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语文教学以其广、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语文课程在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审美艺术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是极其丰富的,儿童正处在长识的时期,他们富有朝气,勇于探索真理,具有对美好事物反映强烈,接受的快。其有可塑性强、善模仿等特点。结合当今形势,我认为,语文美语教学要取得成效,应该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引导观察感受美
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世界就像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间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感受图画之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二、创造情境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
三、推敲词句品味美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而入情。教材中,许多作品都会运用语言这个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塑造小学生人格。通過字、词、句和有关内容的讲解,是美育有机地渗透到语言分析和字词讲解,通过美的语言,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语言,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语言的真正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量动听而产生出来的。没有诗人吟诗那种境界,没有作家写作那种修辞,平平实实的语言就能突出舍己救人的精神。
四、激发学生朗读抒发美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朗读也其然,只有通过品读,学生的情感才能诱发出来。通过朗读,是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无声的文字,活起来。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经过教师的指导,朗读时就能进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发出自己对文章美的感受。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通过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合作读等使学生感受索溪峪山、水野物、游客的野,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一下索溪峪。学生想象美丽的画图,使索溪峪更野,更鲜活。又如,在教学《苦柚》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从平时的语言当中体☿现出大娘那种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位观众,美德教育目的也自然达到。
五、指导作文表现美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立意,引导学生认真动脑筋,善于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进行大胆想象,要想得深,想得远 ϡ,有新意。如在指导写人的特征时,我让学生联想相应的人物特征时,做到借物喻人。指导写物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联想相应的人的特征,做到拟人喻物。其次,我指导学生用比较法,选择法,删除法等写作方法,学会选用准确的精当的词句,学会引用优美的语言。经过长期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美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尝试的需要和新的体验的需要,也有被别人认可和欣赏的需要。因ถ此,把握每一个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并进行表扬,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其审美情操的进一步发展。
1.在课堂实践中展示美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得主渠道,教师应当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美,树立起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发言,即使学生说的不是很好,都要给予表扬,让他们体现成功的喜悦感受一下自信美,直到过渡到迫切要求展示的表现美。比如,教完《小珊迪》后,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要学生有感情的叙述,还可以开展一个生动的演讲大赛,让他们把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所有地听这首感染,予以帮助。
2.在课外活动中展示美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比赛,学生表演,学生兴趣极浓,再经过评选,选出获胜小组给予表扬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另外,在班上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通过类似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发展至有展示美到创造美。
实践证明,美育能使学生在领略美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揭示奥秘、探求真理。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逐步而非强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这个过程正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就让美育象春雨般,通过语文教学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