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时间:2024-12-27 03:41: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互联网+”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才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基于“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至少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了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文章希望能够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互联网+”引领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新形态,它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推动社会从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各种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一定组织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和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1]。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传统服务业,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经济新形态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各层次的一线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一直以来重视财务会计忽视管理会计,导致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会计人员已经严重的供大于求,而管理型会计人员却存在严重的缺口。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懂核算善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弊端更加凸显,倒逼高✯职会计教育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互联网+”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还需具备现在信息化处理能力、管理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评价能力、自我学习成长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管理会计要求的综合能力。高职会计教育唯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国内很多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下过定义,做过总结,但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人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存在”,所以人才培养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2]。作者认为不管人才培养模式作何种界定,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且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至少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了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一)思想观念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想基础。观念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互联网+”冲击,要想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这种思想观念的对象转变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只有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召唤,才能将这种理念传导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由于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一味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能力,导致对管理会计认知不足,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片面,难以适应经济新形势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不断引领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3]。这是教育部门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要求教育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用信息化引领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逐渐由财务会计的核算型理念向管理会计的复合型和管理型理念转变。

(二)培养目标

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落脚点。无论构建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ส才。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强调学生的核算型技能。这种核算型技能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仿真的静态环境下根据模拟的经济业务编写会计分录、登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知识。随着“互联网+”下财务机器人的问世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人工智能可以方便快捷处理原来由会计人员负责的传统记账工作,而更加复杂高端的管理决策事项只能交由人来处理和解决。如果会计人员不顺应这一趋势,仍然固守于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必然会被淘汰,因此,必须要向管理会计转型。可以说,人工智能进一步加速了会计人员的优胜劣汰,也进一步催生了社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顺应这一趋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操作内容,熟悉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和维护,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表达等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4]。高职会计教育要处理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核算型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技能。高职院校立足于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做好全面准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目标应围绕抓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定位于造就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不同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反映了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国内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实践课等几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具体课程设置也基本一致,一般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重点、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和层次等方面稍有差异,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会计专业作为一门比较成熟的财经类专业,其发展创新的动力不足。高职教育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例如工业发达的地区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时可以融入更多的制造业会计;商业兴盛的地区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时可以向服务业会计靠拢。这样既可以体现办学特色,也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设置的核算型会计课程较多,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这些课程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类课程开设的非常少。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的思路要做相应调整。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开设核算型会计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数量合适的管理会计类课程,诸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运筹学等课程。此外,作者认为“互联网+”经济下应当本着够用、活学、活用的原则合理平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由于专业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较差重复的现象。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从专业整体出发,对相互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比如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经济法和税法与纳税实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课程完全可以进行知识重构和课程整合,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从而使课程体系更加紧密。

(四)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保障。文章指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包括教学手段,即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只有不断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完美结合。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下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是被动式填鸭式教学。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综合性的全仿真财税软件营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岗位进行有效的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就需要将课堂的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但这又会导致教师的授课时间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如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录制在线学习微视频、建微信公众号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深入的在线学จ习。这即解决了教师课堂授课课时不足的问ภ题,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可以定期邀请各类企业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学。总之,高职会计专业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条件。高职会计专业考核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针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其二,考试方式比较传统,主要采用纸质卷面考试,忽视过程性技能考核,课程的成绩评定较多采用“一考定终身”的终结式考核,不能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创新考核方式[5]。考核方式的缺陷阻碍和限制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低分又低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会计专业提供了多元的考核方式。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全面改革陈旧的考核方式。课程性质不同,考核方式亦有不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比如经济法、税法与纳税实务和审计等课程可以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对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可以利用纸质卷面和互联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对于纯实践课程,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短期顶岗实习课程可以采取现场技能操作、撰写小论文和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测评。总之,高效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内容应该覆盖所学知识、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三、总结与审视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具备较强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信息化处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员非常匮乏。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职会计专业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并变革旧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笔者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召唤尝试建构了一个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这种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以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互联网+”探寻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但却不试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定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体系,希望能够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互联网+”引领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星.基础会计[M].北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2-3.

[2]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5-46.

[3]刘玲雪.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4]杜俊娟,王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

(10):36-3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