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5-01-14 06:35: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首先,什么是农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有所不同,其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农民或是农业所产生的产物,根据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农业种植及资金投入具有极大的周期性,另外农产品价格周期性跨度较大,价位随供需关系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变动产生剧烈的波动,所以农业生产者极易对金融服务产生资金依赖,相反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参与到农业融资会对投资产生巨大的风险。

其次,农村金融相较城市金融的发展一直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作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更多的金融体系改革都是面向城市,极少涉及农村。目前中国农村有2000多个县,占国土面积的95%,生活着近四分之三的人口,也就是说农村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农村金融覆盖范围广,机构数量少,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低。长时间以来,因为农村信贷额度小、客户分散、征信难度大等原因,金融机构主动将农村市场放弃,造成金融机构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等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由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组成。随着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正悄无声息的退出农村金融机构的舞台,而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由农信社一家独大的格局形成,垄断市场的形成导致融资环境及融资条件正在恶化。而资金短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资金问题导致的经济落后迫使金融机构更不愿意涉足农村企业,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资金流失严重,闲余资金外逃。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决定银行资金总是流向更高的效益点,而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利润率低等原因导致其对银行资金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国农村资金在满足体制内流通后,普遍由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并将这部分资金投向城市的工业和商业等具有更高回报的产业,这种资金流失导致农村经济极度缺乏活力。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由于历史遗留及教育匮乏等原因,我国农村金融的信用环境、法律环境都不容乐观,部分乡镇企业和农户对信用档案的认识比较薄弱,对于信用主体恶意避债ง、逾期拒绝还款等行为缺乏强力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因此银行在农村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加之农村的金融发展没有相应的担保体系,很难保证贷款收回的安全。同时我国农村金融的法制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对金融机构的自己安全保障缺失,促使金融机构在对农村企业提供资金帮扶时增添了资金安全顾虑,极大地降低了放款主动性,从而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

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在城市,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还增加了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代收费等中间业务,嫌贫爱富是银行一贯的行为准则,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产品并不像城市一样具有多样性。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介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等原因大多只提供金融类服务,如存贷款业务等。虽然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是其经济地位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因此农村对于农村金融的产品及服务拥有更多的诉求。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的对策

增加农村及融机构数量,强化其对农村的支撑作用。为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全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产业建设,只有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辐射面,才能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因此首先要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分布密度,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应顺应政策增加部分网点。其次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有效且稳定的政策或机制,如免息、降准等。从而将资金引入农村地区,防止农村资金向城镇大量流出。再次要简化业务流程,把贷款等业务简单明了的放在农企或者农民面前,进而使经济活跃起来。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升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农村经济建设及♡金融发展长时间处于ห滞后状态,因此形成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未形成相应的担保机制、中介机构极度匮乏、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改善。而现在的社会背景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仅依靠金融机构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要对农企和农民进行强有力的金融宣传和诚信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信贷主体的金融和诚信意识,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由地方政府部门负责监督,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金融机构坏账,是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投入,开放新的金融产品。说到加大投入,首当其冲的就是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就业人数,提高人员素质❣,往往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城市,农村对于这些人缺少吸引力,造成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此部分改革应重点选拔户籍地人员,并将培养专业素质放在今后工作的重点。其次加大金融产品研发,聚焦三农、满足三农、服务三农,以农村市场为导向,研发更多适用于农村的金融产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