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11-15 08:34: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自1999 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和课程数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课时总数是既定的。因此当课程门数增加时,如果其他原有课程不减,那么必然会引起每门课程或某一课程的学时减少。一门课程的学时数,由该课程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所决定。人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活动有自身规律性。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供应存在着一个过程,有些科学技术知识尚未系统化,还有一些知识则缺乏科学性,这就需要人们先识别、检验科学技术知识,然后再学习和掌握。不过,识别、检验和获取科学技术是需要时间投入和资本支出,只有在时间允许并且知识带来的效益大于检验成本和学习成本时,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可靠性检验以及获取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才具有经济意义。目前,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课程门数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二是专业课的性质模糊,非专业课程替代专业课程的情况比较严重。其根源,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较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效果密切相关。教育树人,百年大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制订、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和课时设置是什么,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对其全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在,人们对大学的批评非常多。如著名教育学家章开沅教授《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刘道玉教授《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和《大学需要有反思精神》、钱理群教授《我的北大之忧,中国大学之忧》、刘献君教授《论以学生为中心》、王建华教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和《学科建设话语的反思与批判》等文献,都不同程度地对今天的大学教育状况提出了批评和忠告。与此同时,基于笔者在大学授课30 余年的种种经历,结合近10 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开始思考和检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和实践背景下而撰写的。

从科学视角看,财务管理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是多少,应取决于财务学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的教学规律。因此,本文在第二节阐述了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观点;第三节论述财务专业的课程和学分设计;第四节讨论教师和授课过程;第五节分析完成教学过程的相关条件;最后是论文结论。

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观点

编制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理论基础只能是财务学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和财务学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前者,欧美发达国家学术界侧重关注财务经济学的研究,从市场效用和消费理论出发,强调财务学的理论性及其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视财务学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我国则侧重关注财务管理学的研究,从企业和生产理论出发,强调财务学的实践性及其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将财务学视为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并在大学里称财务管理专业。实质上,财务学是财务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合一。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跨时间配置有限资源的一门学问,我国称之为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其基础范畴主要是资本、价值、不确定性、时间、套利以及均衡配置等。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历史悠久,人们对财务学专业的教育规律认识比较全面和深入,其财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培养方案也比较成熟。我国大学虽然在制度上已经将财务管理学设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专业与学科的混淆问题。因此,厘清专业、学科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应是编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理论依据。

对于大学教育规律,首先应明确教育活动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之分,大学教育规律是教育规律的一部分内容。其次需明确我国现代大学是学习欧洲大学制度而来。历史上早期欧洲大学多从宗教教堂分离出来并独立于企业、宗教组织、政府机构和军队之外,专门接纳有中学经历的青年人继续学习,从而培养高级人才。即大学是中学和教堂衍生出来的社会教育组织,由学院、系、专业、课程、作业练习等组织环节构成。因此,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必然涉及课程和作业练习研究。可是,在今天的大学里,在专业、课程和作业练习之外,又出现了一个学科组织环节。据王建华考证,教育部1980 年在天津召开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时,首次出现重点学科提法,接着,教育部1981年颁布《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重点学科规划表》,1983 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时使用了重点学科建设的提法。从此,学科建设开始被大学管理者反复使用,并成为教育部门的工作语言和管理大学的政策依据。

专业与学科不同。专业是科学的最小单位,即一门科学区别于另一门科学的尺度。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其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每个专业有自己独特的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独立的研究对象。专业与专业之间是平等的,其理论和方法通常不能替代。专业下面可分许多课程和许多研究方向,但不能再分专业。不存在子专业和分支专业的情况。

学科是学理与科学之间的融合方式,即一门科学与其学理相近或相同的另一门或另几门科学所形成的科学类别。如社会科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人文科学学科,工科、理科、文科,管理类学科、经济类学科,等等,都是大学科。在这里,管理类学科可分为工商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战略管理学科、财务管理学科、会计学科等,而会计学科又分为财务会计子学科、管理会计子学科、成本会计子学科,以及审计学科等。这些都是小学科。显然,学科存在着子学科和分支学科的情况。专业与学科的关系是术业与学理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表述为:多个专业可以形成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也可分为若干多个学科。所以,学科可大可小,既有大类学科和小类学科,也有子学科和分支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的不同。

