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住的巴黎之子

时间:2025-01-13 20:27:5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被遗忘的作者

奖项公布之后,小说家、《纽约》杂志主编安德森在自己的Twitter上发文:“啥?你从来没听说过诺贝尔奖得主、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纽约时报》发过书评的,一次,43年之前。”《纽约时报》得知消息后,发文报道:“《暗店街》――莫迪亚诺拿过龚古尔奖的代表作,在美国只卖出2425本。”

即便莫迪亚诺自己,也略带疑惑,笑呵呵地说:“这次获奖对我来说似乎是不真实的❤,我也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上难得一见的一幕,由此,莫迪亚诺的获奖被定性为“爆冷”,他本人 シ也被冠以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黑马”。但如果仔细翻看他的人生履历,你会发现,莫迪亚诺绝对称得上是一匹“汗血宝马”。

莫迪亚诺喜欢以侦探小说的外壳来讲一个黑暗的追忆故事。不过,在英语世界,以侦探小说的方式描写二战的作家实在太多,且早已凭借约翰・勒卡雷式的谍战小说占领了这一领域,法国作家从来不具有太多的影响力。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莫迪亚诺属于被英语世界遗忘的那一批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美国只☤有一家出版社出版过他的英文版作品,英国则一家也没有。

莫迪亚诺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呈现方式“莫迪亚诺式”。所谓“莫迪亚诺式”,正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所说:“以其记忆的艺术,展现了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重现了德军占领法国时期的生活世界。”

但对于文学评论家的“归类”,莫迪亚诺并不认可:“我对学院派的那种实验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无法理解那些脱离现实的文学作品。”他甚至一再否定小说的地位,并不止一次地说,“小说是一种‘时代错误’的文体,它已经从公众的视野里溜走了。”

谜一样的巴黎之子

偶尔,莫迪亚诺也会想象当下的年轻人。“我也很好奇下一代人,也就是和互联网、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共同诞生并成长的这一代,会怎样利用文学来表达他们对当今世界的体会?”只是,想象仅仅只是想象而已。在一片迷蒙之中,他依然以对自己心中巴黎的一颗坚守之心,抚摸着似水流逝的往昔。这和读他的作品的感觉非常像,他给你的感觉很好,但就是抓不住。你跟一个朋友喝酒,他醉了,大骂,说八卦,这些东西都是实打实的,你能在日记中写出一件件的细节,但是莫迪亚诺却一滑就过去了。

莫迪亚诺的小说大多是“寻根”、“逃离”这类抽象的主题,王小波和王朔共同致敬的《暗店街》最能代表莫迪亚诺的风格:犹太人、二战、寻找、记忆。但无论形式与表象如何相同,视角却始终新鲜,他总能把故事写得如侦探小说一般抓人。一张老照片、一则讣告或者一个电话号码,就能开始一段新的故事,引领读者在现实与虚构的迷宫间穿行。

这样的行文风格,与莫迪亚诺有意识地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不无关系,一直以来,他就是一个极其孤独的男人。莫迪亚诺坚信“小说家应和现实保持距离”,他写畅销小说,却习惯于保持安静,做得最多的,就是“潜伏”到人群之中,默默地观察身边的男男女女。熟悉他的法语文学专家说:“他是个沉默的作家,有几次我们在巴黎6区的街上遇到,他也只是点点头。”

他的沉默还在于鲜少在媒体上露面,不出去演讲,亦不接受采访,甚至连他的出生时间,他都不乐意如实相告。公布诺贝尔文学奖时,诺贝尔奖委员会甚至一度联系不上他,而他得知获奖,也是在散步时接到女儿的电话。

莫迪亚诺腼腆、内向、偏执、甚至有些神秘,而这一切,不过是童年生活印记的后遗症。他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扔给了外公外婆。两年后,弟弟出世,也被扔了过来。莫迪亚诺在孤独恐慌毫无安全感中与弟弟相依为命,然而弟弟却在十岁那年突然病逝。这让他早已受伤的心灵创伤更甚,他恨父母的生而不养,变成一个时时和父母对抗的坏孩子来表达他的愤怒。他经常从家里出逃,放任自流地在巴黎闲荡,去许多他那种年龄的孩子不该去的,一直让他感到恐惧的地方,那种种异常强烈的冲击,让他在寻找自我的途中失去了方向,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迷。

于是他学会了借着文学疗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当他的世界慢慢开始平复时,父亲突然另结新欢,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母亲穷困潦倒,没有生活来源,这件事让他一夜长大,他决意扛起自己和母亲的人生。考入索邦♥大学文学院后,开始小说创作,但第一学年尚未结束,他就不得不因贫困辍学。

退学后的莫迪亚诺生活困窘,内心世界也无比繁乱,他不得不再次躲进小说世界。幸运最终降临。23岁那年,莫迪亚诺的处女作《星形广场》得以出版问世。此后他专事写作,文学,成了莫迪亚诺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更是他反思人生的奢侈方式。

如今,莫迪亚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是所有写作者至高的荣誉。有出版社建议他出自传,孤独的童年,落难的少年,这些造就了如今的他,足以动人心魄。他却说,自传的素材,只有“当想象为它蒙℃上薄雾,让它变得更稀薄”时才有价值。

于很多人而言,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个名字依然是陌生的,哪怕他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哪怕他获封欧洲文学家终身成就奖德尔・杜卡大奖,他之于公众,就像梦想之城巴黎,浑身萦绕着多变气息,满是传奇,而谜底,只有他自己知道。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