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总部经济发展

时间:2024-12-26 23:23: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产业集群和总部 经济 的关系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被不少专家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2、综观目前总部经济不同阐述都强调其集聚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中国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理念——总部经济。北京社科院赵弘研究员在2002 年9月第一次提出了“总部经济”这一概念。随后的几年中赵弘赵弘研究员通过理论论证和北京总部经济战略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了总部经济中涉及的各类现象的内在动因。“总部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概念,是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使我国在经济学领域有了原创性的突破。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来对总部经济进行了定义,林文俏(2003)给出总部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的描述:“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人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认为:“总部经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经济效益的集聚性、扩延性、示范性、辐射性、吸引性。”赵弘(2004)从企业角度出发认为:“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史忠良和沈红兵(2005)在分析赵弘的定义后,提出,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和城市在使双方都能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驱动下形成总部在城市集聚并产生外部经济效应的经济现象。首先,这一概念包含了总部经济涉及的两个方面:企业和城市;其次是总部在城市集聚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和城市二者对更高经济效益的追求;再次是总部在城市的集聚能够使企业和城市“双赢”;最后是总部在城市的集聚是一个现实中存在又可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现象。刘世锦从产业角度出发认为:“总部经济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产业集群。之所以说总部经济是高级形态的产业集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它相关的要素大多数是属于高级生产要素,比如像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发、 金融 、营销、物流、 会计 、律师等知识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组织等等。”贺灿飞(2006)从空间经济视角认为,总部经济是从事增值经济活动的各种类型的企业总部在一定空间内聚集,与相关产业强烈关联并产生外部集聚效益而形成一种经济形态。徐金发等(2006)则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和核心要素,认为总部经济是产业集群的结果。

从以上各位学者对总部经济的理解来看,尽管总部经济概念和内涵百花齐放,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总部经济的集聚性。

3、在经济发展实际进程中,总部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总部经济是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集聚在特定区域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总部集聚区域表现了很多产业集群的特性。在经济发展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化的分工,企业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的最大化而在空间上产生聚集。空间范围内聚集的强化,使企业扩展成为具有产业分工联系的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当产业集群里的核心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核心企业出现后,空间集聚对这些企业的意义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化。一方面,集聚的“经济性”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下降的;另一方面,集聚的“不经济性”却又是日益明显:优越的融资条件、与更上级政府的紧密关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等等高级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更为重要,而这些资源在当地都难以获得。这样,当“非经济性”超过“经济性”时,企业的某些部门就会出现“离心化”的趋势。此时,产业集群在空间上扩展表现为一部分企业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把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置于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区域。

产业集群存在着影响其形成、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而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是不同的。传统的农业集群、 工业 集群的核心要素是土地、自然资源、一般劳动力资源、生产管理,高新技术集群的核心要素为知识性劳动力资源、核心技术、知识与信息、管理。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也存在相应的核心影响因素。当某区域的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时,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吸引类似企业加入,从而使该产业集群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无疆界世界(Bordless World )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例如,收购 IBM 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将其全球总部设立于美国纽约州 Armonk,北京是其中国总部,而生产基地将逐步移入中国。由此可见,职能机构的区域分离并在全球寻求最佳资源配置将日益普遍,特定区域以其综合资源优势有可能成为组织职能机构的总部聚集地,例如美国硅谷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的研发中心,印度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软件的研发中心,香港和新加坡是跨国公司亚太地区บ的总部。这些总部的聚集和产业集群一样具有相似的属性,总部集聚也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现象。总部集群的正外部性能给企业和当地带来竞争优势,而且由于企业总部是组织形态的高端部分,总部集群给企业和所在地带来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5、简要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对于产业集群与总部经济的关系,我们有两个结论:第一,总部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看,总部经济是企业总部在空间地理上由功能集群所形成一种聚集经济。第二,总部经济以总部基地为载体,以企业总部为集聚对象,通过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引发外部经济效应,使集聚的企业总部相互受益,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由于总部集群效应,从而产生总部经济。总部集群是指众多企业总部聚集在中心城市,衍生出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会计师、会议展览、广告传媒、战略咨询等一系列知识型服务业集群。总部集群效应是指集聚一定数量企业总部的城市将会吸引人才、金融、高端服务业等资源要素,从而改善企业总部的商务环境,加上总部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业务关系,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落户,而更大规模的总部集群又会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任何产业集群都存在集群效应,而这正是产业集群的魅力所在。

