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南诏的政治关系演变
一、南诏的建立与扩张
唐高宗时期唐朝就和洱海地区的蒙舍昭政权有密切的关系,蒙舍昭政权曾以藩属身份入唐朝拜。唐高宗永徽四年蒙舍昭的建立者细奴罗遣使朝贡,唐高宗赐奴罗锦袍。在唐朝默许的前提下,蒙舍诏政权向周边扩展最终同意洱海地区。开元初,罗盛死,子盛罗皮立。二十六年,诏授特进,封越国公,赐名归义。其后破河蛮,以功策授云南土。归义渐强盛,余五诏浸弱。一归义既并五诏,服群蛮,破吐蕃之众兵,口以骄大。每入颧,朝廷亦加礼异。二十七年徙居大和城。天宝四年,归义谴孙凤伽异来朝,授鸿肿卿,归国,恩赐甚厚,归义意望亦高。唐朝授皮罗阁云南土标志着南诏政权的正式建立,随着皮罗阁ซ同意五诏,南诏逐渐走向强盛。强盛后自然会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扩展,不甘在现有地区的发展。
ฉ 南诏便利用婴地反抗唐朝控制与婴区统治内部的矛盾,进军婴地并消灭当地的反对势力,建立以阿姚母子为首的政权。之后逐渐完全控制了婴区。原木婴是在唐朝的统治之下,南诏这样损害唐朝的利益肆意扩展必然引起唐朝不满。而此时强盛的南诏木身也不愿再继续征服在唐朝之下,南诏与唐朝的冲突自然就出现了。
二、天宝战争
天宝年间,天宝宰相杨国忠期望通过姚州都督监视、控制南诏,张虔陀肆意干涉南诏政事,挑起事端。《南诏德化碑》上有阁罗风对张虔陀罪责的描述:吐蕃是汉积仇,遂与阴谋,拟共灭我,一也。诚节土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贬在长沙,而彼奏归,拟令问我,二也。崇道蔑盟构逆,罪合诛夷,而却收录与宿,欲令仇我,三也。一面对当时唐朝地方官员的无事生非,阁罗凤派遣专使远赴长安,控诉其罪行。然而唐玄宗听信杨国忠,并未理睬南诏专使所报之事,以致南诏挥兵姚州。无何,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仲通急寡谋,虔陀狡诈,待之不礼。旧事,南诏常与其妻子竭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怒,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时天宝九年也。
阁罗凤出兵姚州原为张虔陀,由于其在南诏的所作所为激怒了阁罗凤。但,在此时阁罗凤并役有下定决心与唐朝开战,而由于鲜于仲通的不谙政事使得唐朝与南诏的关系雪上加霜。明年,仲通率兵出战戎、篙州。阁罗凤遣使谢罪,仍与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俱来,请还其所掳掠,且言: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兵逼大和城,为南诏所败。被南诏挫败,唐朝统治者有些恼羞成怒,自觉为天朝上国不甘失败,又出于对西南地区控制的意图,就主动出击希望击败南诏。三年,汉又命前云南郡都督兼侍御史李必。一府节度使何覆光、中使萨道悬逊,总秦陇英豪,兼安南子弟,顿管陇坪,一布军威。乃舟揖备修,拟水路俱进。遂令军将土乐宽等潜军造船之师,伏尸启蒙毗舍之野。李必犹不量力。时神州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来救,己至巴语山,我命大军将段附克等内外相应竞角竞冲,彼弓不暇张,刀不及发,白口晦景,红尘黔灭,流血成河,积尸雍水,三军溃哑,元帅沉江。诏口: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自此,唐朝与南诏彻底决裂,而唐朝经营多年的西南地区拱手让于吐蕃。
¢ 三、贞元会盟
贞元三年春,正月,及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异牟寻潜遣人因群蛮求内附。皋奏:今吐蕃弃好,暴乱盐、夏,宜因云南及八国生羌有归化之心招纳之,以离吐蕃之党,分其势力。上命皋先作边将书以喻之,微观其趣。由于种种原因,此时吐蕃与南诏的关系出现裂痕,南诏在吐蕃的地位下降,南诏归唐的想法,然而南诏土异牟寻并不敢公然说出想法,担心唐朝对他的猜疑,也担心万一归唐不成吐蕃的大举侵犯。《资治通鉴唐纪》里有记载,贞元四年夏,四月,云南土异牟寻欲内附,未敢自遣使,先谴其东蛮鬼主旁、直梦冲、直乌星入见。五月,乙卯,宴之于麟德殿,赐责甚厚,封土给印而遣之。
冬,十月,吐蕃发兵十万将寇西川,亦发云南兵;云南内虽附唐,外未敢叛吐蕃,亦发兵数万屯于沪北。韦皋知云南计方犹豫,乃为书遗云南土,叙其叛吐蕃归化之城,贮以银函,使东蛮转致吐蕃。吐蕃始疑云南,遣兵二万屯会州,以塞云南去蜀之路。云南怒,引兵归国。由是云南♂与吐蕃大相猜阻.归唐之志益坚;吐蕃失云南之助,兵势始弱矣。然吐蕃业己入寇,遂分兵四万攻两林缥旁,三万攻东蛮,九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皋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连兵御之,破吐蕃于清溪关外。从此次战役经过充分地显示出韦皋的才能,一方面挑拨南诏和吐蕃地关系,一方面在战争中调度有方打败吐蕃,对于贞元☯会盟奠定坚实的基础。
