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中日寒暄语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之一。寒暄语是日语学习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但是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使用寒暄语。这与不了解寒暄语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也与学习者不了解寒暄语本来的含义也有关。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寒暄语及其背后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同一语境下中日寒暄语的特征与差异。
关键词:语言;文化;中日寒暄语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8)01-0084-05
Abstract: A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ethnic group can be reflected in its language behaviors, and greetings are an example. In Japan, a variety of greetings are used for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an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Greetings are one of the earliest contacts in Japanese learning, but learners often use Japanese greetings according to Chinese custom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Japa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greetings and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greetings that learners do not understand.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greetings in Japanese and the culture behind the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 expressions in the same con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Language; Culture; Chinese and Japanese greetings
寒暄语是营造和维系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极其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在日本,不同的社会场景,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与其匹配的寒暄语。这和同处在汉字文化圈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其他国家的语言相比,日语寒暄语的发达程度和复杂程度都是屈指可数的[1]。例如:日本人用餐前说“いただきます(那就不客气啦)”,用餐后会说“ごちそうさま/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承蒙款待)”,即使是一个人用餐也会很认真的说完再动筷。又如,日本人在出门时,通常会对家人说“行ってきます(我走了)”,家人会回答“行ってらっしゃい/行ってらっしゃいませ(你去吧/您走好)”。外出人回来时会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在家的人会回答“おかえり/おかえりなさい(你回来啦/您回来啦)”。这种寒暄不仅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还会出现在同一单位或组织的成员之间。再者,日本人对于有“恩”于自己的人,会多次致谢。反之,如果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不便或带来了麻烦,便会多次道歉。所以在日本,类似于“昨日はどうも”“先日はどうも”等不绝于耳。在这里“どうも”通常是“どうもすみません(非常抱歉)”或“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非常感谢)”的省略。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之一[2]。寒暄语是日语学习中最早导入的内容之一,但是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使用寒暄语。这与不了解寒暄语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与学习者不了解寒暄语本来的含义也有关[3]。
一、文献综述
关于日语寒暄语,我国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日语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寒暄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语寒暄语的文化特征。指出日语寒暄语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团体归属心理”以及“和(和谐)的心理”。另外,规范化、程式化的日语寒暄语反映了日本人严谨的性格[4-5]。在日本,有关日语寒暄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很盛行。近年来其研究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为某一具体情境下的寒暄语。如:见面时的寒暄语,离别时的寒暄语等;第二类为某一具体寒暄语表达。如:どうも、ご苦旱龋坏谌类为寒暄语的比较。如:中日、日韩。但是第三类的研究屈指可数。其中,曲志分别调查了日本人和中国人对日常寒暄语的意识、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大人和儿童间见面时的对话,分析探讨了寒暄场面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语言行为上的差异。指出日语寒暄语更注重“场合”,有适合于各种场合的规范的寒暄语。而汉语寒暄语则更注重“人”,没有规范的寒暄语时需要说话人随机应变[6-7]。曲&林通过分析日本学生和中国留学生对日常寒暄语的看法以及感想,指出相对来说日本人更注重“礼仪规范”,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8]。
在先行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日语母语者以及汉语母语者使用寒暄语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中日寒暄语在语言上的表达特点以及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此,本研究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日语教材中出现的日常寒暄语与日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语寒暄语的一致性进行了调查了解。其次,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同一语境下中日寒暄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特点与差异。 二、调查概要
首先,以日本G大学34名大学生(均为日语母语者)为对象,进行了有关日语寒暄语的问卷调查。问卷设置了如下15种场景。
1.外出するr、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ってから出かけますか?
2.今日は友_のQ生日です。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3.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るr、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4.プレゼントをもらったr、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5.ごを食べる前に、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6.ごを食べたあとで、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7.明日Yがある友_に、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8.あなたは^が痛くて、家にりたいです。先生に何と护à蓼工?
9.友_が病荬恰⒓窑ります。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10.友_の本をなくしてしまいました。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11.W校から家にったr、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いますか?
12.夜、寝る前に、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いますか?
13.iいていて、帽子がLでwんでしまいました。拾ってくれた人に、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14.あなたは店Tです。お客さんが、800窑挝铯蛸Iうのに、1000页訾筏蓼筏俊¥饯r、あなたは何と言って受け取りますか。
15.あなたは入社1年目の会社Tです。宴会で盛り上がった状rで、歌を披露したいr、何と言いますか?
