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时间:2024-12-27 14:22: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说岳》是笔者最早接触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其第一回便预叙了书中一干人物的夙世身份:金兀术乃奉命下界扰乱宋室❤的 ツ赤须龙,岳飞乃降凡卫戍宋土的金翅鸟,其余人物因缘亦皆有数,全♀书故事始末归结为因果轮回。笔者初读时便倍觉新奇有趣,但几年后偶然看到另一出版社《说岳》的引言,指书中的因果轮回背景“削弱了现实描写中的爱憎感情”,属于此书“糟粕”。笔者眼中增色不少的部分,在出版社看来偏是败笔所在,这令笔者对此更添兴致。纵观中国古典小说,以因果轮回为背景者俯拾皆是,莫非古时作家的文学理论皆逊今人,竟未察觉因果背景有损作品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因而画蛇添足?依区区拙见,古典小说作家独钟因果轮回,良有以也,岂妄然哉。

中国古典小说参入的因果轮回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神仙轮回或下凡,包括《说岳》《红楼梦》《西游记》《女仙外史》《昭阳趣史》等;另一类为历史人物转世,包括《三国志平话》《隋唐演义》等,主要集中于讲史小说。此两类因果背景的植入,固有增添故事趣味性的目的,也与佛教因缘果报思想及生死轮回观念的传人有关。但除此以外,两类因果背景的出现似乎另有因由,试析如下。

第一类神话背景之所以受到小说作家青睐,大抵儒家情怀使然。神话传说中西方皆有,然二者特性迥殊。西方基督文化主张“出世”,因而西方(希腊罗马)神话在流传过程中并没有依附于现实的趋向性。与基督文化相反,儒家文化高扬“人世”旗帜,《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所崇奉的信条和终极价值追求。至于神话传说,虽是极重要的文化现象,包罗万有,但在传统文人眼中,神话的美学意义远过于现实意义,对于实现人生追求、成就现世功名无甚助益,有华而不实之嫌。中国传统文学观讲究文以载道,有趣而无益之文,向来不入文人法眼。更兼中华文明历五千载,历史观念极浓,神话传说独脱离人间、脱离历史,未能寄托文人情怀,不免令人扼腕。为弥补此憾,文人遂通过小说,借由轮回再世,使神仙理想契合人间正道,使天人归于一途,填补神话故事中没有理想寄托的缺陷,以此体现儒家情怀。

第二类历史人物转世说,则体现了来世的寄托与续书文化。读小说者,往往对小说结局抱有各种遗憾,悲剧故事尤其如此。为了弥补遗憾,有些读者会选择写续书,在续作中充分发挥想象,按照个人意愿延续故事,另写结局,以弥补自己的遗憾,明清小说便出现了大量续书。同理,读史者对历史人物也抱有各种遗憾,然而与小说不同的是,历史事实不容变改,若为历史事件虚构一个大团圆或善恶有报的结局,则违背历史事实,所以,就弥补历史遗憾而言,续书不再是一种好方法。对此,更好的方法就是在讲史小说中为书中人物交代转世背景,这也可以看做一种另类的“续书”。人性大多冀望生命有来世,使今世未了心愿得以延续,人们对于历♒史人物同样有此情结。在讲史小说中,将历史人物附会承接,可以在无损作品主体架构且不篡改既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达到三个目的:一来满足大多数读者对于来世的期冀。二来可以体现作者读史时对历史上人物事件的所思所感,或传递某种情感和价值观。如《三国志平话》中,曹刘孙三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的转世,其余献帝伏后、诸葛司马诸人,皆有轮回背景。作者以刘邦剿除功臣为无信,遂借献帝失国于魏蜀吴,传递出入而无信终有报之理。又如《隋唐演义》中杨广与朱贵儿分别转世为杨贵妃与唐明皇,如此转世一来弥补了杨朱二人生不能同穴富冥之遗憾;二来唐明皇与杨贵妃既为夙世因缘,二人之情更加摧心剖肝;三来既有前世,则亦当有来生,这就这段旷古之情构筑了一个开放性结局,为读者重燃了二人再续前缘的希望。总之,因果之说虽是附会,但只要合情合理,匠心独运,便能弥增作品之情与境,波谲云诡ฎ,惹人遐思,别具风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