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2016年4月2526日,由福建省農业科学院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龙岩市新罗区召开,新罗区、屏南县、古田县、宁化县农业政府部门负责人,农业企业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与科技人员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新时期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与经营方式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农业与转型升级、规划制定与发展方向、废弃物质与循环웃农业、高产优质与绿色防控、生态红线与环境保护、休闲观光与新村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经济与园区建设、补偿机制与综合开发、农牧结合与立体种养等。人们关注到,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面临着农产品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面板抬升,资源环境硬制约的矛盾交叉点,必须深入探索农村绿色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均衡协调的耦合发展新模式,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产地洁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发展背景分析
11国家背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为0093 hm2,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0127 hm2,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琦研究员指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当前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农业生产风险和农村产业结构等矛盾在不断积累和逐步聚集,加上农业资源的紧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使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存在隐患。与欧美发达农业经济体相比,我国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甚小,特别在粮食生产领域,我国农户的人均经营规模远远低于欧盟和美国[1],难以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翁伯琦[2]指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突破复合制约,做到坚守耕地红线、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注重提质增效、兼顾节本降耗增产,优化产业布局、统筹环境承载能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持续创业,注重科技创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12福建現实:先行建设生态文明,农业要有新的作为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环境,人均耕地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走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生产道路是必然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指出,近几年福建化肥平均施用强度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225 kg/hm2)的36倍,化肥利用率仅为40%;农药平均施用为45 kg/hm2,高于全国平均值135 kg/hm2;养猪业污染物治理不规范,排放严重污染了九龙江、闽江水体[3];水产养殖污染也呈上升趋势[4]。
防控面源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谢华安院士也给出了修复方案:实施绿色防控,包括:(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选用抗病、虫害的作物良种,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2)推广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通过田埂种豆,双抢期间田埂放置草把,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创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繁殖和越冬、越夏场所;(3)推广物理防治,创造有利于灯光诱杀的环境,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进行物理诱杀,因诱杀的害虫多数为雌性,从而可使害虫的为害基数大为降低;(4)实施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科学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改进防治系统、施药技术,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等;(6)建立生态安全、高效的绿色生产模式。
2加快生态农业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21深化生态农业经济区理论研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曾玉荣研究员深入探讨了生态农业经济区研究的理论基础。他首先从经济(功能)区、生态农业等概念辨析出发,指出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目标偏重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受到挑战;认为生态农业经济区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引导,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产业基础,以高品质农业和科技研发为引擎,利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模式推进城乡资源有效地流通起来,促进三产融合及生产、生态、生活的平衡,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接着提出以工业化理念构建高效的生产圈、以包容性理念构建和谐的生活圈、以田园城市理念构建持续的生态圈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建设总体思路[5];阐述生态农业经济区的三圈空间战略具有多重意义:明晰生产消费关系,理清空间运行秩序;突出空间的主体功能,形成各空间单元主体功能明确、互补发展;最后,从技术模式、组织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农业经济区可行的实施方案。
22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区技术构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劳作农业、化学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技术形态演变过程,创新性地提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多功能化的领航者。指出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物营养施肥机,保障了土壤肥力特性。最后,倡议生态农业经济区推广实施农业生态系统微生物组计划(UMI)[6],该计划来自美国50家机构的48位科学家,倡议开展微生物组[Unified Microbiome Initiative (UMI)]计划研究栖息在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如人类肠道、海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来改善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琦研究员认为,中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是必要的。农业产品价格与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对称,而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进一步约束,使得生态农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目前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实行三个着力以突破当前问题:着力提高农村集约化生产、增加适度规模经营效率;着力向三大产业有机融合、扩大多功能性农业效益;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优质品牌开发经营。同时,他还指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农业技术体系:高产高效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生态安全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高效便捷型现代装备技术体系、产品优质化现代加工技术体系、种田养地结合型地力培养体系、流通★快捷型现代产品营销体系。
23生态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
台湾21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孙明贤指出生态农业经济区应该能有效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包括生物产业、生活产业、生态产业、绿能产业、文创产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业态,是一种产业生态化、消费生态化、效益生态经济化、制度生态文明化的生态经济体系,具有现代农业示范、新农村建设先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三大功能,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统一,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台湾专家陈荣五教授则详细论述了园艺治疗在生态农业经济区的运用。他指出,园艺治疗是一种利用植物、园艺活动和大自然的环境来促进个体身心与精神上的功能,以提升认知与健康的过程。通过对园艺治疗活动分类、园艺治疗活动植物的选择等实践出发,对台湾台中地区的园艺治疗产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园艺治疗在生态农业经济区的运用可以有效满足健康产业的需求。
24生态农业经济区经营机制创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所副所长郑百龙副研究员针对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与可持续问题提出: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部分青年人愿意务农,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7];二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使农业成为有效率的产业,使农民成为能致富的职业;三要完善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产业化企业,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福建省農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刘明香研究员指出,要构建新型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强化政策的导向性,加强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利用生态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农业经济区特有的经济效益。
3生态农业经济区规划要点与实践探索
31新罗生态农业经济区规划要点
311总体建设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为总体要求,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与福建省农科院的院区合作,强化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作用,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态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布局,着力创新农业复合生态产业模式、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创新生态农业关键技术配套体系和生态经济发展价值体系,着力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宜居生活环境保护유模式,打造以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经济区,以生态友好、农业转型、科技创新、经营创新为建设方向,形成和谐共生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稳步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区建设。
312空间结构生态圈着力生态友好,利用生物多样性、低碳技术,实现环境友好的生态圈,主要包括城镇、乡村居民点周边的森林、水体及景观等生态体系,以及镶嵌在城市中的生态斑块与生态廊道,包括生态公益林、水系、城市绿地等。
生产圈强调科技创新,应用现代技术、设备,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生产圈,主要包括能够生产农产品的各类地理经济空间,含生产用地、农副产品加工区及其他空间。
生活圈突出以人为本,为区域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优良的环境和健康生活福利,主要范围为生活场所,包括城区、各乡镇及主要乡村居民点。
32生态农业经济区实践探索
新罗区适中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它以东森闽台生物科技园为主体,以ϟ精致管理为理念,以健康农业、安全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导向,推动新罗区休闲农业发展;突出产业升级,转型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全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突出制度创新,推动一产向二、三产业升级发展,引领提升园区产销管理模式和服务能力;通过精品示范,带动区域内农民技术学习与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该观光园对推进新罗生态农业经济区向高效益、规模化、市场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做了典型示范,引起了福建省其他农业县市农业部门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