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途径

时间:2024-11-10 15:39: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教育方针提出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随之变化,因此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大学不仅要给予学生求知的平台,更要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齐头并进的传统思路,积极推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四有教育,促进教育创新和改革。陕西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班以自身实践经历,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安排,做好学习实践,并依据现在安排得到相关实践认识,从实际出发,探寻教育实验方案需要改进的地方。综合学校提供的条件、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体会、实践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本课题对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途径进行初探。

一、实验班的创建方案与运作模式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加大,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方式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意识时都要因时而变,符合基础教育用人单位的需求。陕西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 ☻业实验班的创立,正是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对教育改革之路的积极探索,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出当下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突破口,以此改变当前师范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实践技能较差、对基础教育兴趣较低等状况,缓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

(一)培养目标。

2012年秋季,我校根据自身条件提出新的教育培养方式,创建实验班,目的是通过新的培养方式、与众不同的培养思维、广阔的培养环境,借助外界最新信息和技术,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教师。在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及国防教育结束后,在2012届所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并接受学校组织的选拔考核,在一系列步骤结束后公布入选名单,最终从入选名单中选取前4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

(二)培养方案。

实验班主要开设语言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概论、文学概论、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逻辑学及与教育学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还开设部分公共主修课与辅修课,学生的实践性活动由写作训练、阅读竞赛、微格教学、论文指导、教育见习等多部分组成,设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点,以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实验班的教育方案,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搭配都和以往不同,这些课程的设计安排都是为了夯实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发散型思维,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培训,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除上述课程计划之外,实验班还实施导师制,即每两个学生有一位专业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定期与导师见面,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知进取、明得失,不断进步。

(三)实践环节。

实验班在培养方面,不仅是以上理论性教育,更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校定期举办讲课大赛、书法竞赛、知识竞答、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理论指导和培养都是为实践做前期准备,实验班的实践占总体培养计划的比例相当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途径。实验班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还要参加学校的文化活动,如未来之星教师技能大赛、师范生说课大赛、古诗文背诵大赛、话剧比赛等。通过不断实践训练及专业教师的指导,生生之间彼此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更扎实的课堂实践能力。

以上实践活动都在校内完成,但这对于实验班的实践而言,仅仅是个开始,后续任务更需继续努力,以实现预期目标。

在学校的安排下,实验班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为了让实验班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空间,2014年春季,我校和汉中部分基础教育单位协商,在第七周至第十周期间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见习,通过在汉中中学、汉台中学、龙岗中学的见习、观摩,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本次实践的重要意义,并于结束后全班共享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实验班培养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尽可能提出更好的培养建议。

在见习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课堂氛围,感受到不同的老师各具特色的讲课技能技巧,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亲眼见证老师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处理得得心应手,这不仅需要知识技能还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此间感触最深的是课堂教学:在文言文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巧妙的引导下,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这与学生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评委老师强调的课堂导入、教态、调动课堂气氛的要求相符合。在散文讲解中,龙岗中学的教师善于将课堂之中的有利元素运用于教ก学中,不仅使教学环境被充分利用,还适当启发式地开发学生大脑,促进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朗诵课中,朗诵感情、语气、表情、韵调、节奏等各个因素都需要细心把握,充分将课文的思想感情融入诵读之中。通过观摩活动,学生感受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性,更深刻地认识到理论要运用于实践并非那么容易,传道授业非一日之功。

此次走出去实践活动到此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请进来,这两大部分是实验班培养方式中的重要环节。

见习结束后的一周,学校在基础教育单位请出颇有教学经验的优秀语文老师,以及知名专家来我校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传授学生教学经验,,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就如何让写作课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老师面对面地交流,解答疑难问题,在交流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基础教育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次见习交流、访谈、调研考察,了解到基础教育用人单位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一)爱岗敬业ร,独具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教育事业而言,教师的言行影响重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基本品质是有高度责任感和个人修养,言行之间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不仅是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是征服学生的有利条件。

(二)构建深厚的文化底蕴,养成终身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第一,要多读书。只有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教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如鱼得水,挥洒自如,独具人格魅力,并深深吸引求贤若渴的学生。

第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信息高速发展,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这是胜任教学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事业进步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三,熟悉教学过程,勤于反思总结。抓亮点并深入反思,充分发掘它的内涵和价值,然后概括出规律性东西;对教学过程系统性地回顾、梳理,善于发现疏漏之处与不足之处,从问题情境、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在以上步骤完成之后抓创新反思环节,留心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教师讲授过程中的灵感,并且不断积累,最后将经验总结运用于教学之中。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教师的兴趣爱好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如课前演讲、背诗大赛、知识竞答、辩论会、手抄报等,都有利于学生进步。

其次,教学说到底还要看教师功底,最基础的就是听说读写能力,要倾听学生心声和建议、语言表达幽默生动、语言流畅,语音标准、笔耕不辍,这有利于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课堂教学情境和突发状况千变万化,教师要拥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灵活处理各种问题。

三、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途径的反思

对比基础教育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践,本课题组员认为此次培养方案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学生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就学生自身因素而言,实验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是表面地吸取众家之长,没有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即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思想上没有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标准要求自身对能力的追求。钟启全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的学习拥有三个基本定律:其一,越是基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其二,越是扎根于学习者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其三,越是细致地反思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就越是有效。[1]随着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教师要逐渐将课堂归还学生,以教育实践为依托,在教育实践中使学生得到学习和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念上与时俱进,用新政策对教育、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师应有的水准训练自己,不断完善提高自身能力。

在意识观念的指导下,学生要不断阅读、实践、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关门搞建设很难成功,学生学习不仅止于教材、课堂、实践,还要融入社会和时代要求,在实践中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以后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二)学校及教师的工作要求。

一直以来,教师教育中存在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如何教。而这两个问题是长期在师范教育中存在的学术性和师范性的问题[2]。在教师教育中存在这样的误区,那就是认为掌握了什么,就必然能教好什么[3]。高等教育在原有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还应加入更多教师教育类课程,适当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班级管理、课程设计、教育政策习得等相关课程,在此基础上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通过微格教学将学生所学用于实践,在不断见习、实习中总结得失、获取经验。同时,学校的课程内容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接轨、与教育改革接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接轨,无论是小组交流学习还是案例教学,都要不断将教育界的新成果展现出来,相互学习,借鉴经验,重视学习成果和效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总之,从学校角度而言课程安排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务必谨慎科学,富有创新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既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基础教育单位的配合。

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环境,本课题的实践环节大部分都在基础教育单位进行,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单位与基础教育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彼此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在实践环节中基础教育单位为实验班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每位学生配有来自基础教育单位的导师,在见习、实习完成后给学生具体、专业的指导。基础教育单位需时常与高等教育单位交流基础教育现阶段的变革和要求,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经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过程漫长而又复杂,需要教育事业单位齐心合力才能完成,高等教育单位和基础教育单位相互合作、彼此交流,根据时代政策的变化,不断做出培养计划的调整,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改变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轨的现象,这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