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

时间:2024-12-26 16:14: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ฉ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称之为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不会忽视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预习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还能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中所学的内容预先有个初步了解。预习过程中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能够使学生很轻松的联系起学过的相关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捷径,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那么老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而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激发学生乐于预习的兴趣

在预习过程中引入竞争意识,评选预习小能手。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

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摒除掉不知从何入手的心理,指导其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这时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习惯的养成。①数学概念课的预习,这就需要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时,动动手圈圈知识要点,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②数学计算课的预习,看懂例题,总结算法。这样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把重点知识学得更深、更广,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数学操作课的预习,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及时评价促进学生预习

对于学生的预习过程和结果,教师都应及时地检查、讲解、评价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

让学生常抓不懈坚持预习

要想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方力量联合起来,ร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知识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会听讲。上课时要听清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总结的方法,因为这些一般都与教学的重点有关。课堂上只有会听,才能会思考。课堂上学生之间要认真互相倾听发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肯定自己的思考,更能对别人的回答做出准确地判断和补充。因为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相近,有时学生的语言却能使其对问题的理解更明白。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注意听,如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谁愿意来解释一下?让学生更加切身的体会听的重要。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要边听边想,别人说的与自己的想法一样吗?有没有补充?他的想法与你的不同在哪里,重复一遍,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每天给学生出1015道口算练习题,教师读题,学生写答案,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听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学生只有注意听了,才能写出答案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是对学生听的习惯的一种培养。那么,课堂上要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如何让学✞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呢?首先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一旦站到讲台上,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会引起学生高昂的热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投入活动的注意力和渴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要善于不断变化课堂的节奏和频率,让学生没有时间也找不到机会放松注意力。例如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突然发问:同学们,谁来重复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他刚才是怎么回答的?出乎意料的提问,时时刻刻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度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达到专心听讲的状态。

另外,在课堂上我追求语言的趣味活泼,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由于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课堂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巧妙地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教学语言在精练、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三、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习惯

数学计算中审题是必不可少的计算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审题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以下方而:一是没有把数学题目完整的看完,或者看完了也不考虑,墨守成规,按老印象办事。二是个别同学在审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只着眼于整体部分,没有关注到细节,看错了题目,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得出了行行色色的错误答案。为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题时应从阅读入手,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让学生在读题时读出声音,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手指着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前找出甚至是划出关键语句、关键问题,读题后要求分析关键词句并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理解。

其次教会学生主动自觉的观察各种题型。要时刻督促学生做题时要步步审题,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使审题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扎根。

最后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不要问后急于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我总结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种质疑问难的方法:那就是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从课题入手,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从方法上质疑,从原因上质疑。作为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所提的问题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提出了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还要和同学们一块分析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具体好在哪里,亮点在何处。使这些学生在大家心中成为一种楷模、一种示范,让大家体会到:原来提问题就要提这样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体现本课的重点,既要拓宽内容又要进行范围控制,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质疑问难要而向全体学生,好、中、学困都要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五、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任何不经过独立思考而获得的知识都是肤浅的。众所周知,学生的思考都是先从遇到问题开始的,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问题尤为重要。怎样设置问题呢?

1.注意问题的适度和层次性。问题如果起点过低,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难,势必导致思维卡壳,课堂冷场,结果是多数学生沉默不语,少数学生答而不全。因此,对于低难度问题可合并提出,对于高难度问题则要多层次分解。

2.提出的问题要目标明确。一堂课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围绕中心问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逐步达到会思考的要求。教师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也可利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点拨。教学中,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

六、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班内的学生对待作业有以下情况:一是作业拖拉✍不及时,二是作业书写不规范,三是作业质量效率低。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呢?一是给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时间计划表。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执行,雷打不动,时间长了,便会形成好习惯。二是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首先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掌握写字要领。其次养成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这主要靠教师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三是教师要加强作业批改的力度和指导的力度。教师的作业评语要充满激励的色彩,可以采用激励性评语、等级和日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委婉的评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不足,点出学生作业中的亮点。针对家庭作业题为例,教师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保证好,但是解题的要求一定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感觉不到负担,就很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好习惯,好人生。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心中有规范,严有尺度,教有方法,就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