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研究
1. 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述
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指的是,园林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财务制度、方针等,对投入资金进行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并对园林工程单位活动进行监督,核算、控制单位的资金运作,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园林绿化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园林经济管理的核心,也是园林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需要有专门的单位负责人、部门进行领导,同时需要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
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着园林的合理规划、建设质量、城市环境等,园林事业单유位的财务管理应遵守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勤俭办事为方针,将园林事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合理分配资金,实现单位与国家的利益。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属于事业工程,需要国家、政府的投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所包括的范围也较多。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对国家投入的资产进行合理规划、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流向的明确、分配的合理,对园林工程承包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与控制。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财务管理原则及特点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同时,园林事业单位还应对单位的预算进行合理地编制,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真实地反映。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节约单位开支,核算资金分配,有效提高园林单位的经济效益。
2. 完善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策略
2.1 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中,新观念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是理财的关键。由于园林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因此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思维,只有树立新的、合适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实施合适、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案。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观念应包括:竞争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竞争是单位发展的动力,为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生机,为单位创造经济机会。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而言,必须保有竞争意识,不断学习,全面了解单位的情况,预测、分析单位可能面临的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运营、收益分配方面的作用,增强事业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竞争中扩大单位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也应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对于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等,合理分配投入产出的比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园林单位效益的最大化。
2.2 改善资产管理
为了提高园林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资产的安全、高效、合理、完整使用,园林单位应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实现经济的顺利发展。首先,园林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单位进行较大的固定资产的购买前,单位资产管理者应对其进行效益评估,对购置的可行性น进行准确论证,实现资产投资、决策的相互结合、监督、制约,从而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减少对资金的浪费。其次,对于固定资产,园林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案,计划合理的管理流程,确保资产日常管理的准确性。最后,在园林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购置、清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管理,尤其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掌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
2.3 加强单位的收入支出管理
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而言,由于其收入多为财政拨入款项,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シ,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规范管理。在资金分配方面,根据园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按计划使用,减少资金的占用浪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园林事业单位的组织收入应确保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组织,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标准的调整也应按照程序进行。此外,园林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收入、其他收入都应依法纳税,加强财务管理,将各项收入及时入账管理,统一核算、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支出而言,单位应加强事业支出、成本支出的管理,支出的标准、范围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园林事业单位还应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节约资本,合理计算,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园林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对支出投资的项目充分的评估,增加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
3. 结束语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发展需要资金的合理配置。园林事业单位应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按照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与原则,通过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资产预算管理、改善资产管理、加强单位收入支出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园林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构建和谐城市。
参考文献:
[1] 王爱芳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财经界 ,2012,:227
[2] 张丽 . 浅议园林市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