贞元十年,三使悉至阀下,朝廷纳其诚款,许其归化。节度恭承诏旨,专遣西川巡官崔佐时亲信数人,越云南与牟寻蒙于站苍山下。贞元会盟对于南诏和唐朝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唐朝可以全力应对吐蕃而且对西南等其他地区的经营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对于南诏,他们摆脱了吐蕃对他们的无情压制,臣服唐朝有利于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加强了与内地中原文化的联系。
四、后期的友好关系
异牟寻归化大唐为后期唐朝与南诏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和平之门,对此后双方事件处理上也提供了范例。元和三年十二月,以异牟寻卒,废朝三口。四年正月,以太常少卿武少仪充吊祭使,仍册牟寻之子镖信直蒙阁劝为南诏土,仍命铸元和册南诏印。七年十月,皆遣使朝贡。十一年五月,以龙蒙盛卒,废朝三口。遣使来请册立其君长。以少府少监李铣充册立吊祭使,左赞善大夫许尧佐副之。十二年至十五年,比年遣使来朝,或年内二三至者。连名史西南少数民族中间十分重要的传统,丰佑作为帝土都能将如此重要的习俗放下,学习中华文化,可以看出这时期中原文化对其影响,也反应出当时双方的关系密切的程度。
随着南诏逐渐走向兴盛,唐朝逐渐慢慢衰落,南诏的臣服之心慢慢的就会有所起伏。五年,四月,南诏遣其酋望赵宗政来请和亲,无表,但令督爽碟中书,请为弟而不称臣。面对这样的情况,唐朝当然不会同意,甚至会觉得南诏很无礼,便不予理会。中和元年,复遣使者来迎主,献珍怪毡厨百床,积极的酝酿中。对美国行动公民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我持谨慎乐观态度。
帝以方议公主车服为解。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南诏如此要求,唐朝最终还是答应了。中和三年秋,七月。南诏遣布燮杨奇胧迎公主。诏陈敬暄与书,辞以凿舆巡幸,仪物未备,侯还京邑,然后出。奇胧不从,直前至成都。冬,十月,以宗女为安化长公主,妻南诏。安化公主和亲南诏,虽然唐朝并不愿意,但就当时唐朝国力与政治形势,唐朝无从选择。但是此次和亲对于巩固双方的友好和平关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南诏入侵
太和三年十一月,丙申,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南诏入寇。元颖以旧相,文雅自高,不晓军事,专务畜积,减削士卒衣粮。西南戍卒,衣食不足,皆入蛮境钞盗以自给,蛮人反以衣食资之;由是蜀中虚实动静,蛮皆知之。南诏自磋颠谋大举入寇,边州屡以告,元颖不之信;磋巅兵至,边城无一备御。蛮以蜀卒为乡导,袭篙、戎二州。甲辰,元颖遣兵与战于邓州南,蜀兵大败;蛮遂陷邓州。一诏发东川、兴元、荆南兵以救西川。十二月,J未朔,又发鄂岳、襄邓、陈许等兵继之。一己酉,以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兼权东川磋巅自邓州引兵径抵成都。庚戌,陷其外郭。杜元颖帅众保牙城以拒之,欲遁去者数四。壬子,贬元颖为邵州刺史。己未,以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诸道西川行营节度使,又发太原、凤翔兵赴西川。南诏寇东川,入梓州西郭。郭钊兵寡弱不能战,以书责磋颠。磋颠复书口:杜元颖侵扰我,故兴兵报之耳。与钊修好而退。蛮留成都西郭十口,其始慰抚蜀人,市肆立堵。将行,乃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南诏入侵与此时唐朝统治黑暗又很大的关系,从统治者到地方官员都还骄傲自大,压制南诏。鉴于西川的重要军事地理位置,南诏屡次进犯西川,企图从这里打开唐朝的大门。
南诏对唐朝多战略重地都通过渗透,攻击等手段进行侵扰。山条州西有林西原,旧有防冬兵六千,其旁七给洞蛮,其酋长口李由独,常助中国戍守,输租赋。知峰州者言于琢,请罢戍兵,专委由独防遏。于是由独势孤,不能自立,南诏拓东节度使以书诱之,以甥妻其子,补拓东押牙,由独遂帅其众臣于南诏。自是安南始有蛮患。是月,蛮寇安南。
六、政权灭亡
酋龙年少嗜杀戮,亲戚异己者皆斩,兵出无宁岁,诸国更仇忿,屡覆众,国耗虚。蜀之役,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铜军,南诏由此灭亡。此时的大唐土朝也是岌岌可危,农民起义十分严重,光启元年,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唐禧宗回到长安,然而此时的国家实际上藩镇所控制,九侯五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最终在哀帝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朝建立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随着南诏与唐朝的相继灭亡,双方的政治关系也随之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