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研究
【摘 要】群众路线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文章剖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和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学生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高校学生工作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我们党的认识路线,又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夯实执政之基,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必然动摇执政之基。当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二、践行群众路线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新特点
自高校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张,高校学生数量迅速扩大,这些大学生也呈现出了时代新特点。其中特征之一就是这些“90后”学生不堪一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没有经历过ツ风浪和挫折,加之生活阅历不足,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同时,伴随着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高校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已不再接受被动教育和管理的方式,而是渴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尤其是面对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时。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是以学校主导和制度约束为主,较少考虑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的诉求得不到£解决,思路得不到采纳,导致叛逆心理日趋增强,他们不服管,甚至有意做出有悖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情来,这就与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充分进行学生民意调查,切实关注学生动态和诉求,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三、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
(一)转变思想,建立民主决策工作机制
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学生工作者要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转变思想,真正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当今学生个性鲜明,利益诉求多样化,主体意识强,渴望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强烈,所以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时,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目前很多学生工作者在任用学生干部时,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只凭借个人观点和私人感情就直接任命,这种未经民主测评和民主决策选拔出的干部,没有群众基础,自然也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在学生工作中始终坚ภ持民主决策,才能使群众路线得以较好的实现。
(二)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加强学工队伍培训
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但目前存在着学生工作队伍体制不健全和部分学生工作者自身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在学生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加强学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前提和关键。学生工作者应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外,学生工作者还须具备运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学生工作者还要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凡是关乎学生的大事小情,都是应尽之事,只有怀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也才能符合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和满足学生工作的需求。
(三)推进践行学生工作群众路线的常态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作者。”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理论源头。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常抓不懈、贯ท彻始终。“走群众路线,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须建立群众路线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搭建立体式育人平台,在新生入学初期开展入学教育活动,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和心理健康讲座,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奖、助、贷、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透明化、民主化,并形成规章制度,对家庭经济贫困、对心理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群体给予更多及时有效的关注和帮扶,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定期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类讲座,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党和国家输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