专业与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知识单位。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专业的科学性和自然属性更强,知识边界严格清晰,它是科学自身的最小单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基础范畴、基础理论和研究对象,在长时期内比较稳定。专业概念应用较广,可用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学习传播、实践应用、人才就业以及行业或产业划分等方面。学科概念的人文性和社会属性更强,它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理科目,易变且边界模糊,研究对象的稳定性很差。学科多用于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研究等方面。现在有些大学倡导和致力于学科建设,忽视专业建设,这是偏离大学性质的危险行为。专业与学科的混淆,已给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和危害。大学生按专业考入大学,但学习过程却强调学科建设,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使学生忽略所学专业的本质。即使在所属专业研修的核心课程门数很少,只要在全校选择足够多的课程门数即可完成学分,就可毕业。教师所讲课程只能依据专业的理论内容来划分,如果按照学科划分,就可能产生内容重复。财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依据财务学专业的性质及其科学理论内容,其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大学教师的实际能力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研究财务学的性质、基础范畴和目标以及专业、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协调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类专业之间的课程计划联系。

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违背知识生产与供给的规律。受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限制,一个人即使花费毕生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知识都学到手。因此,人类社会不得不在获取、转让和流通知识时实行分工。又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高深的先进知识是建立在初级的基础知识之上。所以,学习只能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循序渐进地展开。以知识作为工作内容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其内部运行机制的设置及其运行,基本上是遵循知识获取、传播、应用和创造的逻辑分工规律而展开。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研究机构分为课题组、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院,都是现实知识传播运行载体的案例。先进知识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深奥和复杂得多,其获取成本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成本大得多。知识成本的高低不仅受知识逻辑分工的影响,而且还受学习组织的工作效率、质量、内部成员天赋和知识积累程度的影响。人们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会因个人聪明、悟性和学历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深学问总是被少数社会成员所掌握,大多数社会成员学习高深先进知识会因为学习成本太高而放弃或调整只能重新做出别的选择。通常,大多数人一生中获取和应用的知识均为普通的基础知识。

除了专业与学科混淆外,目前大学财务学专业开设课程不够合理的另一原因,在于经常化的考核和评比,使得很多教师把很多精力用于应付此类问题。不严谨地增加新课程,从而使人才培养越来越偏离财务学的大学教育性质及其专业教学规律。一些大学教师甚至不清楚课程、专业与学科的区别联系,就匆匆开设了新的课程。大学教师专心致志研究专业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状况不够普遍,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服务和优化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解决科学技术和文化如何付诸于实践的问题。学科发展的目标是服务和协调科学研究活动,解决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研究效率的问题。严格的说,学科建设ต与本科生的学习活动相关性较小。而专业发展目标与本科生学习活动密切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是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项内容,大学管理者如何设计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际是教学目标。它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笔者1979 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财务与会计专业时,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大约1983 年之后,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被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替代。2015 年年底,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要求各专业修改教学计划,由系主任组织本专业老师讨论和修订。在征求修改意见过程中,老师们对培养目标很重视,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能提出自己关于培养目标的想法。这使得系主任或多或少有些紧张。系里二十多位老师,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讲基础课的老师关注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并期望将此观点写进培养目标,有的专业课老师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多老师则主要强调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等等。如何整合老师们的各种观点,预示着专业未来教学重心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再仔细对老师们的意见进行梳理和思考,会发现很多老师的观点都与大学教育的性质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性质联系得很不紧密。最后,在本系老师们对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讨论之后,系主任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本专业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企业、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胜任财务管理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具体目标如下: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财务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的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能力。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在后来的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评议之后,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很快获得了通过。

在这里,财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笔者则认为,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被教育者的学习意图,以满足学生未来事业需要为出发点。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

本专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财务学专业的发展规律,把学生培养成在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事业单位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实际上,只有每个青年学生的前途有希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专业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学分设计

同其他专业一样,财务学专业课程类别也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组成。问题♀的关键是,通识课和专业课究竟应开设什么课程。

通识教育

通识课程主要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知识性质和培养要求进行设计。只有开设一些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通识课程,学生经过四年大学学习,才可能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优良思想品德以及法律意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应包括基础社会科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类课程、外国语言类课程、计算机科学类课程以及军事与体育类课程。重点是本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下为公,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一脉相承。千百年来,我国文化繁荣而科技相对落后,增加科学素养教育符合国情。

基础社会科学类课程,主要含文化、思想、历史、政治、法制和经济等学科,如中国四书五经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宪法与经济法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必修课程。若每门课程平均48 学时,则共需288 学时;若每门课程36 学时,则需安排216 学时。因此,该类课程可考虑安排260 学时。按每门课程平均3 学分左右计算,该类课程合计可安排20学分。

