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建构
摘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提出中国的文化形象的构建理论,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叙述,但没能形成完整详细的理论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在论述中国文化形象的问题时,以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剖析整个中国的文化形象,向着中国文化形象体系不断迈进和靠拢。本文将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为例,以中国文化形象为出发点,对中国的乡村和女性形象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国文化形象;《生死疲劳》;乡村形象;女性形象
关于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问题,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路线,也没有相应的内容和评价体系。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在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两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形象做系统的研究和讲述,进行创新。在这样一种文学意义上说,莫言的历史叙事依赖于“高密东北乡”独特景象的营造,其中乡土事物及其生动过程的表象世界成为他历史表达的支配性媒介。在《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以及《四十一炮》等系列作品里,不同时代的异彩狂野、神秘纯粹而又蛊惑感性的事实与想象,包括其中那些活½生生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思维方式,使得“高密东北乡”的历史衍变为芜杂繁复的毛茸茸的文化世界。而莫言巨作《生死疲劳》,则进一步显示他对于这种表象方式神奇力量持续的迷恋。
乡村形象
莫言作品大多扎根在农村,农村广袤大地是莫言写作的源泉,作为莫言生根的高密东北乡就是其典型的乡村形象的经典诠释,从莫言各部小说一路走来,读者们可以看到莫言始终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一直对农村历史做着不断的探索与挖掘。他的本部力作《生死疲劳》,毫无疑问的筵席了其一贯写作风格――新历史主义手法,采用章回体的结构,六道轮回的视角,在以“诗学”的方式叙述“历♋史”方面又找到了新的结构形式,描写了中国乡村自土地改革以来到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的历อ史,对中国近现代的农村社会进行了一起全新的诠释,从中体现出了莫言厚重的农村情结。
女性形象
莫言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围绕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其童年生活遭受政治因素和贫穷生活的影响内心的苦涩多于所谓的童年时该有的快乐。其次,莫言内心对女性的崇拜心理,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莫言内心对女性的歌颂使得其作品中的女性通常具有在苦难环境中抗争生存的坚强隐忍的美好品质。
《生死疲劳》之中国形象中的乡村和女性形象被莫言刻画的栩栩如生,直击当时土地改革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史实。是对历史的深刻描绘。莫言生于高密东北乡,他对乡村土地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描写是乡村形象刻画的“必经之路”,历史是由人物的各种举止行为才得以构成的。
结语:本 ツ文通过阐述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进而探究中国文化形象这个大的构建问题,中国文化形象内容广博,绝不仅仅是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两方面足以论述的,《生死疲劳》经由翻译大家葛洪文以不同的语言翻译到世界各地,他用自己的言语尽力展现了莫言原作的美感和情感,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国上个世纪乡村的真实面貌和女性的质朴形象以及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葛浩文成功的将中国文化形象的相关方面成功展现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译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和发展,他是今年来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他的译作不仅做到了忠实于原文,还请灵活多变,他通过重构中国文化,实现了中西不同文化的融合,使中国特色主义传统文化在海外乃至世界上大放异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把中国文化形象建构又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