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女性、爱情与生命选择

时间:2024-12-27 23:09: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李安导演的影片《理智与情感》改编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长篇作品。李安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延展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空间。影片向观众展现了两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此外,《理智与情感》中所描绘的英国19世纪乡村如画般的自然风光,几位男女主角细致入微的精湛演技,爱情与婚姻的永恒话题以及并行交织的两条叙事线索等,都使影片的审美效果与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提升。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男权社会;女性;爱情;承诺;选择

李安导演的影片《理智与情感》改编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长篇作品。李安以独特的东方视角,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空间。[1]影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金球奖最佳编剧、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多个奖项。影片以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向观众细腻、生动地描述了两个不同性格女性充满波折的爱情生活。姐姐埃莉诺温柔传统、克己知礼,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周围的事物能够理性分析,并ฏ作出相对理智的判断。妹妹玛丽安则性情直率活泼,骨子里有一点小小的叛逆。她热情奔放,对待爱情和周围的事物更多倾向于浪漫主义。虽然两人都在生活中遭遇到不小的坎坷,在爱情中也面临了许多挫折,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执著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与扶持,使姐妹俩终于渡过了重重困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李安在这部影片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没有将两个人物进行简单的“极端化”处理,而是向观众展现了两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此外,影片中所描绘的英国19世ล纪乡村如画般的自然风光,两位美丽女主角细致入微的精湛演技,爱情与婚姻的永恒话题以及并行交织的两条叙事线索,都使影片的审美效果与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提升。

一、生活在“父权制”下的女性

影片所描绘的19世纪的英国是“男权制”控制下的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依附,对其进行判定的标准都是以男性为中心☠,以男性利益为出发点。“房间中的天使”将女性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括定于家庭范围之内,即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形象。同时,女性要温柔、美丽、优雅大方,像“天使”一般。这则是对女性外在形象的具体要求。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她们是被审视和被选择的一方。从影片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境遇与经历可以发现,经济上的依附是女性在生活中无法获得与男性平等权利的关键因素所在。影片通过不同人物,在不同的情节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也为整部影片剧情开展奠定了一个总的基调和现实背景。如,影片开始时,便由诺兰庄园主的去世,引出了财产分割的问题。年迈的父亲遵循父权制下的传统规约,将财产完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约翰。这为家庭中其他三位女性――母亲与姐妹两人将来所遭遇的生活困境埋下了伏笔。

19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工业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传统农耕社会趋向于瓦解,但对于女性来说,特别是英国的乡间生活,人们在观念上与生活方式上仍很大程度遵循于传统,那些有着较好出身的女性,抛头露面,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换取生存权利的行为是为传统所不容的。因此,即便约翰与妻子在父亲去世不久,便将自己的妹妹和母亲赶出了家门,母女4人也只能依靠每月500英镑的生活费为生。为了使自己将来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必须努力去赢得男性的认可,通过男性丰实的财产基础来实现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因此,被男性抛弃的埃莉诺和玛丽安,还必须努力回到男权社会的逻辑中。这造成了女性生存困境的一个“怪圈”。

可见,由于在长期的“父权”思想之下,女性的精神性生存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男性。女性获得环境与社会认可的实质是获得男性的认可。爱情与家庭为女性提供精神归属外,别无其他。这一逻辑不但为男性推崇,也对女性具有极大的“同化性”作用。她们渴望和追求幸福的生活,便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社会规约,必须要学会适应它和接受它。埃莉诺是这样一个女性的典型。她虽然深深爱着爱德华,但却将热烈的情感控制在自己的心底。在玛丽安遭遇情感波折时,她将自己的情感问题压抑在心中,像位母亲一样去安慰妹妹。因为“我爱的不仅是他呀。只要我珍视其他人的安适,我就不能让他们知道我多苦”。当埃莉诺得知爱德华与露西已有婚约后,她坚持爱德华应恪守承诺;当爱德华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失去经济保障后,埃莉诺主动站出来施以援手。可见,影片从多个角度与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埃莉诺“利他”的奉献精神和隐忍态度。

二、曲折的爱情之路

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地位及其相应的社会角色规约,使埃莉诺与玛丽安在爱情道路上难免会遭遇到种种限制与挫折。首先,她们在爱情上无法完全、纯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其生活归宿。她们的爱情和婚姻都要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与压迫。如上所述,经济是最重要和无法规避的外力作用。被赶出家门后,两姐妹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这实际上正表明了寻找一位有经济能力的丈夫的必要性。而布兰登上校的旧情人被逼去做妓女,最后悲惨地死去也同样与物质生活的匮乏与无助有着决定性关系。可见,在两姐妹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男性与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一性。爱情与物质生活都集中在男性这一主体身上后,决定了依从自己的内心,从纯粹的精神出发寻求爱情的艰难。埃莉诺与玛丽安两人虽然一个理智,一个感性,但她们在爱情中所遭遇的波折都从不同程度和角度上深刻表明了这一点。

