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生学习倦怠的研究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时有发生,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并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关键词:学习倦怠;高职高专学生;原因
1.引言
高校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倦怠是反映大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重要指标,学习倦怠会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效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业终止及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干预提出依据,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率。
2.学习倦怠
国内学者连榕认为“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杨丽娴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学习倦怠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回避学习、学习成就感低三个方面。
关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ผ究者主要是从外部和内部进行研究的,外部因素如学习负荷、学习环境、个人生活事件、不公平待遇、社会支持等;内部因素如人格特质、归因方式、自尊等。
3.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现状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3.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43.0%,还有7%的学生出现重度学习倦怠。可见大学生中出现学习倦怠的比率较高,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本科生身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较少,笔者从调查和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比本科生更加严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生的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睡觉、说话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目前智能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很多老师都反映学生都变成了“低头族”,学生对手机的关注已经大大超过了对课程的关注,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天、购物成了学生课堂消磨时间的法宝,老师即使进行干预也收效甚微;课前课后不做预复习,作业互相抄袭,很少独立思考问题;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即使考试不及格也不以为然。
4.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4.1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倦怠的主要个体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个人行动控制的知觉和信念,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能力的判断和自信,学习行为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高职高专学生普遍都是在高中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因此高中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他们没有掌握,而大学的课程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基础知识欠缺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同学反映上课老师讲的听不懂,课程太难学不会,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在高中认为自己学习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本科,而是进入了高职高专学校学习,也导致了一定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从而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以及方法的转变,虽然学习也很努力,付出了很多时间和汗水,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好,也会导致学生放弃学习。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感受更大的压力或产生更强的焦虑,导致对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知觉水平降低,不能够充满自信地实施学习行为,也就更不可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无法从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而是感到厌倦、沮丧或挫折等,并可能表现出迟到、逃课、不交作业等回避学习的活动。
4.2专业因素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专业匹配性与专业成绩有着极为显著的相关,并且,较高的专业匹配性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使之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专业失配,则会对其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出现对于专业学习的厌倦、不适应等。高职高专学生出现专业失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选择不当。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佳,在高考报考专业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可能会导致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对大学中专业的设置并不了解,对所报考的专业的特色和价值存在一定的误解,更甚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还有的学生放弃自己选择专业,把选择权交给父母或老师,也有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强硬地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学生身上,代替他们去做决定,而父母在替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否找个好工作,很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考虑。上述种种因素会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发觉所选专业与自己原先期望✞不匹配,对于现有的专业没有兴趣,产生厌烦感。
4.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制大多是三年制,很多专业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所以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基础性课程课时被压缩,老师课堂上讲授的。节奏较快,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有些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学生基础欠缺难以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恶感。在教学方式上,有研究表明教学方法采用的丰富程度与学生的倦怠成反比,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方式越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越不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改革,因为大部分学校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标准形式单
一、考核评价与学习过程不能有效结合,有些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就能及格,这就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对学习兴趣降低。
4.4家庭社会因素
父母与学生的关系是预测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指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不佳,经常旷课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家庭关系都有问题,有些是单亲家庭;有些父母忙于事业,无暇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更不用提子女的心理状态;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孩子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还有的家长对成绩一向较差的子女失去了希望,干脆就对子女的学业不管不问,这些家庭因素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情绪低沉、行为回避、成就感低的倦怠心理。
社会因素方面,当前社会中不少人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存在偏见,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较大,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会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受到影响,对自己的学业产生怀疑,认为即使努力学习以后也难以找到好工作,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有些学生甚至会中途放弃学业。(作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3]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5.
[4]连榕等.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
(5):632-636
[6]牛春娟,郑奥文.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
(4):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