与目前的会计学专业不同,财务管理专业许多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等课程,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基础,则很难学好学透。因此,数学类课程至少应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必修课程,每门课程6 学分,该类课程合计可安排18 学分。

外国语言类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英语文献选读、英语翻译等课程。若大学英语课程6 学分,英语文献选读和英语翻译各占1分,则外国语言类课程合计8 学分。

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可设置计算机原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该类课程约二至三门,合计可安排8 学分。

军事与体育类课程可设置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大学体育概论、大学体育训练等课程,可合计安排6 学分。

以上五个部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共计60 学分。此外,还可设计通识选修课程,如中国哲学史、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概论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学生的通识课程选修课,最多可选择2 ~ 3 门课程。

专业教育

财务学专业教育课程,应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主干类课程和专业技能类课程。具体地,可主要由下列课程组成:

1.专业基础类课程

具体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

这里的经济学课程,可以是经济学原理,也可以是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课程既可以是管理学原理,也可以是管理学概论。会计学可以是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也可以是包括会计原理和财务会计的普通会计学。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每门课3 ~ 5 学分,本类课程共计30 学分。

2.专业主干类课程

具体有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财务工程等课程。每门课4 ~ 6 学分,此类课程共计可设置40 学分。

财务学原理主要讲授财务学的基本思想。财务学原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写是财务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的教学工作。目前的财务学原理课程多由财务管理基础或财务学基础等课程替代。一方面,这些课程及其教材没有系统全面阐述财务学的基础范畴,如资本、价值、不确定性、套利、期权和跨时间等基础概念均未给出原理性解释,也没有解释财务学的各种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定理,甚至无风险套利原理、一价定律、费雪分离定理等也未阐述。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基础与公司财务等课程存在较多内容重叠等问题。如果教师未将专业基本原理讲透彻,后续主干课程就很难学好。如会计学专业第一门课是会计学原理。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可以开设会计学基础或基础会计课程。在欧美商学院,其Principlesof Accounting与Foundations for Accounting课程的含义完全不同。财务学原理课及其质量是衡量财务学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这三门课程,我国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基本上都开设,也基本成熟。公司财务课主要讲授企业投资业务及其决策、筹资业务及其决策、资产价值评估、资本收益管理以及资本配置等内容。美国MIT 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斯蒂芬A.罗斯先生等编著的《Corporate Finance》 是目前我国许多大学财务学专业喜欢选择的公司财务教材。高级公司财务主要讲授比较复杂和深入的公司财务理论与方法,亦即融入了现代科学的高等公司财务学。但它不是公司财务的特殊业务。财务分析课主要讲授财务报告分析和财务活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该课程包括财务会计里的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里的成本分析,以及企业筹资、投资、资本配置、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对于这三门课程的设置,我国大学财务学专业的教授们基本达成共识。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财务工程这三门课程,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学财务学专业都开设,大陆很少有大学开设。财务计量经济学或财务计量学课程,主要讲授财务学方法论,阐述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学方法在财务活动中的应用等。具体方法,诸如离散时间财务方法、单方程回归方法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处理衡量偏误的可替代性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及频谱分析方法、连续时间财务计量经济学的MCMC 方法等。显然,该课程主要陈述财务活动的计量方法或预测方法,其重心是方法。

数量财务是一门讲授财务理论模型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著名的财务模型及其原理、如何创建财务模型、单因素模型、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投资模型、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估算等。数量财务主要解释财务模型的来历和应用问题,其重心是财务理论模型。

财务工程课程是专门讲授财务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债券、股票和货币财务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现金流量与现货、远期、期货和期权的关系,财务产品的生成、投资组合产品的构建以及发展,量化风险、分配风险和管理风险,市场环境等内容。财务工程是关于将财务计量经济学和数量财务模型应用于具体财务产品开发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我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该课程,只是称之《金融工程》。这里的问题症结在于对财务学性质的理解。笔者将Finance 理解为财务学。台湾和香港的一些老牌大学,如台湾政治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都是这样理解和称谓。大陆、台湾、香港的某些新办大学,多将Finance 译成财务金融,采取了折中态度。

财务学专业除了开设上述七门专业必修课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相关选修课。例如,财务风险管理、资产价值评估、公司财务战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成本管理等课程。