其次,埃莉诺与玛丽安的感情遭遇与女性对男性的双重依附有很大关系外,两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自由选择爱人的渴望,也决定了两者将面对的种种困境。实际上,她们都不愿做等待选择的“笼中之鸟”。两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不公生活的态度和抗拒。正是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构成了与现实环境的矛盾与对立,才使得两人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从这个角度上说,玛丽安的经历更具有代表性。玛丽安©的性格超越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传统风貌,在很多方面展现出现代女性的一面。因此,这一人物形象是许多现代女性主义文学评论的典型之一。就影片的表现来看,也能够发现导演对人物的肯定态度。这与奥斯汀原著的精神是保持统一的。 玛丽安极富个性,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她以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男性,认为爱德华“缺了点什么,他容貌不动人,一点也没有我认为能真正打动姐姐的那种人的魅力。他眼睛里根本就没有那种既刚毅又聪明的气概,那种火一样的热情”。而她对布兰登上校的评价则是“已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单身汉”。当嫂子范妮表示埃莉诺在屏风上的画与贵族小姐莫顿的风格相近时,玛丽安则反击“这种夸奖真新鲜”,“我们考虑的和说的是埃莉诺”。在遭遇失恋后,她没有像姐姐那样隐忍,而是放肆地哭、尽情地伤怀已逝的恋情。在对玛丽安这一个性的烘托上,李安很好借用了环境的作用。雨在女主人公的爱情生活当中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与阐明个性的效果。玛丽安与威洛比的初次相遇便是在雨中,两人浪漫而热烈的爱情就此展开。而雨也揭示了两人恋情的彻底结束。玛丽安遭遇失恋后,哭泣着爬上小山。她面色苍白地遥望着威罗比的翠绿色庄园,任由雨水淋湿头发与衣衫,默默☼念着“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面对暴风雨却毫不为动”。这曾经是两人最喜欢的莎士比亚诗句。但此时却已时过境迁。雨宣告了这段爱情的结束。前者演绎浪漫,后者诠释悲伤,这一场景的运用使影片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也很好地揭示出人物内在的人格气质。玛丽安的过于感性、冲动和对爱情的义无反顾,使其遭遇了巨大的打击。玛丽安在爱情的选择上过于专注感性体验,忽略了其背后的人的因素。但其勇敢、率真与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其同时代的女性相比而言,又是极其可贵和令人尤为敬佩的。

此外,埃莉诺虽然言行举止都体现出对传统观念与习俗的顺从与恪守,但却并不是那种没有头脑、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她的主体意识表现在其能够冷静和直面现实。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埃莉诺以其对爱情的坚忍和无私付出,体现出其主体性。当得知爱德华曾经与露西私订终身后,她虽然劝告爱德华信守承诺,但却没有转身投入新的感情。埃莉诺对爱德华的爱甚至未有丝毫的减退,在其遇到困境时,仍全心全力给予其帮助。女主人公的宽容、隐忍、守候与默默地付出,终于为自己赢得了美满的结局。

三、选择与承诺

《理智与情感》以父权社会为背景,为观众塑造了两位善良、纯洁而又富有主见的女性形象。影片以两姐妹为核心人物,通过展现她们的社会关系以及追求幸福的曲折经历,向观众反映了19世纪英国乡间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且,影片并未局限于男女的情爱之上,而是以此为核心,引申出更多的生命主题。

首先,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对立统一表明了人性的复杂。如上所述,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受到很多社会观念与规范的限制,她们的生活拓于狭小的空间之内,她们的爱情被先天附加了许多条件。这导致女性的选择权极其有限。埃莉诺与玛丽安对爱情的执著实际上正体现出两者争取生命选择权的努力。理智与情感既与个性有关,与选择有关。因为影片中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并非绝对的理性与感性代表。随着时间和事件的发展,她们性格中的理智与感性因素的比重也在发生着变化。只有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真实、完整的人。[2]因此,影片实际上探讨的是人的选择问题。导演将人物置于生活的重重矛盾与一波三折中,正是要体现不同的选择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其次,影片中还涉及信守承诺的命题。如果换一个人来导演这部影片,对于诺言的束缚未必有李安这样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东西方以不同的名义和形式存在。李安在这里找到了东西方传统美德的契合点。[3]信守承诺体现为一种生活原则和人性的善。埃莉诺的哥哥背叛了父亲临终的遗言,将母亲与姐妹三人赶出家门。威洛比背叛了爱情的誓言,抛弃了玛丽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埃莉诺尊重爱德华的承诺,而将情感压抑于心,劝其履行对露西的诺言。玛丽安对威洛比的爱情执著专一。在爱情已经破碎后,仍念念不忘当初的誓言。影片通过不同人对承诺的不同态度,衬托出两位女主人公人性中的善良、温暖与真诚。

综上所述,李安在《理智与情感》中,通过情节架构的精心安排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立体、真实可感。此外,影片经常运用全景镜头来展现19世纪尚未被工业文明侵染的美丽田园景象。这些迷人的景色不但带给观众以难忘的视觉审美体验,也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

[参考文献]

[2] 刘霞敏.对立与和谐:论《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塑造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6

(10).

[3] 丁卉.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01(0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