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工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

时间:2024-11-10 20:46: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马鞍山市;工业;第三产业

201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尤其指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土地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等等,并强调建设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进入现代化发展时代后,我国农民这一群体在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大幅度转变中显得尤为突出。规划以人为核心的内涵充分表现了国家对农民工的重视程度。规划中还强调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笔者认为,对ツ于中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大多依靠重工业或能源产业,因此,在既不阻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又需向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型的要求之下,中部地区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该规划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这些中部地区在未来城镇化道路选择上的行为取向,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也是这些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马鞍山市发展现状

二、马鞍山市城镇化的困境

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重工业和能源产业,显然这样一种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已无法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而农民工的融入问题已成限制我国各地区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1. 工业体系待优化。目前,马鞍山主导的工业产业仍为钢铁生产,虽然这一产业对马鞍山的经济发展水平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钢铁产业污染性较大、受周期性波动影响程度高,以及国际、国内钢铁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若马鞍山若继续维持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单一化的产业结构,将面临很大风险。此外,社会层面上对治理环境不断扩大的利益诉求,以及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合法性,生态文明建设逐渐上升到与经济建设并重的地位,钢铁产业的污染性大明显不符合社会公众和国家的期望。

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也能在实现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同时也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目前马鞍山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业等,而其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29.33%。

马鞍山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低、同构性强、缺乏龙头企业等。城镇化人口集聚的特点,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需求量大量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这实际上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2012年马鞍山市第三产业中的各类行业占全市GDP构成比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马鞍山市主要的第三产业对全市GDP总量的贡献较小,总体发展水平低,因而在拉动内需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此外,行业内的企业大多零散,趋同性较大,龙头企业的缺乏也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实质市民化程度低

实质市民化指的是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市民化。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农民工,这样一种职业的转变使得大部分农民工无法适应完全不同于农村的城市生活,再加上我国制度上缺陷,这些农民工成为城镇化的牺牲者。对于已转变为市民的农民工或农民也不意味着他们真正为城市及城市居民所接受,从身份上市民化到实质意义的市民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目前马鞍山市的大多数农民工仍处于身份上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其一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马鞍山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接收主要集中于金家庄区,虽然马鞍山在减少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在教育上的不平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但由于这种接收做法本身的集中性,这些农民工子女实际上仍处于与城市相隔离的区域。其二是进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马鞍山市内仍存在大量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的形成基于农民工地缘、血缘关系,并位于远离市区的边缘地带,住房空间狭小、缺乏安全保证,生活及卫生环境差,住房状况令人堪忧。

三、马鞍山市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路径选择

针对马鞍山市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增加社会资本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从而推进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一)推进产业转型及优化升级

1. 调整第二产业结构体系。未来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必定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在第二产业结构改变的路径选择上,马鞍山应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与传统工业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相融合,将新技♡术、新能源应用到传统产业中去,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一方面,对于传统的工业产业应对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以低消耗、低污染为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力,加大主要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近几年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显著,都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马鞍山应充分抓住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增加的消费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社会效益,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前文对马鞍山发展现状的描述可知,马鞍山的第三产业仍具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随着马鞍山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服务性和享受性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具体而言,在餐饮业、商贸业等传统服务业上,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注重产品种类创新、努力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品,确保产品质量;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等产业之间应相互协作,完善相应的城乡基础配套设施,在城市内部的市区与农村之间、城市外部与其他省市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交通路线网络;在旅游业、高等教育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好马鞍山悠久的文化历史基础,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和先决优势,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型城镇,并在现有较为坚固的科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育产业。

(二)加速农民工的实质市民化进程

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两个关键因素即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不平等以及缺乏住房保障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层面上城市中社会资本的普遍缺失以及政府层面上政策、制度的限制。对此笔者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

1. 增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并为社会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不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还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而要想实现实质市民化,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马鞍山政府应该加大对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个人发展问题的关注,鼓励社会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加大对农民工的援助,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等宣传手段,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传统偏见,使市民从心理上接受农民工;其次,在社会层面上,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援助力度,协助农民工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保障问题以及更深入的内在需求。

2. 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我国各地区阻碍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的最根本的根源在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鉴于我国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是渐进式的,时间跨度相对长久,因此制度缺陷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因此笔者主要针对马鞍山市农民工住房来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目前马鞍山市农民工的住房来源主要包括两种,大部分属于租赁住房,▼另一部分由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对于这两种住房来源,其一,应该严格检查租赁市场中的住房是否满足基本的设施条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对适合农民工居住的租房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加大廉租房建设,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廉租房的建设中等。其二,对于集体宿舍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支付能力和生活情况,以小户型为主;加大对集体宿舍建设的监督力度;对集体宿舍的建设设定较为明确的标准,并配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房的建设,并严格规定保障房居住的准入条件。

根据以上对马鞍山市城市化进程的概况介绍,结合国内目前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更深入地分析了马鞍山市的城镇化缺陷和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发展符合社会公众和国家预期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调整当前的产业结构,在原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然,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考虑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处境和地位,增加社会资本,进而实现马鞍山市的新型城镇化的繁荣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