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认知体验是认知组成的重要方面,中职学校数学认知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所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认知体验;策略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较薄弱,这种现状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如学习之前没有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优选适合于自身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效度,以自己的弱势之处来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新旧知识的过渡就出现了矛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提升认知能力,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在“数”和“形”中进行学习,知识的相关性特别强。如果学生不主动去接受,会逐渐地失去兴趣,慢慢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数学教师就要创新教学策略,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让学生都能够不断地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只要学生有了突破自卑的机会,有了对成功的感悟,就会融入学习的氛围中去,这样就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状态。
二、运用激励措施,帮助学生“破冰”
一个人在不断的发展否定过程中要想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可以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更何况是对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没有及时被疏导,已经在进入中职院校的时候植入心中。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分阶段的“破冰”。他们所呈现的状态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上形成的、固化的状态是最难打破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是“攻艰者”。一是要从心理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情感去化解学生的防范心理;二是要从激励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起敢于尝试的勇气;三是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放弃中体验“我能行”的意念。通过这种过程体验,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三、建立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主动面对问题
根据调查,中专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没有章法,没有“规矩”可循。所以,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知所为。在解决问题中,又要具备将知识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如数学计算的步骤),还有控制思维动作的灵活方法。这ก样,即构成了数学问题解决的“产生式”系统,其智力操作的一般形式为“若条件为A,则有解题行为B”,B即为程序或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控制。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就是最好的激励。解题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任务和最主要的思维行为,但解题教学目前仍停留在教知识、讲套路的阶段,较少深入研究学生是怎样✫“自发地”形成解题“产生式”系统的,也未能揭示认知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思维“自组织”的微观机制,因而中下学生中“离开例题、不会解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说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些金子,不如给他们一根“点石成金”的指头。
解题策略的选择要根据具体问题而定,一般分为一般策略和通用策略。通用策略虽不涉及具体的数学概念,但有助于监控思维过程,使之清晰化、有序化。
1.解决问题之前。你必须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熟悉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仔细、冷静地阅读问题,认真思考问题。
2.解决问题之中。检索有助于问题的相关线索(概念、反应式、原理、公式等),可能需要重新设计解题的起始状态,可能会将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解决。
3.解决问题之后。判断你的答案是否正确,找出错解的症结所在,并予以排除,反思整个解题过程,你从中悟出些什么?
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种方式中进行自我选择,体验决断的意义。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把通项公式的求法列为专题训练,通过学生类似问题的解决,归纳出共性的东西,再与老师一起梳理成问题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为缩小这一跨度,我们采用“执行”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构想了如下的解题策略:
1.执行策略。当学生发现计算题中设有数据或数据不足时,可以采取定位策略,将问题假设为1份单位,或者比例相同的K值。然后,按照一般策略进行ฝ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可以将定位进行约减,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控制策略。你待求的是何类数学量?相关的信息可以把哪些量进行联系?请你设想一下:用特殊值带入是否具有普遍性?在解决不同类型题目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从上述实例可知,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着认知活动,因此,研究数学问题的解决,优化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卐和教育作用。通过策略的研究ฉ,让学生用实际的体验来反馈认知能力的提升,实现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