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程以它精简、高效的特性影响着课堂,给信息技术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微课程;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讲解、演示,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来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的教学演示只是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瞬时记忆,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记住所有的操作过程,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卡壳的现象,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操卐作。
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反复进行教学演示。虽然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一部分学生达到流畅操作的目的,但已经掌握此操作技能的学生会产生反感,占用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时间,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且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教师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能逐一进行辅导,造成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将微课程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了信息技术课堂,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1.将微课程植入课堂,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将微课程引入课堂,将知识点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学习相关的操作步骤,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反复学习,最终掌握所学知识。例如,Powerpoint字体颜色的设置方法与Word和Excel操作不同,要使用RGB值,教师将设置RGB值的方法制作成微课,并介绍常用的RGB数值,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掌握操作技能。问题解决了,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2.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但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同,教师无法做到逐一辅导,所以,教师提前将微课制作好后,存放在学生电脑或网络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自身水平选择自己所需的微课进♂行学习,避免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任务活动中,要求学ผ生运用Powerpoint操作技能创作历史上的名人演示文✄稿。技能包括: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幻灯片切换方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微课学习所需技能。
3.充分体现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发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课堂教学要照顾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软件操作熟练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全体学生,也要重视有潜力的学生。例如,七年级《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对学生创作作品时,运用的操作技能进行分层要求:运用五种操作技能的作品为合格;运用六种操作技能为良好;运用七种或以上操作技能为优秀;给普通学生制定了学习的目标,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大的收获。
4.微课程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新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的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时间的关系,一节课展示的作品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笔者鼓励学生利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创作微课,并将质量高的作品提供给其他学生使用。这不仅给了有潜力的学生发挥的空间,还能带动其他的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微课的使用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反复讲解和演示的时间,也对教师制作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课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间,学生通过微课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这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质量提出了要求:能不能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将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微课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将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微课程在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