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的构建
【摘 要】当前,社会转型加速,矛盾诉求增多,容易导致突发事件,如经迈入“秒”时代的网络发酵,会给社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亟需从监测预警、统筹协调、快速反应、良性引导和责任追究等机制视角来构建新时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机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深刻变革,经济深刻调整,思想深刻变动,利益差异化趋势加剧,多层面多层次的诉求增多。某些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导致催生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得不到妥善解决,经网络发酵,还可能引发更深、更大、更广的危机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监测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主要是针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危险因素、信号和征兆实施动态监控,通过会商研究判断其发展趋势、危机类型及危害程度做出科学预测,并运用舆情分级评估等手段,向相关部门发出危机警报的运行体系。因此,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就显得必要。
要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尤为重要。
一是搭建舆情会商平台。通过日常舆情研判例会、重大舆情应急研讨会及联席会议等方式实时关注舆情热点、焦点及其走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业务部门等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会商研判,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评估其影响,及时发现敏感性、倾向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并深挖信息背后的潜在信息,为下一步危机应对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实施舆情分级评估。根据网上监测情况,对舆情信息分级评估,按照舆情性质、关注度、严重度、可控度和影响力等将其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预警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处置方案,并及时向涉事地区或部门发生预警提示,并对可能的舆情危机作出准确的响应策略。
三是研发舆情监测系统。从操作层面看,靠人工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应根据网络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研发团队攻关舆情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完成覆盖相关部门的信息规范化处理、存储和报送功能,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全天候监测和无缝隙监控。
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统筹协调机制,就是在地方党委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商业网站积极配合,宣传、引导、管理相统一的网上舆论应对工作机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是系统性的工作:从应对主体看,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从应对客体而言,需监测、预警、应急、应对等系统协调一体,以推动舆情应对工作有序进行;从应对方式而言,需新闻发布会、网络发言人、第三方调查等鼎力配合。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统筹协调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牵头协调。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强化提升互联网管理和机构的战略地位。一方面加强信息主管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便于各方在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沟通、紧密协作、共同应对,形成整体合力;另一方面逐步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牵头,公安、国安、通信管理等部门和涉事地区或部门参与的网络管理联动机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使内容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做到一体化协同配合,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提出引导和管理意见。
二是网络舆情涉事部门勇于担责。适应微博时代要求,明确涉事部门是网络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ฏ涉事部门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担责,并尽快开展网下处置,消除炒作舆源,并在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做出网上回应,这样的积极作为,可以很好地缓和冲突,进而改变网络舆论指向,有效实现化危为机。事实证明,突发事件能否从网❣民普遍关注的焦点中逐渐淡化乃至平息,及时落实舆论应对责任主体是整个应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三是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制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与各级的网ห络应急指挥平台,既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与涉事部门的顺畅沟通,又便于组织协调涉事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应对工作。
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快速反应机制
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迈入“秒”时代。现时代,网民个个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观点实时迸发,看法瞬间演绎,信息即刻纷飞。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网民的关注及媒体的报道会将一起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重大舆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任何人、任何机构想要瞒住任何信息都是徒劳的,靠封锁消息来遏制社会舆论的时代已经远去。事实证明,封锁消息往往适得其反,结果只会越捂越乱、越描越黑,就像韩愈所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基于多年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以及对当下媒体环境的判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突发事件中的“黄金4小时媒体”概念,将以传统平面媒体报道事件处置的“黄金24小时”的第一时间,缩短至新媒体环境下的4小时。这要求党委政府应对网络事件要大步提速,构建网上舆论快速反应机制,遵循第一时间开展网上舆论应对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统筹协调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科学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跟据实践需要,不断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集国家总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城乡社区等各级各类的预案于一体的体系;适时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减轻和规避风险,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普查与整合,以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二是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引导预案,立即拟制信息发布方案,确定信息发布总负责人及相关团队,安排训练有 ヅ素的人员与媒体进行沟通协调,统一口径,迅速表态,第一时间表明党委政府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速发事实,慎报原因,持续跟进,用事实挤压不实,让真相跑过谣言,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并保持好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和沟通,以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健全信息通报核实制度。主要通过信息通报核实责任人的确定、信息通报核实流程的完善,最终形成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机制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信息的时效实效性、真实可信性和科学合理性。
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良性引导机制
互动是网络舆论最大特点,也是形成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风暴的强大引擎。当下的网民,已经不满足事件真相的获取。他们更热衷于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观点,自由平等地交流的看法。这些网民的观点和看法或正确,或部分正确,传递正能量;或错误,或谬误,甚至反动,只是泄愤,甚而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网上舆情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而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化解及其预防,与政府构建网络舆论的良性互动引导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和研究围绕网上互动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组织和调动网评力量,善于主动设置话题,利用网上跟帖、网上评论、在线访谈等互动引导手段,积极开展网上面对面的引导,形成有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现在不少党政部门建立了网评力量,但各自为阵,独挑单干,组织松散,没有形成引导合力,构建大网评的格局势在必行。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网络舆论应对引导机制,增进网络舆论引导的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让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化“危”为“机”。
一是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在把握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研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节点,厘清核心话题、次生话题、衍生话题,梳理质疑点和炒作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议题设置,拟定引导方向。
二是多方组织网评引导。突发事件发生后,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发展,避免舆论危机。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联系组织符合网络语言特点、表达理性的网评文章、博文或引导跟帖;并精选打包向国家和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推荐转载推荐一批观点正确、质量较高、逻辑清晰、文字鲜活、☭传播性强的网评文章,放大影响,将网民情绪向理性、客观、平和的方向引导,促进事态朝有利于妥善处置方向转化。
三是重视话语体系的实际效果。网络舆论话语体系更加重视生命尊严,更加提倡以人文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关注民生民本,更加体现草根文明,更加体恤弱势群体,这就要求网络用语切莫打官腔说官话,真正实现由体制内语言表达方式向人性化表述方式转变,给予普通民众以尊严、温暖和关爱,才能使网络舆论由出离愤怒回到平实平和,由激情万丈归于理性客观,并最终化危为机。
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责任追究机制
国内网络舆论引导问责制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如何界定问责内容、强化问责刚性、实现问责标准法定化,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一是科学规范问责内容。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相对细致、完备的问责标准,规范表达,并以法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实现问责内容和标准的法定化。除新闻发布外,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应对还包括事件本身的及时处置、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媒体记者应对等多个方面。待有关地方探索取得成熟经验后,再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要求和规范。
二是科学规范问责程序。问责程序的公正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是实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问责制的保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问责程序,使责任追究的启动、运行、落实、补救和监督都做到有规可依,让问责活动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科学规范配套制度。问责制的真正实行,需要完善配套制度。既需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又要制定科学完备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为问责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有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警觉及文化氛围,使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负责任”成为党政干部的一种道德习惯,并自觉选择向公共利益负责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