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摘要:在东北民族艺术的大语境下讨论地域化和民族性,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的性灵书写、笔墨当随时代的三种特征,一言以蔽之:自觉追求自然和人的协调舒适。
关键词:民族艺术;东北地区;绘画;审美情趣
翻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画家所创作的中国绘画,构图饱满,设色艳丽而常用红色铺垫或作品呈现巨大的仰视感,刻画人物倾向高大富有生活气息等等。这种造型特点延续多年,至今仍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和常用语言。这一时期审美取向是力量和稳定的,这类可以捉摸和玩味的线条与色彩组成的画面带有传统绘画的趣味,正是这种浓烈的装饰味道更加拉大当代中国画和传统绘画的表面联系和造型手法。若以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来分析,每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可以不相同,甚至毫无关联性、传承性等等。通过类似的美术现象可以深入具体地解释审美者与参与者二者之间对艺术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和微妙的心理感受。这类审美趋向,通常是在“日常性积累”的作用形成的。
由于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运动、社会民生、文艺思潮各个方面的主观气候定会影响到艺术工作者的“日常性积累”。故而,其创造也定会有时代的印记和自身特点。这特点最鲜明的是对表现对象的高度概括和合理夸张。每个生命个体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关联。文艺所呈现出鲜明的恢宏气象。绘画中的民族性蕴含在流淌的血液中和那些看不见却感受到的地方。正因人必须与生命本身和周围的生命环境构成亲和自由关系,审美的过程才可以激活生命,自由地感知生命、显示生命力量。在生命体验与创造中感悟生命存在的自由意义。审美状态乃至生命天然具有的精神特征、而且与生命自身同在。
艺术家从一开始接触生活,或者进行创作就在特定的地域里面。
这种地域性的好出在于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相对局限的自然,和大自然交流、融合。画家被地域特征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该地域。画家笔下的景物已成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带有强烈的自身特点又同时有着明晰脉络的可释读性。当代东北画坛所呈现的繁荣气象,正是来源于东北地区物产丰饶、质朴民风的激发。在传统程式和当代审美特征的相互影响下,博采众长、寻找自我身形步伐相对应协调的部分。紧紧抓住东北地域的气息和神韵,也可以认为把握民族艺术的精神实质,不懈探索。从而使地域标签产生新的光彩,进而使民族艺术的生命增强了新的活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除了纯哲学知识和单纯思辩理论知识以外,其他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纳为自然与人的结合知识。而凡是蕴涵着自然和人的结合因素的知识都是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的。地域特征不自觉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特别艺术这样的形式,其地域性的自然和历史人文因素就更为突出。当今的画家自认为在笔墨没有确立个性和图示之前的时候,为了争得与众不同。他们把创作的方法和目标就锁定在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性上。踏遍大江南北,只要找到前人所未有表现过的地形、地貌、树木花草都可以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正是他们也深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在创升华的真理。因此,他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绘画现象,这种现象不是现实的复制和照抄,更多的是对自然敬畏对生命热爱的一以贯之。由于中国画的地域性,艺术家们全力挖掘绘画的地方性特色,所以中国画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地域性这个概念,不仅是外在的单纯的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刚开始艺术家并不是马上去表现身边的自然观竟。而是去感悟自然背景后面的历史文化氛围,以物表人。当代东北地区的绘画的主要特点:抛弃或者远离书法用笔的论调。文人笔墨系统的核心规范是书法用笔。当然,偏离书法用笔的同时获得的技术上的释放和广阔的表现性。不再为所谓的工具所掣肘。画面是否能够呈现出书写性已不能作为判断文人画的标准。不言自明,画面的书写性只是绘画的貌、并非质。画家的自觉选择实则是自然、地域给予的影响。这种地域呈现的文化归属感是影响画家创作的重要载体。
中国特有的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各个民族所呈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其中有共性和异性之说。我们在讨论中国绘画出现的地域化问题实则在很多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例子。组成中国文化的要素有很多,无论艺术、文学、思想、哲学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这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共同经营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画地域化的出现和成长,实则是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依附,脱离这种思想,在形式感上追求再多也是徒劳,当代绘画往往试图以图式为特征冲击画面内容。
中国艺术到西方就会产生地域性文化差别和不同名民族背景的问题。就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而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落到实处则是:物质的作用深刻影响和冲击着画家群体。往往一个顶级的艺术家是民族艺术集大成者,他是社会各种相关知识的总汇的集中表现。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造诣。这点如张大千、齐白石等对传统有着深入理解和体会的画家。东北画家在师心、师造化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关注和表达。写心境、写自然、写自身对自然的体味与感悟,艺术基于生活,概莫能外。
在东北地域性所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中国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儒、道、释三家的哲学思想的交织影响下形成的,儒、道是典型的本土哲学,释是外来的文化,它自汉代传入我国几经发展演变,它已经融入了我国本土性文化。其所具有的美学理论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佛家对美学强调&ldqu♀o;心识”,其原因是“美为心造,心融万有”。因此而产生了“实有境无,境假识真”的意境。儒家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的人文精神上提倡的是人的精神与灵魂之美,这对画家的艺术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域性的人文背景对与 ッ艺术重要意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绘画的内在关系之后,发展中国画艺术的关键是对本土文化的 深刻理解,自然之大无处不画。剪取一枝皆成妙境。对事物的选择性表达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实则是取舍之间的关系。
文艺在自身发展变化中有着自身规律可循,不可横加干涉。然而,文艺的规律可以去寻找和归纳总结,但近百年来中国画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的现象,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画家和画家群体的参考。当然讨论民族艺术存在地缘性的差异和民族性的分歧是研究民族艺术必须直面并且解答的重要问题。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艺术上呈现出诸多特点,最重要的是与自然交流。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的性灵书写、笔墨当随时代的三种特征。同样,这种特征也一直影响东北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辉.刘国辉创作随笔[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2] 姜澄清.中国绘画精神体系[M]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6.
[3]张公者.面对中国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4]卢沉.卢沉论水墨画[M].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