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
摘要:促进 农村 经济 发展 ,必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通过剖析农业产业结构内涵,探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农业结构仍需调整。有针对性地找出影响发展 现代 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策略,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www.LWLM.com编辑。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 各地区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 Ü理,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养殖成为新的增长点,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龙头 企业 作用明显,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粮、经、饲配比合理、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但仍存在着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不能协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农业产业结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所谓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大豆品种当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调整的原则是调优农产品、调高单产、调活农村经济、调富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
二、黑龙江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农业大省,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把农业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农业生产效益始终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200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4%,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分别增加了18%和127%(黑龙江省统计局,2001),这使得2000年的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全省人均纯收入依然与上年持平;2002年黑龙江省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快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启动奶业振兴计划,这一年,全省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开始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将一直占据农业主导地位的粮食生产让位于畜牧业,欲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尽管如此黑龙江省近年来的农业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农业现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赵继红等,2004)[5]。而从2004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到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再创新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 ﭢ积为17 611.8万亩,比2006年增加208.8万亩,增长1.2%,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5 691.2万亩,比上年增长2.8%,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89.1%。这是继去年创 历史 新高后,粮食播种面积和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都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大幅下降。2007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总计为1 920.6万亩,同比下降10.2%。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日趋集中。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农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农民现得利的思想意识较重,遇事凭直觉经验决策,结果造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大利变成了小利,甚至无利可图。另一方面农民思想意识保守,对新事物难以接受。 3.农业结构调整仍然缺乏系统地、 科学 地规划和引导,农民适应市场能力有待于提高,种植业没有形成各自的特点。
4.农业科技及推广应用水平低、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不注重农业技术及农产品的开发,导致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低下,产品档次不高,优✌质产品相对较少。农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5.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新品种培育、改良、引进,新种植方式的应用和新设施的投入、市场开发和产品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技术、设施等的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无法实施或进度很慢[2]。
三、影响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1.农业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
2.区域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和自然资源对农作物的制约性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自然基础,因此农业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很大。 3.农产品需求社会需求状况。社会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变动有着拉动和引导作用。 经济 体制以及各项政策都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衣、食、住、用等需求也会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向质变 发展 。从而,农业产业结构将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4]。
4.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应该是服务和引导,过多的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破坏经济的发展,降低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www.LWLM.com编辑。
四、黑龙江省发展 现代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完善、优化种养加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效益,实施名牌战略。黑龙江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改变种植业、养殖业和加 工业 严重脱节的局面,因此,实现农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必须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构,实施种养加结合的原则。
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省域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对外开放水平。从实际出发,加快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渠道,提高农业招商引资水平。
3.努力优化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生产,加大对开拓营销市场支持。通过实行品种合理布局,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和培育对相关产业起带动作用的龙头 企业 ,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带动全省农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5]。
4.注视科技进步的力量,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加快产业化进程。 科学 技术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从目前市场走势来看,农产品的高科技与高效益密切相关,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增加效益中的潜力,全省各地市应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高科技园区,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园区的效益达到充分发挥。同时要增加财政投入,对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重点扶持, 金融 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提供优惠贷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6]。
结论
总之,为提高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效益,必须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同时,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作为振兴老工业基ญ地的重点区域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以及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产业集聚效应,并进一步加强垦地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多管其下,才能改变黑龙江省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境况,也才能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对全省经济的推动作用。
参考 文献 : [2]刘锐.固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硕士 论文 ,2006:7-10.
[3]郭琳,王华春.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
(4):104-106.
[4]邵治亮.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7,
(11):7-9.
[5]张孟林.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17-19.
[6]刘德.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J].甘肃金融,2007,
(5):64.
[7]刘金薇.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2008,
(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