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

时间:2025-01-11 14:18: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 概述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铁路客货运输票据、运输进款资金流动和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承担着运输票据管理、运输收入审核、运输进款管理、运输收入会计核算、运输收入稽查、运输企业之间清算等多重职能。由于铁路运输联劳协作的特点,运输收入管理渗透于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而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也贯穿于运输收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加强运输收入管理、堵塞运输收入管理漏洞、确保运输收入安全完整是规范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保障铁路运输收入不受侵害的重要内容。随着铁路旅客运输市场化经营持续推进、货运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结构变化,客货运输产品供给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铁路运输收入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完善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控制度的要求,也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深化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需要。

1.1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理论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管理科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风险构成要素,根据风险的随机性、复杂性和变动性特点,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采用风险衡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等级分类,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内控制度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内控制度是控制内部风险发生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企业内部运营规范和标准,防范由于内部运营漏洞而带来的损失,有效地监督业务流程的运行情况,及时报告违规业务。

由此可见,内控制度是通过有效使用各种资源而达到既定管理目标,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其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阶段互相促进、互相弥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内控制度的扩展,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衡量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各项风险偏差带来的问题,其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将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把风险管理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从而提高内控制度效率,发挥风险管理作用。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控制度建立了运输收入管理岗位及人员的约束机制,明确运输收入票据管理、运输收入审核、运输进款管理、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客货营业收入清算、代收款财务核算、运输收入稽查等工作均集中在单位运输收入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设置和划分运输收入管理工作的机构、岗位及职责权限,坚持不相容职务相ฐ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1.2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及影响因素

铁路客货运输组织改革给运输收入管理带来诸多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发挥内控制度的管理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应将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相结合,分析运输收入管理环节的风险源点,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运输收入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实质上是运输收入风险的管理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策因素。一是运价政策。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受运价政策影响较大,在运价形成机制上滞后运输市场竞争,运价灵活性不强、应对运输市场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比价,造成运输市场的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运输收入的政策风险。二是铁路改革政策。客运方面,多样化的客票营销渠道带来售票支付方式的改变,同时带来客运收入结算风险;货运方面,全程物流服务、零担货物快运、批量货物快运、一口价项目等货运产品,在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费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来运输收入新的风险和漏洞。

内控制度因素。主要从机构设置合规、岗位责任明确、票据管理规范、进款核算准确、人员素质达标、信息化管理完善等方面建立完善内控制度。一是网络支付、移动终端支付及银行承兑汇票等进款结算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为运输收入管理带来新的风险;二是自动售票机、取票机、代售点、移动终端网点越来越多,运输收入风险监管的源头增多,导致运输收入管理产生新的业务风险。

数据信息资源因素。在运输收入风险源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有效利用运输生产信息系统的大数据资源,而在源数据层、数据导入层、数据服务层、访问控制层、业务处理层和综合分析层减少接口数据的处理环节,给运输收入管理带来相应的技术风险。一是接口数据没有经过加密或相应的保护手段,容易造成信息泄露风险;二是接口文件信息不完善,如运输收入接口文件中未提供退票是否改签的相关信息,给运输收入审核人员对退票合规性的审核带来风险;三是运输收入审核系统与票据系统没有对接,给运输收入审核和票据管理带来风险。

人员素质因素。从运输收入管理实际来看,运输收入管理人员既要求懂财务管理、又要求懂生产业务流程,而且随着运输收入管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站段收入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人员风险使运输进款资金安全受到影响。

2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分析

2.1 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目标及原则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目标是根据铁路运输收入目标,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针对运输收入票据管理过程及进款资金流动过程等业务环节已有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风险发生的频率及损失大小,系统地评价风险危害及影响,进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确定运输收入风险预防和控制策略,建立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实现运输收入管理有序、安全可靠、风险可控的目标。

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应全面系统地考虑运输收入管理各环节形成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通过运输收入管理环节、业务流程及风险特点,建立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原则。

全过程原则。从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标准、风险管理、监督控制、信息化系统、设备环境、应急处置、人员培训和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全过程风险管理。

整体性原则。全面系统地考虑岗位、票据、计费核算、结算、解缴、列报、审核等各业务环节形成的风险因素,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从整体上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的监督管理。

闭环管理原则。贯穿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全过程,从数据源点、岗位设置、管理流程、业务环节等方面,设置预防性、维护性、日常性和应急性等多层次风险控制手段,形成运输收入风险的闭环监控。