二、总部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的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竞争能力(赵弘,2004)。总部经济是在有效融合企业价值链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拓展和深化。在总部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同种功能,如研发、商务等,由于需求的一致性,在一个区域集群分布。正是由于同种功能,在人才、信息等各类资源的需求具有相似性,产生了金融区、贸易区、中央商务区等一系列功能集群区。功能集群区由于主体众多,需求相似,所产生的“磁石效应”,能够吸引一大批各种服务机构在周边分布。这种成熟的服务环境,又反推与其相同的企业功能向本区域聚集,形成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总部集群的特征与区域品牌的构成要素是相吻合的。总部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总部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是一个拥有强劲竞争优势产品生产区位的象征。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区域品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集群依赖性,大量相同、相近、相关的生产企业的区域集中是区域品牌形成的依托。通过总部集群的自我强化效应,集群逐步成长壮大,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随之提升,逐渐支撑起一种有影响力的产业整体品牌,这就是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与总部集群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区域品牌的形成有着明显的集群依赖特征,是集群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总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相伴形成区域品牌。总部集群的地理集中性已隐含着区域品牌的内涵和要素。这是打造区域品牌的支撑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作为总部集群的重要无形资产,区域品牌一经形成,对总部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总部集群的基础: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是区域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是当代企业、区域、城市和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企业总部为什么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我们认为与集群区域的创新环境有很大关系,包括政府为、创新区域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人才政策、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中介的社会服务化系统的完善程度,另还包括基地设施、劳动力、技术与经济存量等硬性因素以及人力资本、资金、技术在内的资源环境等等。创新理论认为总部集群作为一个社会性系统,是多种要素、多种主体、多种联系协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它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各种要素的结合,培育地方文化中蕴涵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地方创新主体与合作的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等,培育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业环境。总部集群是区域经济的创新,而区域经济的创新有赖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四、建设总部聚集区、加快总部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为一种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总部经济的发展应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加以考虑。但是,总部集群毕竟是产业集群的一种高端形态,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人才、 金融 、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因此,总部集群发展应有其特殊的路径选择。

1、实施集群创导(Cluster Initiative)战略。国家或地方为了促进集群的发展,通常在一个或几个集群形成之后,对集群采取一系列推动、治理和创新政策,即实施集群创导。集群创导涉及集群企业、政府和(或)研究机构,是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动一地区内集群的成长和提高其竞争力。集群创导实施模型为理解、分析、评价集群创导提供了概念框架。该模型基于四个要素:三种驱动力(地区或国家的社会、 政治 、经济环境,集群创导的目标,集群创导的过程)和集群创导的绩效,如图1所示。

图1 集群创导实施模型

围绕总部集群和关联企业的政策,集群创导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自下而上的方法,针对市场自发形成的集群,政策的关注点是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动力、消除市场失效,政府的角色是总部集群的推进者和仲裁人;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即政府为产业和研究机构的对话设定未来发展的重点框架,确定参与对话的各方并开始对话过程。在设定国家优先序、启动总部集群内外的对话后,主要按照市场引导的过程进行,不需要更多的政府介入。实践证明,集群创导和总部集群政策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消除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失效问题。

虽然总部集群大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引导总部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总部集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无ห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总部集群的这种“干预”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取市场机制而代之,这样只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政府在集群创导方面,既可以发挥传统的功能作用,如基础设施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等,也可增加一些新颖的内容。关键是针对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治理重点。政府在集群创导方面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包括资金供给、本地劳动市场形成、企业家的培育等);区域营销;活跃私营经济,促进公营、私营企业合作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发展行业协会、降低企业进入退出集群壁垒等);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等。

2、将总部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创新体系理论,创新过程实质上是各种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单个企业或机构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以实现区域内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各种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总部集群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总部集群并不意味着区域持续创新活 ﭢ动和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区域创新网络形成良性的创新循环状态,有赖于其内部运作机制的有效运转。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机制主要有四个: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分享、邻近性和社会嵌入性。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要素正是通过系统的内部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产生了某种输出意义上的改变(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等),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提高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经济区城内与技术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应用直接相关,并具有内在相互关系的创新主体、组织和机构的复合系统。其获得成功的前提是基于本地的创新网络,即建立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长期的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总部集群和空间集聚、产生集聚经济性。总部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因此,要将总部集群建立与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营建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活跃的创新创业局面。

