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博物馆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看起来很像是一块巨大的“飞来之石”。5月9日开馆那天,建筑师朱锫设计的这一现代风格建筑就隐没在珞珈山下的林地之中,和百年大学融为一体。
“博物馆对培养年轻学生的人文情怀很重要,我到国外的大学参观访问,非常注意这些大学的博物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的广场上整套罗丹的雕塑都是别人捐的,亚洲部里面放着中国的字画、瓷器,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也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美术和音乐是可以启示人们灵魂的,中国的大学同样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每一所著名大学都应该拥有一定的艺术品收藏,有一个好的艺术博物馆。”陈东升说。
陈东升赞助15年的当代艺术公益机构――北京泰康空间策划了开馆展览:“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武大的学生们第一次走进艺术博物馆,就看到了一批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留有历史性印记的作品:吴作人的《号外》、《战地黄花分外香》,陈逸飞的《黄河颂》,孟禄丁和张群的《亚当夏娃的启示》,还有吴冠中的《北国风光》,刘小东的《温床》……这些都是陈东升名下企业的重要艺术品收藏。“看到每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这是展览深层的用意,也是学术所在。”陈东升说。在展览背后,他希望人们看到一所著名大学里的艺术博物馆和其他公立、私立博物馆的未来区别。
缪哲说,2009年时,动议要建博物馆是由于浙大正在进行本科生通识教育(liberal arts)改革。“通识教育中,以视觉识字(visual literacy,也称视觉阅读)为内容的艺术史教育是基本组成。我们的观点是:没有实物教学,艺术史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我们需要一座教学博物馆来开展艺术史的实物教学。”缪哲说,为了便于将来和国♋外大学博物馆进行借展、教育与学术项目等内容的合作,浙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文保标准目前是按照美国博物馆协会的标准来设计的。在展览方面,他们的模式大约也类似美国高校的教学博物馆,即展览项目主要围绕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展开(不仅艺术史),同时会定期推出呈现最新学术进展的专题特展。
关于教学博物馆概念,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应该是国内更早的实践者。1986年,北大和美国企业家、慈善家亚瑟・M.赛克勒博士(1913~1987)决定合作建立一个考古与艺术博物馆,1993年正式开馆时,赛克勒博士已经去世6年。按照他生前愿望,赛克勒馆除了做成一个现代博物馆的范例,也为北大学生提供学习考古和博物馆学的☤现场。近年博物馆的展览,如“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西方版画展”,都注重以学术个性区分于其他公立博物馆的同类展览。
缪哲认为“教学博物馆”这个概念与实践基本是19世纪以来美国的发明,其他国家较为少见。在美国,大学教学博物馆是较成体系的,重要高校基本都有教学博物馆。他说,据他所知,美国的大学博物馆似乎也没有什么排行榜,但领域内公认的好博物馆有哪些,大家还是清楚的,至于评价标准,一般取决于两个:一是收藏的品质,二是参与本科基础教学的ธ深度。当然展览是否有高度的学术性,或促进学术进步,也是基本评判标准。但作为教学博物馆而言,前二者是最重要的。
美国的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s)和英国的牛津大学阿什莫尔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shmole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The Fitzwilliam Museum),在全球大学博物馆里具有公认的悠久历史和学术影响力。
在大学博物馆里,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的历史感仅次于牛津阿什莫尔,它同样得名于最早的建立者和捐赠者:理查德・菲茨威廉。
普林斯顿是美国历史第五悠久的顶尖名校,但收到的捐款数额位列美国高校第一,发布数字为近百亿美元,校方被报道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用来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购买藏品。这座博物馆拥有6万件左右的藏品,在数字上和馆藏25万件的哈佛大学博物馆难以并提,但馆藏品质同样令人惊叹:除了来自普林斯顿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古希腊、古罗马文物,也收藏了线索完整的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油画,包括莫奈、凡高和安迪・沃霍尔等现当代名家作品,莫奈的《睡莲和日本桥》(1899)、凡・高的《塔拉斯孔驿站的马车》(1888)均为世界级珍藏。该馆的中国古代书画在美国东方艺术史界素有地位,王羲之的《行穰帖》(唐代钩摹本)就收藏在此。巨富Elliott家族的宋元字画精品大半入藏普林斯顿,美国艺术史家方闻曾专著《心印――普林斯顿大学收藏Elliott家族藏中国字画》作为记录和研究。
在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上,对自己所负的使命有明确表述:保存、记录、展示、解释,在他们的保护下使藏品和资源不断扩充,并通过科研、教学、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来提高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这也可以视为大学博物馆的立场。以耶鲁大学博物馆为例,他们的“开放获取”政策在数字资源共享方面已经超前:全球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和个人,都可免费使用耶鲁大学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全部图片,这意味着,“通过自由传播物质遗产的复制品,耶鲁大学将服务于每个学术领域和学科的研究人员,使他们能够在线仔细观察每一份馆藏”。
陈东升在向武汉大学捐赠了博物馆实体建筑后,也同时将估值3000万元的个人收藏赠予博物馆作为日常馆藏。在这45件藏品清单中,列有数件民国名人书札,包括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的书法,也有20世纪40年代校友经手收藏过的近代大家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作各一幅,其余当代绘画则包括方力钧、张晓刚、隋建国、岳敏君、叶永青、钟飙等著名艺术家作品。在他之后,类似的个人赠予行为能否持续?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陈东升捐赠的珍贵艺术品和武大百年来教学积累的文物,“吸引来更多的艺术品捐赠”。
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没有像浙大在建的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那样,强调作为教学博物馆的功能,而期待“通过高质量当代艺术展览和学术研究性展览辐射全国的艺术博物馆”。在校方提供的未来管理设想中,第二层空间将交给陈东升赞助ผ的当代艺术机构“泰康空间”作为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当代艺术展览的场地,武大考古系的文物收藏、生物学院标本馆也将获得自己的常设空间。虽然定位并不足够明晰,但从某种程度上认同了教学博物馆的功能:历史、学术、艺术。
缪哲告诉本刊,目前在中国建一个大学博物馆确实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举了两个例子:大的问题,比如中国的教育和学术都有“文字中心主义”倾向,对于文字所未覆盖的物质文明形态,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深入的理解,这造成了许多人不甚理解大学博物馆的基本教学功能。小问题多到很难列举。“用来教学的博物馆,不能仅教中国艺术,而外国艺术在中国少有收藏,借都没地方借。”缪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