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摘要 近年来随着清流县猪场的快速发展,猪痢疾病作为一种较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在规模猪场养殖中时有发生,本文简要介绍猪痢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 猪痢疾病;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技术
清流县近年来规模猪场养殖发展迅猛,猪痢疾病是一种较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为有效防控该病,掌握本病的诊断要领和综合防控技术,是减少养猪业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
1 猪痢疾病概述
猪痢疾病也称白痢、黑痢、黏液出血性下痢等,它是由痢疾密螺旋体引起,染病的猪临床以消l、腹泻或黏液下痢为主要特征。染病的猪生长发育受阻,耗料增加,造成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
该病病原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原名猪痢疾密螺旋体,为革兰氏阴性菌,长6~8 μ✫m,宽0.32~0.38 μm,寄生在病猪的肠黏膜、肠热菸锛胺啾阒小6搪菪体多为4~6个疏螺旋弯曲,两端尖锐,呈缓慢旋转的螺丝线状,能自由运动。培养条件较一般细菌要求高。经试验证明,猪痢疾短螺旋体在结肠、盲肠的致病性不依赖于其他微生物,而肠内固有厌氧微生物可协助该菌的定居并导致严重病理变化。
2 流行病学特点
3 临床诊断
此病潜伏期7~8 d,长的达60~90 d。该病最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腹泻,先排软便渐变黄色稀便,内混黏ฅ液或带血,更有甚者粪便呈糊状,内夹杂大量黏液、血块及脓 ッ性分泌物;有的排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内夹杂许多气泡或黏液及纤维素假膜。病猪呈现委靡不振、厌食、喜饮水、拱背、被毛粗乱、皮肤干瘪、脱水、腹部蜷缩、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部、快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周及尾根被粪污染、站起无力、极度虚弱而死,病程7 d。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此病慢性病例病情较轻,进行性消l,病程长,生长停滞,粪便中混杂有黏液及坏死组织碎片,病程1个月以上,不少病例能自然康复,但要间隔一定时间,部分不能康复的甚至死亡[3-4]。
4 病理学诊断
此病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症为病猪大肠出现黏液性、出血性炎症,肿胀、潮红、充血出血、肠腔内渗出物为黏液和血液。而病程稍长的病例主要是坏死性肠炎,肠腔充满黏液和坏死的组织碎片,镜下肠黏膜多层保持相对完整,炎症反应局限于黏膜层,不超过黏膜下层。早期黏膜上皮与固有层分离,进一步发展,可见肠黏膜表层细胞坏死黏膜完整性破坏并形成假膜,固有层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肠腺变性、萎缩、坏死,黏膜表层及腺窝内可见短螺旋体,有时呈网状。此外,还可借助实验室诊断的诊断技术。
5 综合防控技术
主要的防治原则是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平时日常管理中搞好栏舍日常清洁卫生及定期消毒工作,处理好粪便,禁止未经消毒的人、车出入猪场,禁养犬、鸟,定期灭鼠、蝇,以消除媒介动物隐患。
5.1 预防措施
提倡自繁自养,确需外购种猪,需从非疫区引进,并隔离饲养观察30 d,确定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多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例如减少突然惊群、捕捉、运输、饲料的变化等。
5.2 治疗技术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确认有传染该病的应立即进行药物全群防治,将病猪隔离出来,内服痢菌净粉剂或二甲硝咪唑(染病后还可通过饮水给药,可在24~48 h治愈),继续添加药物可防止该病的复发。猪群发生痢疾要长期防治,有染病危险的猪可能要服用二甲硝咪唑数周才能有效防治。生产实践证明,外界环境定期用5%克辽林喷雾消毒或生石灰粉撒布消毒,能有效杀死外界环境中的螺旋体。饲料中用土霉素添加剂(500 g/100 kg饲料)能有效控制血痢的发生和✌蔓延,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对剧烈腹泻者还可补液、强心、防酸中毒等,对症下药。
6 参考文献
[2] 李常德.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的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7):19.
[3] 孙雨,卜仕金.猪痢疾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J].四川畜牧兽医,2009(3):53-54.
[4] 胡玉林,罗朝东.引进种猪发生猪痢疾的防控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08(4):45.