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基本能力,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培养阅读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信息,理解概念,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化学,阅读能力同样重要。化学阅读能力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以及做题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我从ฝ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谈谈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建议。
问题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经常课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但学生经常反映说看书没用,反正到时听课背知识点就可以了,所以课前预习很少有学生能做到真正预习
为了能够吸引学生阅读课本,提高兴趣,我们在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时,先给大家讲一些在生活中遇到或见到的事物,说明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和我们将要学习的物质有关,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并形成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乙酸这一课时,给大家先陈述了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还提出问题,为什么炒菜时加入醋和料酒就会使菜更香?因为食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所以学生会带着好奇感、问题去看书本。
当然这只是一个前提,有了兴趣不代表学生会阅读,能阅读好,还需要讲究方法。开始时,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学生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明白阅读目的。例如,首先可以列个大的提纲,本节内容讲了几种物质,相应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这是对本节内容的大概了解。接下来就要考虑,在这个物质的性质中,有哪些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有哪些是完全新的内容,自己在预习时能否看懂。看到这个物质的性质,我能联想到其他物质吗?还有如果有实验,实验的大概步骤,是否能理解每步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心中设置了一些问题,有些是自己能看懂的,有些是自己看不¢懂的,可能开始的时候不会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有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师阅读提纲的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地归纳课文的段落意思,理解每部分所讲的内容以及意义,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教师就不必再给学生提供阅读大纲,通过阅读学生会自己提炼阅读大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坚持才会有结果。我们首先要的是过程,其次才考虑预习的结果。
问题二:课堂教学是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再次升华。学生对课间的小范围阅读不感兴趣,例如书中表格、插图、实践活动等等
课间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再ด次阅读,回忆之前预习的结果。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讲,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讲解的时候,一些原理、概念推断的过程需要借助课本中的实验描述、表格以及图像。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培养这部分的阅读能力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在一些知识不理解时可以通过表格、插图来理解,这些辅助手段很有意义!例如,我们学习元素周期律中的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的递变规律,在书中列出了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条件以及产物的稳定性的表格,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反应条件的难易和生成物的稳定强弱来推断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变化规律。还有一些插图很生动形象,例如,在化学键中,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就能很生动地描述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另外,很多学生对书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明白,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知道过程。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就非常模糊。
问题三:在每节内容介绍完,要求学生下去重新再看一遍书,很多学生很不以为然,认为已经都看懂了没必要再看
我们知道温故而知新,课后阅读是对知识的延伸,巩固知识点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们课后阅读要求学生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关注一些细节的知识点,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中,书中有关盐类水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实际应用当时可能不太理解是怎么回事,而课后阅读就能帮助学生注意到这些以及真正地理解这些。
问题四:现在的考题往往前面有很多资料,有些物质是没有见过的,一碰到这样的题就发怵
这是阅读能力的分析应用,平时我们多训练大家的阅读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学会抓知识,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继而推而广之应用到其他的物质中。总的来说,在考题中遇到材料题,我们要细心阅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知识性材料、图形信息材料、过程性信息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结合问题寻找解题的思路,最后成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