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现状
摘 要:文章概述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并对RFID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RFID;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122-03
作者简介:朱 进(1979⚥―), 信阳市图书馆馆员。
1 应用现状
1.1 应用模式成熟化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模式逐渐成熟,涵盖了图书编目、流通、典藏与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在采编环节使用标签转换装置,馆员在图书编目完成后,增加粘贴与注册RFID电子标签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前三个季度,图书馆采购的电子标签已经有220多万枚。RFID自助借还设备,成为最主要的图书流通方式,是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的重点与亮点。同时,在服务台通过RFID设备与图书集成管理系统配合,处理读者超期、图书预约等业务。
在典藏环节使用RFID推车盘点机或便携式盘点机,进行图书的日常顺架与盘点工作。虽然设备以“盘点”字样命名,但该类设备的主要用途仍然以日常的顺架、整架,检查错架图书并归位,从而实现图书定位的准确性,解决读者在检索系统中查到图书,但无法在架位上找到图书的困惑,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盘点设备的应用方式上,逐渐向“离线式”操作为主,即设备在顺架、盘点等工作时,不连接中央数据库而独立运行,数据单机存储。工作完成后,将设备接入网络,实现单机数据的自动上传,从而避免因书库内无线网络信号差等原因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图书馆管理上,使用RFID安全门禁,进行图书的防盗监测。安全门禁以“离线”工作模式为主,即设备只依赖于电子标签EPC数据区的防盗位来报警。
1.2 应用规模扩大化
1.2.1 图书馆从项目试点到整体实施的转变
在2011年之前,一些图书馆将RFID技术应用在体验厅或单个借阅室。2011年之后,伴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图书馆应用的效果显现,图书馆开始以整体实施RFID智能图书管理,即一次性给整个馆内所有流通的图书粘贴RFID电子标签,全面实现RFID应用。
1.2.2 图书馆采购设备从流通到典藏的转变
流通设备指的是RFID自助借还系统、24小时还书系统等面向读者自助式的服务系统,典藏系统指的是RFID移动式盘点车等设备。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时,自助式服务是最大的亮点,既提高了流通服务的速度与质量,又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保护了读者的个人隐私。对于典藏设备的应用,从“盘点”功能定位,已经转向日常的整架工作,从而提高图书在书架的准确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3 客户群理性化
1.2.3.1 用户对RFID技术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初期,经常有用户会问:RFID技术是否对人体有危害、RFID安全门禁对小孩、孕妇是否会有影响等。而现在,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深入以及RFID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图书馆对RFID技术的认知程度已经非常高,已经走出了概念普及阶段。
1.2.3.2 用户对RFID存在问题的接受
图书馆用户不仅了解RFID技术优点,同时也接受了目前RFID技术存在的缺陷,较为突出的是对RFID安全门禁的认知。RFID技术不是万能的,在防盗能力上,与磁条防盗技术一样,也并非“无懈可击”,图书馆也已经普遍接受,手握图书、夹书时出现漏报的问题,体现了客户的成熟度已提升。
1.2.4 用户UHF RFIมD的技术选型
国内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之初,就开始了UHF是否适合图书馆应用的争论。经过RFID技术的发展,超高频技术在解决了自助借还时的误读问题,提高了借还的成功率,其标签的隐蔽性、价格、盘点等优势,促使超高频技术成为国内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首选。在国内高等院校,特别是军事院校,大都采用超高频技术。
1.3 图书馆应用类型延伸
2013年之前,国内应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仍然以高校图书馆、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在2013年开始,已经开始有中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开始尝试引入RFID技术,但由于中等教育学校的藏书量不大、流通量小、硬件投入资金不足等原因,应用规模还未显现。在公共图书馆内,RFID技术在区县级图书馆应用的规模较迅猛。区县之级的图书馆在引入RFID技术时,往往是在图书馆新建馆舍的背景下展开,需要配套高水平的读者服务,资金也相对充足。这些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时,将会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集市民学习、休闲于一体的,重要的公共场所。同时,由于公共图书馆的流通量存在较大的周期性,“峰谷”时段明显,应用规模普通较大,比如自助借还机的数量都在10台左右。
另外,公ซ共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也有向镇、街道一级图书馆,甚至社区、村一级图书馆应用的趋势。在此类应用中,往往是由区县级图书馆牵头,在区县内实现馆际互借的要求。各镇、街道级图书馆以配备单套自助借还、安全门禁、馆员工作站设备,实现自助式流通服务为主。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标准的建立
2.1.1 图书馆RFID行业标准
由于国家还未建立统一的RFID标准,各行业应用标准的不统一,各行业之间的电子标签无法有效识别,在图书馆应用时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离线”报警模式,即只通过标签EPC中的防盗位报警,这种情况下,在其他满足ISO18000-6C协议的电子标签经过门禁时,就存在误报的可能,误报概率的理论值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而如果要彻底屏蔽,则需要各行业统一应用标准。
