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因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是“愚公移山”典故的发祥地。该市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农业人口47.2万人。近年来,济源市以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各类农民培训等为依托,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一城一廊两带四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布局,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基层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济源市种植业有市级农技推广机构6个,镇级农技推广机构12个,村级技术人员430名。为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2014年年底建成投用玉泉、克井、轵城、王屋、大峪、邵原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农业镇办。
服务效果日益彰显。近三年,济源市的粮食、蔬菜、水产单产均居河南省首位,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600万亩次、先进实用技术150余项,有效加速了全市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济源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7.6%,均居全省前列。
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连续多年加大对农业机械、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的投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举办观摩、展示活动,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由于建设成效显著,该中心的基地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此外,隆平高科国家级玉米种子研发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杂交小麦研究科研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绿色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济源市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梨林镇东部万亩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峪镇寺郎腰村3500亩的大葱种植基地被定为绿色防控示范区。健全了市、镇、村三级监测防治体系,成立社会化防治组织100余个,推广应用大型车载植保机械300余台,构建起了“监测预警准确、扑控快速高效、监管规范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
高产示范区全面建设。针对土地流转率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现状,济源市先后建成五龙口玉米万亩高产示范方,轵城镇小麦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多个千亩方、百亩方,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农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二是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专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为突出的是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三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农民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意见和建议
一要抓好项目实施。持续抓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重点工程。其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要围绕“小麦、玉米、蔬菜”三大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效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与认证、扶持政策协调配套,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要加强协调沟ฑ通。农业技术教学科研工作要根据相关单位的性质、职能来谋划,要定位在全市的层面,加强彼此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信息支撑、数据支撑和平台支撑。
三要培养农业科研创新领军人物。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收一批高水平的高级农业专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四要开展农业科技体制创新试点。选择一批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科研机构开展综合创新试点。目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果蔬示范基地和玉米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已经被列为济源市种植业基地发展的重点,正在通过项目扶持增强其科技含量,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单位:济源市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