总部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区域文化,这种区域文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总部文化来自于总部经济,是在总部基地的环境中诞生的。总部基地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区域,而一个经济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支撑。总部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区域创新网络的核心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主体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这种区域产业文化维持总部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集群具有根植性,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总部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总部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总部集群的竞争优势。营造总部经济文化氛围,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和城市区域形象提升,从而提高总部经济的文化竞争力。

4、开展集群营销,创建总部集群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总部集群的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建立区域品牌相当于为区域内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区域形象平台,随着区域品牌的发展,区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形象价值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受益,起到传播信息、创造市场需求、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获得持续的品牌效应。区域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与单个企业单个产品的品牌效应相比,一个地区的品牌效应更形象、更直接,影响力更大,具有更小的风险系数,更高的价值,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

区域品牌作为总部集群的重要无形资产,在总部集群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总部集群发展主体的企业与总部集群推动力量的地方政府应在明晰区域品牌效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区域品牌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区域品牌在总部集群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效应。区位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集群全部产品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因此区位品牌的培育需要集群内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发挥协同效应。总部集群内的各成员要齐心协力实施集群营销,实现营销方式的创新。在培育区位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力量。总部集群中的各个企业是培育区位品牌的主体,企业的品牌形象直接决定了市场和消费者对区位品牌的印象和评价。各种行业协会则是区位品牌形成的经营与管理者。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应该配合政府,以专业化功能接受政府授权,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经营管理活动,推销区域产品,推广区位品牌,切实维护集群的整体利益,在区位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各级政府在区位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中则要扮演“引导者”和“护航者”角色。

5、建立有效的总部集群“竞合”机制。“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两个同等重要和普遍的方面,没有好坏与主次之分,都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进步的动力。随着集群的不断发展,集群内的企业除了横向竞争外,也会注重纵向方面的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多赢合作模式。集群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组合。目前我国许多省市纷纷实施“总部集群的做大做强”战略,试图以大规模吸引更多的高“禀赋”的企业,来增强集群效应。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地理上的扎堆状态,在产业价值链上相关企业没有组织成有序的系统,有的只是无序的竞争。企业总部之间也没有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企业总部也没有通过共享专用信息和在技术、市场营销、培训、设计等项目上进行合作而获得外部经济,因而不具有较强的“集体效率”,无法发挥相应的集群效应。为防止盲目扩大集群规模,保证集群的有效性,建立起有效的“竞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集群效应主要体现在集群企业间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的均衡上,只有通过“竞合”机制的淘汰功效的发挥, 自然 地控制集群的有效规模,才能保证总部集群动态持续发展的活力。

6、推进总部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GVC)。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简称GVC)是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到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生产者和生产活动的组织及其利润分配,并且通过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链接,以支持机构的能力和效率。在全球范围,有“纽约—伦敦—东京”的金融联系,有“硅谷—新竹—珠三角城市(带)”的生产联系,此类联系超越了地域的邻近关系,从非本地联系、全球联系来研究区域集群创新管理问题恰恰是国际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全球价值链为分析发展 中国 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这种升级更可以具体化为价值链中的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对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的有效升级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轻 工业 向重化工业演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产业升级路径。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即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到关键的核心部件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集群创新升级模式。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总部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升级模式,进而促进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正如波特所指出的,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进和发展集群的能力,其核心是集群式创新网络的发展。随着总部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由于区域和全球化的联系日益增强,区域创新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要与其它地区和全球产业价值体系相融合,使创新要素在跨区域和全球流动。总部集群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价值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髙附加值环节攀升,总部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时,要积极实施科技开放互动战略,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和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总部集群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

参考 文献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5-23页。

[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徐金发等:《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总部经济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1-4,10页

[7]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赵弘:《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J],《开放潮》2006年第4期第39-41页。[11]赵弘:《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J],《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第7期。[13]史忠良、沈红兵《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5期。[15]赵弘:《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年。[17]许惠:《总部经济理论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6月11日。[19]陈柳钦、杨冬梅:《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EB/OL],

htm/jjlc/cyjj/2005-05-26-18795.htm 。

[20]涂山峰,曹休宁:จ《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2期。[22]徐惠蓉:《总部经济与城市 现代 服务业互动》[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12期第59-61页。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