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西藏种植业的发展

时间:2024-11-10 14:10: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民国时期,西藏种植业仍在缓慢发展,各项生产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旨在探析该时期西藏种植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水磨技术、酿酒技术等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民国时期;西藏;种植业

一、种植业的缓慢发展

民国时期,广大农奴深受三大领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生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因而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主要反映在土地利用不充分;技术水平低,单产低;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长期不能自给。

在土地利用方面,拉萨河、年楚河、泽当平原等河谷地区垦殖程度较高,拉萨附近已垦地达到可垦地的90%以上,但广大高寒地区的垦殖程度低,宜农土地未能充分利用。怒江上游峡谷、羊八井附近、羊卓雍湖畔、定日―定结盆地,除个别地区外,耕地极其零星,无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此外,土地利用不充分还表现在大片垦地退耕和撂荒,耕地中休闲地比重大。出现大片退耕和撂荒现象,主要是因为未采取相应的耕作措施,土地经济效益低下而引起的。如日喀则县平措区卓朗村附近平坝长2.5公里✍,平均宽1.5公里☮,面积约5000亩,过去为扎什伦布寺占有,曾种过青稞、小麦、油菜,亦能获✯得较高产量,但由于春旱严重,水源不足,民主改革前已基本荒废。

据日喀则、江孜地区调查,当时上等地,即刚休闲后的壤质土地,单产也不过70-80公斤青稞;而下等地,即肥力贫瘠的砂质土地,单产一般仅25公斤青稞,有时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单位面积产量低,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劳动力不足,而更主要在于耕作技术原始、落后。当时的耕作管理情况,可以简述如下:每年用“二牛抬杠”的方式耕地2-3遍,所拽引的藏木犁一般犁深8-1✈0厘米,不能深翻土;播种用手撒,深浅不一,种子损失大,出苗率低;一般不进行田间管理,部分地用小手锄锄草,锄宽不❣过二三指,效率很低,每四个工日锄地一亩;收割不用镰刀,多用手拔;打场则多用牦牛踩场,效率低,损失大。当时由于三大领主的剥削压迫,只有由差巴支差耕种、收入全为政府和贵族占有的自营地,才能得到灌溉和施肥,而分给差巴使用承担实物地租或劳役地租的差地,很少施肥,灌溉条件也差。政教合一的统治,宗教迷信的影响,严重束缚了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能力。农业害虫,如蛴螬、金龟子等都被视为神物,不可伤害,而任其践踏庄稼;在自然灾害冰雹面前,人们只能仰赖喇嘛念经;许多优良平摊沃土,被领主、寺院封为“圣地”,不得开垦。

二、农田水利建设

1940年,察绒・达桑占堆提出一个引灌岗厦至洛增杰赞菜地和林卡的计划。这一主张得到了在这一带有菜地的尧西朗顿・贡噶旺秋和河坝林菜农的支持。当水渠修通一段后,遇到了技术问题,石料运输也出现问题,只好半途而废。后来,摄政达扎传示译仓列空每年传召大会期间,耗用大量烧柴,为使今后供应无缺,必须营造燃料林基地。但应先修好水渠,以便灌溉林木。为此,译仓列空的四位仲尼钦莫商定,从药王山下西南面的死水塘至聂当大佛山脚间新修一条水渠,请察绒・达桑占堆指导施工。察绒・达桑占堆经过仔细勘察之后,提出复修废弃的岗厦林卡旧渠的建议。四位仲尼钦莫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译仓列空下令:凡拉萨居民,每人支差两天,由察绒负责测量和施工。察绒请德国人监理施工。水渠通水后,人们称之为“加尔曼”水渠(德国人水渠)①。

三、水磨技术

水磨的设置,据康藏研究专家刘赞廷多年的观察总结所记:“康藏多水,凡临水安磨者皆名水磨。其法引水入槽,于槽头建楼为磨房,掘地深下二三尺,平安转轮,中贯立轴,高丈余,穿过石磨。其磨之扇用水应旋于中间,与轴头含接如杵臼,其磨之下扇,与轴身连贯一体,下安磨盘,磨盘之下格木为楼,其磨即在楼上矣。用时用水冲动转轮,其轴与磨之下扇随同轮转。此磨一口可磨面粉四五百斤,其大者一日能磨千余斤”②。

四、酿酒技术

藏族用青稞造酒。1936年《西域遗闻》称:“蛮酒以青稞蒸熟,盛于坛,饮时取置于瓶,泡以热水,插细竹签于内,群坐吸之,水尽复注至味尽而止。藏内名‘仓’,它处名曰‘蛮冲’,亦有以水淋出而饮者名曰‘淋酒’。”③近代青稞酒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两三天后加入清水,再密封,隔一两天后,便成为青稞酒。青稞酒制作技术简单,一般由妇女操作。这种酒色黄绿,其味醇香甘酸,不易醉人。藏族地区气候高寒,除僧人忌酒之外,大多需要喝酒,以提高御寒能力。④

五、导管引水技术

六、生产工具

虽然铁在6世纪的西藏就已出现,但是铁的使用(尤其是在农业上的使用)在西藏的农村并不普遍。据《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大西藏农区半数以上的农具是木制,铁质工具尚缺,犁一般是用青冈木制成,藏文称“通巴”。即使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山南地区,几乎每个农户都有木制农具。在后藏地区,农具更为简单粗糙,多为木制,铁质农具很少,而这些数量不多的铁质农具,其质量也较差。因此,农业的生产力很低下。

藏族农具主要有犁、锄、锹、镰刀等。基本上都是铁木结构,犁是木架铁质铧头。铧头、锄头和镰刀多数是本地铁匠打制的。

总之,民国时期西藏的种植业虽然也有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很少,规模也比较小。农业生产技术不高,诸如水磨技术、酿酒技术、导管引水技术等依然比较原始、落后。铁质生产工具应用并不普遍,更多的是用木制农具。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西藏种植业的发展和藏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