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该病发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体温上升、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关节炎等,且该病传染后死亡率较高,它不仅对于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且对于猪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常被称为多发性纤维素浆膜和关节炎或格拉泽氏病,它主要是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所引起。这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其形态多样,有15个以上的血清型,其中较为常见的血清型为5、4、13,能占所属种类的70%,而且这种菌生存环境较☭广泛,甚至在健康是猪群中也较为普遍。
2 流行病学
这种病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来传播,它存在与猪的上呼吸道。这种病在猪群中出现繁殖呼吸综合征、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当遇到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时,该病也较容易发生。也正是这些情境的出现,该病也常被认为是有应激所引起的。因此,在冬季要做好完整的保温措施,否则在贼风或者氨气刺鼻的猪场环境下较容易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病。这种病只发生于猪群中,且对于2周龄至6月龄的猪尤为突出,多出现阶段为猪的断奶前后和保育期。5-8周龄的猪,通常发病率为10%-15%,当该病严重时,致死率可达15%。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的出现多发于膘情好的猪,其主要表现症状为病猪发热、精神下降、食欲较少、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者过分苍白等,而梢曾紫色,眼睑水肿,行动懒散等,临时钱四肢出现抽搐等,甚至出现无征兆死亡。
慢性病例在猪保育期较为常见,抓药表现为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ญ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发育不良等。临床症状多发于炎症部位,如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站立困难或瘫痪等。该病发于母猪可以导致其流产或母性的极端弱化,公猪则表现为跛行。
4 剖检变化
对于腹部进行解剖后,在腹腔内可见黄色腹水,肠系膜出现大量的纤维素,并且包裹于肝脏四周。其中,胸膜炎较明显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更少一些。其主要表现特征为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等渗出,严重的呈现豆腐渣样。腹部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内积聚液体,肝脾肿大、与腹腔相连接,关节处病变也表现为类似特征。腹股沟淋巴结呈现出大理石形状,颌下淋巴结出血现象,而且肠系膜淋巴结变化不够明显,肝脏边缘伴有严重出血情况。在猪脾脏的边缘出血严重,同时隆起类似米粒大小的泡状体,肾乳头有严重出血情况,猪脾的边缘有梗死,肺间质水肿现象明显,而ฑ且含有大量的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并且心肌表面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喉管内出现粘液,后肢的关节在切开后伴有胶冻样物。
5 预防措施
对于猪舍进行彻底的清理,并注意卫生的保持,在猪圈的地面和墙壁有2%的氢氧化钠熔岩进行全范围喷洒,经过2小时后再用清水清洗,而对于整群猪则可以加入维生素C粉5-7d予以饮用,以此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其应激反应。
6 治疗措施
猪群在确认病情后或表现出明显症状后,就需要使用增大剂量的抗菌素来对其进行药物的预防;一些副猪嗜血杆菌对于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等较为敏感,而对于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ต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不利于起到预防效果。
运用自家苗,即利用分离到的该菌,增值、灭活后加入这种苗中,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用于种猪可以达到小猪早期发病的效果,同时降低其病复发的概率。
消除其诱病因素,加强饲养管理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尽量较少和避免各种应激,在疾病容易发病期间,对于有条件猪场,可以暂时将刚断奶的仔猪单独饲养,而对于混群的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将病猪及时进行隔离,对刚断奶的仔猪进行分级饲养。同时,要注意猪舍内温度的控制✪,对于猪群断奶、转群或混群的猪在饲养过程中,其饮水可以适量加入抗应激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实际防治过程,类似于猪群中发生的其他疾病,它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加强病毒性免疫类的工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而且更要做好猪群的管理工作,重新考虑到猪舍生活的环境,并加以更为合理的改善,这样才能保证猪群能够健康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