动态管理原则。充分认识运输收入风险影响因素,尽可能客观地反映运输收入存在的风险源点,使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衡量与实际风险影响相一致,适时对运输收入风险进行动态控制。

可操作性原则。运输收入风险管理方法或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

2.2 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依据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目标,按照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原则,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 个方面入手,构建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在外部环境,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主要是受政策市场环境影响,产生政策风险;在内部环境,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从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局和站段 3 个层面考虑,结合运输收入内控制度管理环节风险源点,主要包括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员风险。由于运输收入外部环境风险与内部环境风险相互影响,通过构建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体系,实行运输收入全过程风险管理,形成风险控制闭环。

2.3 运输收ღ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分析

目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主要来源于铁路运输生产信息系统,采集了客票、货票、运杂费、军运费、包裹费的原始数据和运输收入审核数据,以及进款和票据的全部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输收入关联审核,为运输生产经营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按照全面推进铁路大数据库发展和应用要求,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信息化也是我国铁路大数据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在铁路局层面已经建立起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但缺乏对运输收入管理大数据的风险综合分析功能。因此,在铁路大数据库中,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补充风险库和问题库,实现对人员岗位设置、运输收入管理数据及其风险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升运输收入风险控制能力。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从铁路大数据库中提取铁路运输收入相关政策、业务、技术和人员等信息,在铁路运输收入票据管理、票据审核、进款管理、会计核算子系统的基础上,完善综合分析系统,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既有的、潜在的风险信息进行识别及分类,并汇入风险库✍;其次,对识别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得出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等级库;最后,对风险数据库内已经发生的风险信息汇集到问题库,问题库中风险信息采取处理方法得到解决或控制后再反馈到风险库,对风险库进行动态调整,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目标,也为构建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3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研究

3.1 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的构建

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的构建应结合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及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围绕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实施风险控制的预警机制、责任机制、动态跟踪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决策机制,实现对运输收入风险的动态控制,实时监控运输收入管理的不确定性风险。

风险控制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指能灵

敏、准确地昭示风险ช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范风险。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对运输收入管理内部风险直接进行检测和判断,还以度量模型、实时数据、评价方法及预警知识为基础,对各种风险在运输收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做出具体分析,并找出其解决方法。因此,建立运输收入风险控制预警机制有助于整理和收集运输收入管理工作中前存在的相关风险信息,比较分析运输收入风险隐患的原因,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为运输收入风险控制评价提供预警风险基础数据,为风险控制目标提供分析依据。

风险控制责任机制。预警风险信息可以提供风险的类型、性质、影响范围等,为有效界定风险责任和化解风险影响提供依据。实现运℉输收入的风险管理是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而实现内控制度的过程。为遏制不利后果的经常发生,主要通过内控制度权责分配而形成一种风险控制责任机制,从而有效控制运输收入管理而产生的风险。

风险控制动态跟踪监督机制。风险跟踪是指对风险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督促风险规避措施的实施,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尚未辨识到的风险,它是风险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风险控制动态跟踪监督机制,需要结合内控制度,发挥风险关键环节的动态跟踪监督的作用:一是有效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在组织开展年度运输收入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对各站段进款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不间断检查,对违反规定发生收入违纪的单位,严肃追究责任,严格按规定考核;二是实行闭环管理,对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复查,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督导各单位始终紧抓进款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补强短板,堵塞漏洞,防止惯性问题再次发生,确保进款管理安全可控。具体做法为:一级风险点按月抽查,每季度全面检查评估;二级风险点按季度抽查,每半年全面检查评估,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三级风险点根据业务情况进行抽查,每年全面检查评估,确保足够的动态跟踪频率和监督力度,合理分配高、低风险环节的时间和资源,提高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的效果

风险控制反馈机制。风险控制反馈机制是指,发布者发出风险后,接受者接受风险产生反应,并把这种反应回传给发布者的过程。这种机制具有以下 2 个方面的作用:从发布者的角度来说,反馈机制可以使风险传递过程成为闭路循环的关键,即发布者通过反馈风险了解风险产生的频率、原因、等级等,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化解风险;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反馈机制是接受者对风险施控的手段,在风险传递过程中,接受者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采取反馈机制的方式,把风险控制手段、对策回传给发布者,促使发布者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在风险传递过程中,良好的反馈机制既是发布风险者需要的手段,也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

风险控制决策机制。风险控制决策机制往往带有全局性的影响,在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中,各个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客观反映着风险控制的过程和有效性程度,而风险控制决策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多种不定因素作用下,需要对 2 个以上的风险控制方案进行选择,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运输收入风险的发生。