这15种场景是根据日语初级学习者普遍学习的寒暄语的ณ场景进行设置的。调查内容为针对以上15种场景,如果寒暄的话,记入所用语言。
其次,整理调查结果,并从中提取出总人数(34)90%以上的回答与日语教材一致的场景以及其回答。并就这些场景,调查了7名中国日语学习者所做出的回答。7名中国日语学习者中有4名是和日语母语者同所大学的3年级学生,1名是中国某大学的1年级学生,2名是中国某公司职员。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日语母语者的回答与日语教材的内容基本上一致(90%的回答一致)的有以下5种语境。
1.学校から家にったr、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いますか?
2.ごを食べた後で、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3.夜、寝る前に、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いますか?
4.を食べる前に、あなたは何と言いますか?
5.外出するr、あなたは家族に何と言ってから出かけますか?
以上5种场景均为家庭、公司等场所的“内部”寒暄场景。也就是说,相比公共场所等“外部”寒暄”,家庭、公司等场所的“内部”寒暄的表达形式较少,或者说表达形式已经基本固定。换言之,这些表达形式已经固定的寒暄语更能体现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质。针对这5种语境,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所做出的回答分别如表1、表2所示。
四、结果分析
(一)语言层面
从语言层面看,同一语境下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回答存在两点显著差异。
首先,以上5种日语寒暄表达都没有主语,而汉语表达中几乎都有主语“我”。这便是日语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汉语不同的一处。也就是说日语有不明示动作的主体来客观表现某件事(即“ナル表F”)的倾向。而汉语有时会像日语一样有不明示动作的主体,有时又会像英语一样以动作主体或经验者作为主体来表现(即“スル表F”)[9]。在此次调查结果中,汉语表现出的是作为“スル表F”的特性,那便是带有主语。
其次,以上5种日语寒暄表达中有两处使用了敬语;而汉语则是客观地陈述了一件事或一种状态,并没有使用敬语。日语回答中的两处敬语分别是“おやすみ(なさい)”和“いただきます”。
“おやすみ”可以理解为“休み(やすみ)”的礼貌说法。日语“休み”常被翻译成中文的“休息、缺勤、缺席”等。“休み”加上表示对动作主体的敬意的“お”,也就延伸为“晚安、您歇着吧”等睡觉时用的寒暄语。当然“おやすみ”也可以理解为“おやすみなさい”的省略。“なさい”是由五段活用动词“なさる”的命令形“なされ”变化而来,是“しろ”“せよ”的尊敬语。因此,“お”和“なさい”都是表示敬意的。从而“お…なさい”也就成为可以表示敬意的固定形式。除了“おやすみなさい”,常见的日常寒暄语“おりなさい(您回来啦)”也是“お…なさい”这种形式。
“いただきます”是“く/戴く(いただく)”的“ます”形。“く/戴く(いただく)”是“食べる(吃)”“む(喝)”的谦让语、礼貌语。而日语中的“ます”是表示郑重、尊敬之意。因此,“いただきます”就成为了开始吃饭时的寒暄语。中文意思为 “那我就不客气啦”或“那我就吃了”等。
现代汉语虽然不如现代日语以及古代汉语拥有完整的敬语表达体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保留了一些形式上和系统上的延续。比如,现代汉语依然拥有丰富的敬语词汇系统。如:您、请~、贵~、借光等等。但是与日语在表达方式上还存在诸多差异。如调查结果所示,在家庭等“内部”寒暄场合,现代汉语敬语的使用率较小。
(二)文化层面
从文化层面看,日语寒暄语反映了日本人的“集团归属”以及“心怀感恩”的心理。例如,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公司同事之间经常会使用到以下两组寒暄语。一组是“行ってきます(我走了)”和“いってらっしゃい/いってらっしゃいませ(你去吧/您走好)”;另一组是“ただいま(我回来了)”和“おり/おりなさい(你回来啦/您回来啦)”。这两组寒暄语将日本人的“集团归属”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日本人在用餐前后分别会说“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以感谢做料理的人,感谢辛勤耕种的农民,感谢用于每道料理的食材,感谢孕育食材的大自然。 汉语寒暄语则反映了中国人的“以人为本,坚持正义”的心理。比如,关于道歉中日之间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日本工作(包括打工)过的中国人或许有过类似于以下这种不愉快的经历。自己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但是被上司或老板逼着跟客人道歉说“すみません”。为什么没有错,还必须要道歉呢,有些人或许会为此事气得跟上司老板大吵一场,有些人或许觉得委屈眼泪情不自禁就流出来了。但是在日本呆了很多年以后,很多人都会发现日本人有以道歉结束当前面临的困局的倾向。但是中国人一般更倾向于既然没错就不需要道歉。所以会解释为何变成这种状况,否则很难释怀。但是这种解释在日本人看来通常只是借口而已。而这种差异,或许是由于中国是一个把“正义”看得很重的民族,所以中国人一般不会轻易道歉。道歉的时候,如成语“负荆请罪”(いばらでできている鞭を背ってx罪にLれる。すすんで`りをJめ、IPを乞う)一般不光需要语言还经常伴随着一些行为[10]。相比之下,日本人则是看重感谢的民族。
