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恶教善之道
《菜根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如果可以正确的理解这句话,在我们处理协调人际关系问题时,就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具体来讲就是在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指责对方错误时,讲究适度的原则,掌握好分寸,考虑对方承受力,在给别人留有余地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为人处世就多了灵活运转的空间。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能够理性的吃点亏,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有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境和态度,多一些宽容,既彰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让别人记着欠着你的情,从而拥有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与人为便,其实就是与己为便。我们也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个道理,而如果凡事都不能懂得退让,也许在事实层面上占了道理,也在冲突过程中得了一时的口舌之快,然而其真正的结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取得任何好处,更是自断后路,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一条走出无限可能的路。
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则是说教育别人要有合理的期望,目标容易具象化才好,不切实际的目标很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尽如人意,正所谓过犹不及。因此,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看对象的自身能力并要从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好高骛远,要让人容易接受,不难达成,这样才会积跬步,致千ข里,累积到的成就感以致达成长期的激励效果。而不看对象,不懂方法,没有把握尺度,不仅白费了一番苦心,还会抱怨说是对牛弹琴从而自我否定,本身就在于从最。初就没有正确的定位。使其可从,便是量力而行,最好是司空见惯,又轻而易举,就像勿以善小而不为,常为之,则为大善。从目标到结果是一个过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像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阔也,教育是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曾经提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和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合理的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优解。 웃
以上两句话,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感受,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分析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每个人都是不同又独立的个体,总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达成共识很好,求同存异也很好,思想碰撞也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能否本着尊重的心态去理解他人。不盲目的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求全责备,不去产生对抗,而是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再去做任何事情,都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攻恶教善的实践方法,是术;攻恶教善的核心思想,是道;以道御术,方能修己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