3.专业技能实践类课程

具体有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企业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成本管理会计以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课程。本类课程共计可设置10 学分。由于社会经济的开放性,这10学分基本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工作技能的实践课程要求。可见,整个专业教育课程共计设置80 学分。加上通识课程60 学分,财务学专业本科四年学制学生共获得140学分,即可毕业。

课程设计的进一步理解和讨论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笔者认为不太妥当。首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都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作为财务学专业核心课程不太合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可以作为财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或技能性课程,但它们不属于财务学专业内容。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也不恰当。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与专业名称相同,令人费解,亦违背教学规律。至于资本市场是金融学里的基础知识,对于财务学专业学生而言,不足以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投资学虽然对财务学专业极其重要,但不用单独开设投资学课程,原因有三:第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财务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务学理解不够深入,对财务学性质的认识不够清晰,而投资是重要的经济活动,因而有些大学开设了基本建设投资与信用课程。第二,由于计划经济制度及其实践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即基础设施和企业机器设备等实物投资。西方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则主要是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投资即间接投资,其购买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以及并购企业的直接投资,基本上不在投资学课程里讲授。第三,财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数量财务、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都包含投资理论和方法内容。所以,财务学专业可不单独开设投资学。

笔者之所以认为应单独开设财务计量经济学和数量财务这两门课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由财务学性质及其理论发展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财务学是跨时间配置有限资本资源以更好创造价值的学问。其科学性突出地表现在指导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跨期均衡配置资源,从而取得资本收益最大化。社会发展的高度文明和市场经济广度深度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必须使用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组织财务活动。财务计量经济学是财务学理论发展吸收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新兴财务学科。该学科实际是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结果。财务计量方法是现代财务学主干内容中的核心部分。财务计量学课程的设置反映了财务学研究的新进展,也是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深度参与世界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与财务计量经济学相适应,数量财务课程主要是财务学理论与数学及统计学相结合所形成的财务理论课,即现代财务数学模型理论课。数量财务与财务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程的关系是理论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前者是财务理论和财务科学,后者是财务方法和财务技术。这两门课的后续课程是财务工程。我国财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落后于美欧发达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普遍没有把这三门课程讲透彻。当然,财务学师资队伍尚不够强大、社会需求不太清晰以及大学行政化制度等,也是财务学专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根据财务学发展状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财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是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适当地提高当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而言,由于我国高中学生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系统学习,以及进入大学之后对高等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完全有能力学好这些课程。

四、教师、课程辅助文件与课程讲解过程

教师完成一门课程的讲解需要事先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应准备编写讲稿、教材、课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以及考试题库等基础文件。这些教学辅助性文件的编写和使用是大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工具。虽然信息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很普遍,课堂视频教学日益普及,网络慕课非常时兴,但是,人类对于专业科学理论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并未因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而发生本质性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大小仍取决于学生自身脑力和体力水平及其接受程度。网络视频和慕课等只是辅助工具。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力、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虽然有提升,但提升幅度很有限。举重的世界纪录在16 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不足5 公斤,100 米短跑世界纪录一百多年来只提高了1秒,而且是瞬间的偶然事件。如果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则进步更小。人们学习和理解科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类适应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能力。当我们适应自然与社会、理解自然与社会的能力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时,体力和脑力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人类进化很缓慢,我们的学习能力难以有显著提升。