任何国家,文化中都不免附带宗教的色彩,日本和中国也不例外。日本人把感谢看得很重,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神道的自然崇拜的影响。作为日本人的精神归宿――神道是没有唯一的绝对的“神”这一概念的。神道认为山有山神、海有海神,自然界中有八百万的众神。自然崇拜之外,神道还有一个中心轴,那便是祖先崇拜。拜访过传统日本人家的中国人应该都会很好奇,为何他们家里会摆设着“”(佛坛/佛龛)。因为现代社会,在家中祭祀祖先已经很少了。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另外,如电影“もののけ”(幽灵公主)中出现的“祟り神(邪神)”,在西方人眼里那是恶魔、邪魔般的存在,但是日本人还是将其视为“神”。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人们将菅原道真、平将门、早良亲王、崇德天皇的怨灵祭祀起来视为神。
也就是说,神道所说的神是指看不见的所有精神方面存在的东西。有的就是自然界中的某种实际存在的能量,有的是死去的人,有的是o人们带来灾祸的怨灵。所以人们对众神抱有的态度有时是感谢,有时则是敬畏(崇め敬い),有时是为了祈求不要让灾难降临而将其灵魂供奉起来求神镇护保佑。
与之相比,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作为中国的一项语言政策,“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扩展开来。体现出孔子以及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在我国以及世界都ข拥有极高的地位,世人对其评价也非常高。儒家思想为我们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的根本关系和本原道统[11]。通过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进而追求人与天与地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依存。五常是立身之本,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讲的是仁爱之心。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讲的是处事的得宜和合理。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讲的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讲的是明辨是非。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讲的是言无反复,诚实不欺。五常的基本核心是“仁”,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对人本身进行全面反思的思想体系。
综合以上的文化思想背景,我们应该不难理解为何中国人以人为本、坚持正义,不轻易道歉;而日本人则注重集体主义,常怀感恩之心。
五、结语
本文围绕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寒暄语,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从语言层面看,日语寒暄语中通常没有主语,而汉语通常是带有主语的。另外,日语寒暄语中时常出现敬语,而汉语则没有。从文化层面看,日语寒暄语反映了日本人的“集团归属”以及“心怀感恩”的心理。汉语寒暄语则反映了中国人的“以人为本,坚持正义”的心理。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规定,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教师在教授日语时,都应该注意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思想。另外,通过日语学习,比较中日文化,进而达到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这应该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璇,全京姬.浅析日语寒暄语中的日本文化特征[J].才智,2013(6):237.
[2] 朱宪文.浅析日语寒暄语及文化背景[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4):62-64.
[3] 赵冬玲.浅析日语寒暄语的文化特征[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3-34.
[4] 张艳军.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3):56-60.
[5] 凡素平.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J].戏剧之家,2015:272-273.
[6] 曲志.日本Zと中国Zのあいさつ表Fについて――日本人と中国人の日常あいさつにvする意R{思挨gB{[J].比^文化研ฬ究,2009(86):175-187.
[7] 曲志.日本Zと中国Zのあいさつ表Fについて:大人と子どものgの分析[J].山口国文,2009(32):108-96.
[8] 曲志,林伸一.日本Zと中国Zのあいさつ表Fについて--外国人研究者の特e授Iより[J].山口国文,2010(5:33):2-37.
[9] 王莉莉.语用视角下的“スル型”和“ナル型”表现[J].外语研究,2012(5):365-366.
[10] 相原茂.「感x」と「x罪」[M].东京:v社,2007.
[11] 渡x浩.儒教と中国[M]. 东京:v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