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对策思考

时间:2025-01-14 07:19: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青壮年是农村流动人口中的主要群体,他们大都外出打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部分人有能力把他们的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大部分人只能把子女留在家乡由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顾。这部分孩子成了社会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学校教育薄弱,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一系列发展问题,特别是其教育问题。留守学生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和新闻界等各方面的关注,已有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留守学生学习较差、心理障碍、价值扭曲、行为偏差等。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教育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主要谈谈关于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其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初中生 教育问题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24-02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工作,而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或者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0-17岁的儿童。当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们都大多有代理监护人,并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然而代理监护人由于年迈或经济条件受限制等各种原因,无法正常行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使得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教育问题上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不止让家长忧心,更让教育者忧心。它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就目前来说,要基本解决我校“留守初中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一些家长对自家孩子期望过低,认为孩子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由于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家长抱有☭“孩子大了打工也能挣钱”的思想;其次,建议父母外出务工人员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或者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留一个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要尽量抽出时间来教育和陪伴孩子,父母俩实在不得不同时外出的情况下,即便外出了,也应该多与孩子加强沟通,多与老师联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谈心,在孩子生日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使孩子有“父母行千里,心中有孩子”的美好感受。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不要再走自己艰辛的路。但最后大部分人的希望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着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无法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学生”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因此,外出务工人员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和关爱,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子女产生亲情上的隔阂。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ร”,可以让其发挥积极的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教育孩子为人处事的原则;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二、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将留守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记录好,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手册。利用档案,记录好“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和“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主动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三、建立监护人随访制度

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实行学校宏观管理下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微观管理。平时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搜集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外出的父母沟通、与他们的临时监管人沟通,使“留守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特别重要的是,家长的电话要随时保持畅通,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到父母。学校还应利用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留守学生”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学校为学生办理校讯通卡,让“留守学生”跟家长保持联系;并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放心的在外务工,学生在校安心的学习;使学校内外对他们的影响产生合力。

四、创建新型的管理机制

动员和接纳“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加以有效的监护。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留守学生”大多存在懒惰、行为草率、自由散漫等行为。为了给“留守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校将大部分“留守学生”安排在学校寄宿,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群体的爱心,逐步形成勤奋、认真、严谨、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当好“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校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成为“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要定时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留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监督“留守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学生”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应该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五、建立“互助小组”

学校可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村落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本校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开展集体活动,如组织本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活动。

六、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学生一部分留守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常是闷在心里或写日记、或不知道该告诉谁。能告诉监护人或学校老师的留守儿童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在家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通过正面引导,使“留守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教育“留守学生”遵规守纪,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习惯,同时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用爱心❧弥补缺失的亲情,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学校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并且使这种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面对面地沟通,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教师一定要多给“留守学生”一点爱心、一丝微笑、一份关注、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