2.1.2 RFID数据模型的规范 2012年国家图书馆牵头起草的文化行业标准《射频识别―图书馆―数据模型》,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联盟也于2012年11月颁布了《高校图书馆UHF-RFID技术》,同时各地区也有发布RFID数据模型,RFID厂家也有各自定义的数据模型。如此众多的“数据模型”,虽然存储的信息类似,都包含所属馆代码、馆藏标识符等信息,但各规范之间对数据的存储位置(EPC区、USER数据区,或RFID数据库)、存储要求(如馆藏代码的取值规范、是否必填等)以及馆藏标识符的压缩方式等,都存在差异,造成各数据模型无法兼容,不能形成图书馆行业的统一RFID标准。而数据模型的不统一,在后期若要实现馆际互借等应用,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而要想重新规范标签数据模型,改写标签数据,对于动辄百万册的藏书量,就会是一项非常昂贵、耗时的工程。
2.1.3 RFID应用规范
目前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方式,仍处于厂家主导的地位。但各RFID厂家在应用时,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有些厂家设置有RFID服务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RFID电子标签数据与业务数据;另一些厂家则将信息都存储到电子标签中,不设置RFID数据库,只单纯地实现流通服务。对于RFID设备中的标签读取模式,也各不一同。有些厂家采用读取标签的TID码,然后到RFID数据库中检索出TID码对应的图书条码号;有些厂家采用读取标签的EPC码,根据EPC码直接翻译出图书条码号。RFID应用规范以设备应用软件的规范为主,比较容易解决。而随着应用的深入,各RFID厂家的设备功能会趋于“同质化”,也会加快此问题的解决进度。
2.2 应用模式的扩展
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已经趋于成熟,但应用范围还是局限在标签转换、自助流通、分拣、图书盘点与安全防盗。应用模式的扩展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快RFID设备的研制,比如智能书架、自动清点设备等,这主要依赖于RFID技术的发展;二是RFID管理软件的创新,比如RFID通用数据交换平台(简称:GPI平台),在图书管理系统与RFID终端设备之间,搭建中间平台,各RFID厂家的设备采用标准的接口协议与GPI平台通讯,从而实现RFID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型应用。
2.3 图书管理系统的束缚
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时,都仍保留了原来的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基于采用SIP2接口的方式与RFID厂商提供的系统互联。在这种情况下,RFID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应用效果,都受到图书管理系统所提供的SIP2接口功能、性能、权限与价格的限制。
2.3.1 功能限制
SIP2协议中定义了基本的借书、还书、续借、图书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等几个基本功能。但针对RFID自助类应用,无法完成。比如,在传统的图书馆应用中,借还书都是到服务台操作,通过馆员“当面验证”读者的合法性。在应用自助服务后,需要由机器来验证读者身份的合法性,读者需要启用借书卡密码来保障用卡安全,这样RFID自助式设备就需要提供读者密码的修改功能,而该功能未在SIP2协议中规定,多ค家图书管理系统仍未实现。再如SIP2协议未定义扣款、预约、移库接口,造成RFID设备上无法实现自助扣款、自助预约,以及使用RFID设备来实现快速的移库功能。
2.3.2 性能限制
图书管理系统一般提供了NCIP与SIP2两套通信协议,但由于通过NCIP协议交互时的冗余的数量太大,基于HTTP交互,其通讯速度、可靠性、稳定性都无法等到保障,目前在RFID应用中都不会采用。而图书管理系统所提供的遵循SIP2协议的接口服务,性能上也各不相同。一般国内单条指令的速度在200―300ms左右,做得好的,可以达到100ms左右,而在并发处理上,其性能会进一步下降,而这一影响将直接在RFID终端设备上显现,影响用户体验,也让RFID厂家“蒙冤”。
2.3.3 权限限制
图书管理系统在实现SIP2协议接口时,其对于SIP2接口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有些系统将SIP2接口定位为独立模块,可采用不同的帐户登录,接口的权限则受限于该模块的权限与用户的权限。有些系统将SIP2接口定位为独立馆员,接口只允许“独占式”操作,接口权仅限制于该 “馆员”的操作权限。
2.3.4 价格限制
国内图书管理系统的接口费用高得惊人,普通比国外图书管理系统提供的价格要高。甚至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SIP2接口服务的价格,高于其图书管理系统本身的价格。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多个RFID终端设备共用一个SIP2接口,或经过开发中转程序,通过SIP2接口通讯数据转发后,实现多个终端设备共享SIP2接口,但图书管理系统厂家从“商务”上要求RFID厂家按设备来购买SIP2接口客户端,而在与图书管理系统厂家交涉时,RFID厂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造成SIP2接口价格奇高。
3 结语
RFID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服务模式是一次变革,RFID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图书馆中普及。总体来说,目前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使用机器替代了简单的人工流通操作,要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应用,则需要RFID厂家与图书馆双方共同努力,提高RFID技术水平,探索更好的应用模式,研制更适应于图书馆的ฎ服务与产品,使RFID技术能够在图书馆领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白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图书馆中的首次应用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7(4):10-12.
[2] 董朝峰.图书馆RFID应用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 以汕头大学图书馆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3) : 148-151.
[3] 王巧珍.RFID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07( 1) :123-124.
[4] 吴,甘琳.迈向智能化图书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6) : 65-68.
[5] 程慧荣, 范红霞.基于语义 W eb 的 Je r o m e D L 数字图 书馆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9) : 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