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与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

时间:2024-12-26 02:52: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大学功利主义作风盛行、理想主义精神缺失的现象备受关注。在同样的背景下,与综合性大学一样,当前许多高等师院范院校功利主义氛围浓厚,在知识传授、校园文化和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理想主义教育日益被忽视,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现象存在着潜在的巨大危害。本文将以高等师范教育为考查对象,从师范生培养的角度探讨高等师范院校理想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应成为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传承者

高等师范教育的目的是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力量,它所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毕业之后将走向教师岗位,师范生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教育精神、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因此,传授先进的教育思想、培养正确的教育观,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

历史上任何一种正确、进步的教育观,都不可能把理想主义排除在外。理想主义是教育的题中之义,是教育应该固守、薪火相传的精神。所谓理想主义,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1]其具体内容,就是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所说的,我总觉得我们的学生不缺少聪明,不缺少机敏,不缺少解决问题的技巧,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缺少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缺少的是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与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为功利的、坚定的、执著的追求精神。[2]因此,理想主义就是向往、规划美好未来并为之而努力的信念,换言之,理想主义就是着眼未来,超越现实。它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又是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动力保证。理想主义教育就是创造理想主义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理想主义人格的人。

理想主义是教育的本质之一,这是由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理想的性质,是一种灌注和体现着人的理想的活动,必然带有超越现实的目标。因此,教育不能消极地顺应时代,屈从于眼前的利益和现实的需要,相反,它被期待作为一盏明灯,引领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前瞻性地规划未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观点,其中面向未来强调的就是教育的超越性。只有贯彻理想主义精神的教育,才能引起人们对价值、对自身和人类的未来加以关注;只有具备长远的目光和超前的意识,教育事业才具有长足的发展后劲。

强调教育的理想性,并不是要抹杀教育的现实性。其实,从长远看,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是统一的,都是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如果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只看到眼前和个人的利益,最终将损害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强调教育的理想主义,有助于纠正和杜绝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的种种短视行为,因此,在当今取利倾向严重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守护教育的理想主义。

高等师范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连结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在传承教育思想、实践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受教育者将在守护教育的理想主义精神的道路上发挥最直接的作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更应强化理想主义教育,为师范生的培养创造理想主义的氛围。毕竟,一个缺乏理想主义精神的师范生不可能拥有科学而正确的教育观并使之发扬光大,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从教者,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的下一代。

二、理想主义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保证

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推行理想主义教育,这与其定位和培养目标密切相关。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广大中小学输送优秀的教师人才,只有理想主义才能把一个师范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教师,理想主义精神是师范生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

1.理想主义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一般地说,优秀的人才既要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人文素养,又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厚的专业知识。但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是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不仅自己要具有各种优良品质,还要能感染和影响学生,其最重要的品质是人格魅力,因为教师具有令人心悦诚服的感染力正是源自其为人的品质不是他们正在传授的东西,而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令你为之倾倒。你对他们的尊重,与他们的契合,早已超越了他们的教学内容,你以他们为自己待人处世的楷模,从他们身上汲取振奋精神的力量。[3]

理想主义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教师,将自信满满,对未来持有真诚的期望,能够为学生描绘一幅美好的图景,启发学生对未来加以向往和规划,为之努力并坚持不懈。只有这种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长久而良好的影响,并获得学生的尊敬和感激。

2.理想主义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师范生要对ฑ自己未来的职责和使命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传播文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打开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树立他们勇于探索新世界的信心,发掘他们的潜能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正如加拿大教育家沃特沃纳所说,如果我是一个科学教师,我并不在意我的学生能不能成为科学家,也不关心他们能不能赚到很多钱,只要他们通过学习感到触动并试图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试图去发现,我们就打开了可能性。这是最纯朴的道德目标,让我们变得可能,教育需要为此服务。[4]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理性主义人格的人。青少年学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以及为之奋斗的信心和毅力,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5]沃特沃纳也说,教✔育是一个人能够投身其中的最大、最困难的问题,教育寄托了我们关于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景。[6]因此,师范生任重道远,针对师范生的理想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3.理想主义是教师推动教改的动力

只有进行理想主义教育,才能培养和强化师范生的发展和改革意识,使他们在校期间和毕业工作之后都自觉地关注、推动教育改革工作,成为教育改革的一支生力军。只有对教育事业怀抱美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会自觉地去关注⚥教育的现状,从日常实践中发现各种错误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发掘教育的潜在力量,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4.理想主义是教师矢志从教的保证

从师范生的个人生活和成长角度来看,理想主义教育也意义重大。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即便如此,教师行业仍有其特殊性,它不能产生短期效应,也不符合市场交换的逻辑,教与学必须植根于人的层面,教师的劳动付出要取得最好的成效,必须依赖于他们对学生无私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这一职业依然是一种良心的职业。许多师范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都会遇到收入比其他同学低、学校运行机制不合理、工作环境不理想、负担过重、学生不尊敬自己、家长不信任和不合作等种种令人沮丧的问题。可见,这不仅不是一份能够给人带来功名的工作,而且还要克服很多困难、顶住各种压力。除了对教师行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的理想主义情怀,还有什么能保证师范生克服职业倦怠,不灰心丧气、临阵退缩,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心中的美好理想坚持不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加以肯定呢?

理想主义是教育的题中之义和不能放弃的价值追求,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理想主义就无法为教育工作这场无止境的接力赛培养۵出合格的选手,也就不能造就有理想的下一代,♋就会妨害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当矢志守护教育的理想主义精神。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