,避免利用资产未达规定使用年限提前报废而人为缩短使用寿命。采用市场化的处理方式,对进行报废的资产进行评估和公开拍卖,以避免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造成资产流失。并对处置的固定资产及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登记,保障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分布领域较广,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管理有利一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减少财政负担,转变政府职能;固定资产监督机制的完善及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可以规避在资产购置、使用及处置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有助于建设高效节约政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2]方虹,刘春平,牛晓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
[3]李海波.行政事业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4]李广英,张俊萍.实行财政集中支付与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