所以,近20 年来,一些大学的许多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四年里要达到160 至180 学分,其学时数高达3 200至3 400 学时数,这是有违教师和学生生理能力及其教学规律的。本来,一个™学生一天上课4 节或最多6 节课,一个学期学习4 门课或最多6 门课程。可是,多数大学在晚上、星期六和星期日都安排了上课任务,基本上学生每天需要上8 节课,一学期需要选修7 至8 门课程。过多课程和学时,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难以承受。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后,必须要温习和练习做作业,才能深入理解课程的真正内容。某些专业由于课程过多,学生就没有复习和做作业时间,更缺少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其学习质量自然难以保障。应知道,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主要在于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深度。在财务学理论总体不变的情况下,课程门数和总课时多少,与学习质量基本无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门数大幅增加,不仅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且也使教师疲惫不堪。本来,一位大学教师最好主要有一个主攻专业及其一至两个研究方向,通常一个学期承担一至两门课程,可是现在很多教师一学期至少讲授5 至6 门课程。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显著差别之一是大学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如果一位教师一学期承担5 门以上课程,不仅没有时间批改学生作业,而且也没有精力看书和做研究工作。1983 年笔者从大学本科毕业并进入一所大学任教,那时,平均每6 至7人讲授一门课程。现在,时隔30 余年之后,每位老师一学期需讲6 至7 门课程。显然,过去和现在,都走了极端,这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一个学生一学期每周所选课程最多不可超过6 门,若平均每门课程4 学时,则每周课堂里学生听老师授课时间应不超过24 课时。每周的课外其他时间是学生的自修、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一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尽可能不要超过三个领域,一学期承担的课程门数尽可能不要超过4 门课,每周上课学时数不要超过12 课时。这样,教师才可能科学有效地在课外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以及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同学生一样,大学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效率也取决于教师的脑力和体力。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机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自身的改进不是很大。教学工作应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所以,专业教学过程首先包括大学教师查阅文献、编写讲稿和练习题,以及设计讲课方案的备课环节,其次是学生在教室里收听老师讲解和答疑解惑的环节;再接下来,则是学生课外查阅文献和阅读参考书、复习教材、做作业,以及老师批改作业和举行考试的环节。这一过程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大学的发展依赖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五、完成教学过程的基本机制与相关条件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认识、接受和掌握的过程,该过程虽然主要属于脑力劳动过程,但也受到体制机制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科学的教育体制、教学机制和管理方式是大学完成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体制

当前,一些大学仍存在行政化的问题,有的甚至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职工总数的二分之一。尽管教师人数较少,但大学的规模扩张依然迅猛,教师的授课工作量急剧增长而其薪酬并未显著增长,其结果必然是粗放发展,质量下降。大学教师本来是人类社会工程师和精神贵族,但部分教授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颓废行为令许多学生怀疑自己考取大学的选择。

改革大学教育体制的方法,应是突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删减合并行政机构和人员,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既发挥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直接领导,又发挥学校章程的法制作用。充分体现教授治校的实际作用,将学生从其他地方拉回教师身边。

教学机制

学习机制是学习者渴求知识并付诸行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该过程里,教师应根据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数量和质量,因材施教,师生相向而行。具体地,教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讲稿,携教材和讲稿走进教室授课;学生携带学材和笔记本等学习工具进教室收听,理解、思考、吸收和掌握知识。授课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并以此获取信息改进授课内容。但现在,很多教师依据个人的研究方向确定其授课内容,在教室借助电子屏幕和视频进行授课;学生以收听为主,基本上不动手做笔记,课外很少有作业练习。教师讲课更像是为了履行与校方达成的合约而非为学生;学生以配合老师获取学分为目的,课堂上是否听懂、是否理解了教材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期末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不是相向而行,而是各行其是。显然,再好的培养方案,如果缺少科学的教学机制,其目标也很难实现。

科学技术与先进设备的使用

以电子屏幕、视频片段和慕课平台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理工科专业实验室与教室装备现代化非常必要。但在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授课中,如果教室内的信息技术及其教学产品或装备过度使用,就会适得其反。电脑不能完全替代人脑,教学工作不能完全由机器代替。

课程考试与学业奖学金

当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试通常只有教务处组织的期末考试,而且任课教师不能参加监考。这使得任课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指导和监督。建议采取期间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此外,目前的学生奖学金评比多由院系党团组织,任课教师没有多少话语权。而任课教师才是最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所以建议在奖学金评选的时候将任课教师的意见作为重要的依据。

六、结论

分析和讨论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至少有四个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很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状况密切关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程度,取决于培养方案编制者对财务学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财务学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国家和社会需要。只有对财务学理论的理解科学且深入,才可能编制出科学的有深度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务学自身发展规律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根据我国财务学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教育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我国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是财务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以及财务工程等课程。财务学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不应过多地以会计课程替代财务课程。同时,如果全部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组成,那么后者的学分占该专业全部学分的比重应高于二分之一。

财务学原理课程的开设是财务学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对大学财务学教授的专业检验。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课程的设置,是中国大陆高校缩小与美欧财务学专业教育差距的根本途径。财务计量经济学、数量财务和财务工程课程三门课程的关系,是方法、理论和应用的关系。

改革大学教育的行政化主导体制,减轻大学教师工作量,减少大学非专任教师数量,应是深化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偏离规律的大学教育不仅对学生和老师是一种伤害,而且降低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效率。因此,财务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很有必要。财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排课系统和专业实践环节安排等内容,以及专业教研室的组织活动内容,属于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笔录操作和实施环节内容,本文对此暂存而不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