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时间:2024-12-27 01:05: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队伍;服务;创新

论文摘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不断创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今年全国共有高职毕业生147万人,比去年增加5l万人,增幅达53.1%。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将☮更大压力。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面,笔者就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整个高等教育就业工作问题中,现阶段最为突出的还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工作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校发展中的的最为主要问题。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教育的评价,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形象和声誉。从2003年的情况看,全国高职就业率55%,而全国的总体就业率是70%,本科生的就业率80%以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创造了数量在世界上可以名列前茅的就业岗位。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科学技术的变革、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民富余劳动力的三面夹击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根据调查,国家人事部认为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是稳中有升,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占61.6%:二是不同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差距较大,如山东、北京、深圳、广州、长春等城市需求量大,而海南、青海、哈尔滨等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少;三是需求专业比较集中,其中排在前10名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及其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财会、外语、医疗卫生、师范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占总需求的38.3%;四是东西部对专业的需求有差异。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三对矛盾现象: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现象并存。

面对新形势,就业工作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03年开始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就业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来抓。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帮毕业生所需,努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步增长。"

二、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努力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就业工作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几年,高等教育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能不能招到好学生,直接取决于就业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就业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就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是联系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的重要桥梁的纽带,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服务态度的好坏等等。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将校内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遵照教育部要求,按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1:500、就业工作经费要确保不低于学校年度学费的1%的相关要求,加快建立一支热爱学生、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条件;选派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去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同时,不断创新就业体制,严格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单位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学生工作评估、专业学科建设挂钩,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年度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工作,乐于奉献,努力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能否落实,不仅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稳定的大事。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坚持“一切为了毕业生”这一宗旨,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来研究、探索、实施各项改革,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学校办学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系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把就业指导ล当作一门课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结合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从进校的那一天起,就策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职业设计。在日常教育中,把以就业导向ญ的观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校园内开辟宣传专栏,定期介绍就业形势、求职方法。在接近毕业时,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与学生座谈沟通,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客观标准和要求。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就业体会,帮助学生增加应聘经验。抓好就业知识辅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能以良好的求职心态顺利应聘。

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首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就是好岗位、好工作。要求毕业生重新解读“孙子兵法”,当几回“孙子”,谦虚好学,正确处理与好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尽快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团队当中。其次,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毕业生在个人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中难以做出合理选择,于是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因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失落,出现“空降兵”现象——即反复跳槽。因此,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摆正位置,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第三,引导学生认清职业发展与现实待遇的关系。一些工作岗位可能条件艰苦,现实待遇不高,但却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眼前的耐得住、吃得消,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前景。如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从“天子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度转变,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无论是大学生、家长,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正视并且适应这个现象。第四,引导学生到西部工作,为开发大西部作贡献,或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等等。"

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ฃ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既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目标也是重要工作手段。各校要加大力度,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各校要加大投入,进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就业网站,将用人单位关心、需要的学生资料和有关情况,如所学专业、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都上网公布,让更多的用人单位通过网络选择毕业生。如通过南方就业考察团的一、二期活动,不少高校就通过南方人才网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通过信息沟通,实现双赢。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稳固的就业基地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各高校应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虚心听取反馈意见,寻求长期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第一线实习,使学生的学习和实习与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保持零距离。或者是通过“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实用人才,把毕业生留在实习基地的企业就业。如四川外语学院与广州金海运集团联合办班,该班就冠名为“金海运班”,广州金海运集团派员定期到学校检查该班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金海运集团上班。

认真做好校内人才供需见面交流会。为了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周到的就业服务,闽西职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毕业生供需见面交流会”,每年还不定期地在校内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让用人单位直接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双向选择。由于准备充分,服务周到,收效很大,每年到该校参加交流会的企事业单位不断增多,省外相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报名参加供需见面交流会。通过举办校内人才供需见面交流会,一方面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让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实地考察,全方位了解学校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切实做了跟踪服务工作。在南方就业考察团第二期活动的校企交流会上,有不少企业提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像是送学生过河,但不只是扶学生上船,而且要送上学生一程。”也就是说,更多的企业要求学校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每年都必须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一方面,高校通过跟踪服务,可以了解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以及用人单位以人才实践技能的评价,为修订现行的教学计划和开设新专业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跟踪服务,高校可以掌握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以便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