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自身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自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会产生冲突等一些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如在英语中uncle既指叔叔也指舅舅,而在汉语中,叔叔和舅舅是有区ย别的。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
2. 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会导致交流和表达不顺畅,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如,饮料名Coca-Cola开始被人译为卡口卡脖,国人无人敢问津,而译成可口可乐后就打开了市场,这都是文化的作用。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也很大。世界观价值观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提倡个人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在课堂上中国教师比较正式,注重教态♡;而西方国家教师则比较随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的等级意识和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意识。
三、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定和习俗。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用的几句客套话是你到哪儿?你要干什么?你吃过饭了吗?,这几句话在中国文化里并无多深的含意,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礼节性的打招呼的一种形式。然而西方人对这几句却很敏感和认真,你去哪儿?你要干什么?在他们看来纯属自己的私事,别人不能随便打听,除非是亲密的朋友。而你吃过饭了吗?则使他们不知所措,对方会以为你想请他(她)吃饭。像这样的见面问候,应视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为英语惯用语He۵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
四、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上帝的监视与庇护。而中国人大多数不信上帝,但我们亦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有神话中的龙王,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
总之,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交流、交际、表达,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并深刻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从而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因此从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语法、句式、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概括,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很好的借鉴,促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认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