3.2 运输收入风险制衡机制的实现方法

制度化。实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制度化,需要在掌握政策变化、完善内控制度、制定实施细则等方面做精做实,为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提供制度保障。①掌握政策变化。建立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政策制度库,随时了解和查询国家有关产业、财税、运价、会计等政策的规定和变化,掌握铁路行业客货运输组织改革、财务、收入、清算等行业规定的变化,结合铁路客货运输运价形式、结算方式、收费项目、收费条件、收费标准等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分析新增加的铁路运输收入风险,为完善内控制度提供政策依据。②完善内控制度。随着铁路客货运输组织改革深入推进,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风险。因此,应有针对性地查找新型的、冷门的风险点,或者由以往的低风险变为高风险的风险点,及时完善铁路运输收入内控制度,强化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建立总公司、铁路局、站段 3 级运输收入分级管理体系,优化调整运输收入管理流程,做到对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的事先预防 、事中监督 、事后控制相结合。③制定实施细则。铁路局、站段应结合总公司运输收入管理内控制度,从票据管理、审核管理、进款管理、会计核算、清算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依据运输收入风险的关键环节,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办法或细则,调整运输收入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增强内控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铁路局、站段 2 个层面形成内控制度的闭环管理,进一步加强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的制度化。

职责化。按照铁路运输收入内控制度要求,由于运输收入管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运输收入管理人员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而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保证每一运输收入管理事项的处理,不得由一人负责办理全过程,必须由 2 名以上人员办理;同时要求岗位设置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往来,严格落实运输收入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形成人员与岗位之间的有效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应将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与岗位职责相融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细化和完善各岗位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的职责化,更好地增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岗位及人员的职责意识,有利于将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

规范化。实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范化,要求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工作能够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需要,收入管理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管理流程、人员综合素质、信息化手段达到规范化要求,各项制度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形成铁路运输收入各业务环节的相互控制和有效制衡,从而有效防范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的发生。因此,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实现铁路运输收入内控制度程序化管理的根本性条件。可以将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规范化纳入收入主管人员和其他收入人员的日常绩效考核范围,形成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成为实现铁路运输收入风险制衡机制的重要基础条件。

常态化。铁路运输收入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既有损失风险也有机会风险,如果不及时把握和利用机会风险,就会变成确定的损失风险。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的常态化管理贵在常,不仅要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专项性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还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运输收入管理中。因此,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岗位职责的自控、互控、他控,管理环节风险的自检、互检、他检的常态化风险管理机制,把合理预见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专项化。铁路客货运输组织改革要求加强运输进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最容易产生的铁路运输收入风险往往就是铁路客货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地方,尤其是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打破了以往的习惯,形成一些专项的风险。例如,在客运方面,客票退改废利用客票系统不完善、智能设备故障处理的特殊性、特工号管理不严、违规后台操作等方面,造成较多的风险卡控漏洞。在货运方面,进款方式的多样化,导致资金结算风险,如不了解到付运杂费办理方式而造成漏收少收风险等,零散快运以整化零产生运输收入流失风险等。因此,面对铁路客货运输组织改革的新形势,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应实行专项化重点检查,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提高全员防范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的意识,提高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研判能力。

信息化。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快解决流程优化调整问题,彻底解决为方便操作人员而留下的过多后门,将内控制度规定刚性化和程式化,杜绝后门产生弄虚作假的问题。一是系统落实不相容职务不能一人办理的内控要求,对系统所有操作都留有可以核查的痕迹。二是系统建立对关键岗位操作自动监控功能,将所有的授权设置为控制状态,对离开岗位的人员在系统上及时取消相应的授权。三是加强系统密码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督促操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修改密码,设置密码更新的时间。四是优化铁路运输收入信息管理系统,客票审核系统要适应客票票价变动多样化的需求,货票审核系统要适应货运组织改革和价格浮动的要求,加快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建立起铁路运输收入风险管理有效的制约机制。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全社会运输总需求持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客货运输需求产生诸多变化,运输产品供给呈现出动态性特点,加快推动了互联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电子支付、互联网付费等结算方式的多样化。按照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控制度要求,将运输收入管理岗位设置、关键岗位操作、风险监控、密码管理等刚性化和程式化,建立运输收入风险管理制衡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运输收入管理上下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制约,从而达到运输收入风险的动态监督和有效控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